冀中名镇---井陉县天长镇

   井陉县天长镇,位于晋冀结合部的太行山区,自古以来就素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小山村,因坐落在天长岭下,故取名为天长村。到了隋唐时,因该村地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唐代中期改称天长镇,唐末藩镇割据,此地为军事要隘,遂改称“天长军”,成为河北西部著名的军事重镇。五代后晋时,又改为“天威军”。在金元时期曾一度发展为州府,到了宋熙宁八年,井陉县治所迁至天长,遂在唐天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城墙建城,在随后的金、元、明、清、民国,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一直为历代县治之所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因此天长素有“宋古城”之称。随着1958年县政府迁出到现在的微水镇后,天长镇结束了作为古县治900余年的悠久历史,成为老辈人口中的“旧城关”。由于县城的迁出,古城在半个世纪里基本未遭到建设性破坏,较好的保存下来,留下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经多方论证,此镇价值特色为“文化型兼军事、建筑遗产型”。1993年,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的井陉古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依据井陉县域内的天长古城地名文化遗产,将井陉县命名为“千年古县”成为当年全国首家被命名的“千年古县”,也同样是因为这一古城,天长镇在2007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们从长生口村出来,驱车沿着307国道来到了25公里处的天长古镇石桥,这座始建于清代的石桥,西端接天长镇东关的东大街,东端与河东村边的307国道相连,既是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桥梁通道,也是井陉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建筑桥梁。此桥为连拱形式,全部用青石砌成,因此称“大石桥”。大石桥建成后不久,便遇上绵河两次大洪水,大石桥东端六孔桥墩被冲垮。到了1929年才将东端六孔桥墩补修完整,竣工时邀请城关一带知名士绅商议给桥命名,因当年孙中山坐火车到山西视察,曾在当时的井陉车站停车,接见了井陉地方官员和当地知名士绅,于是大家决定将此桥命名为“逸仙桥”,并镌刻匾额嵌于桥孔之上。在桥的东西端各置有一对高5尺的石雕狮子,桥两侧有高三尺的青石栏板和镌刻有狮、猴、鹰等动物形象的石望柱。这些石雕有的是幼狮爬在母狮肩头上戏耍玩闹;有的是雄狮昂首怒视远方;有的是猕猴静坐若有所思;有的是苍鹰飞落捕捉白兔……雕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神态各异,是清代雕刻的艺术珍品。据说,当年这座大石桥与北京卢沟桥齐名。1966年8月间绵河再次发水,将东端五孔桥墩冲毁,直到1967年才补修完整,并通行至今。现在的大石桥西端六孔是清乾隆时原建筑,桥面上还保存有初建时的三十八对石望柱雕刻,中间留有民国时重修的一孔,东端四孔为建国后新修,可从桥洞的吸水兽位置清楚地分辨出来。这座大石桥自初建至今已二百余年,至今仍是城关一带沟通绵河两岸的主要通道,而且同一座桥保持着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可以说是别具特色。

穿过大石桥,无论是向南还是向西,都能看到始建于明洪武九年的天长古镇城墙,这座古老的城墙与山西平遥、陕西西安的古城墙不同,建筑材料不是用砖砌成,而是用大小不一,圆溜溜的河卵石或凿得方方正正的石头很齐整地垒砌而成。据《井陉县志》记载,天长古城墙初建时,主要是夯土成墙,嘉靖二十二年,南城墙被水冲毁,为防水患在重新修葺时,南城墙和东城墙全部改砌成石壁,以河卵石毛砌为壁,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石城。修葺的同时,又在东、西、南三门外各增加了一个瓮城和在城墙建弩台十九座,用以护卫城池。天长古城保存较好,在省内不可多得。天长古镇依山傍水,四周极为开阔,因建在大山深处的一片平缓河谷处,加上受城墙包围限制,所以多少年来,天长古镇内的规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显得非常小,也非常奇特,用当地百姓的古谚语说:“井陉县簸箕城,周围下雨中间晴”。从南向北望去,城内陆势逐渐上升,呈北高南低,北窄南宽,犹如簸箕倚立之势,故当地人将天长古镇俗称为“簸箕城”,但多数居民习惯称古城为老县城。近年来,若说天长古镇的标志,自然绕不开井“宋古城”。这座四周城墙围绕的古镇,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因北墙筑于北岭之上,所以未建城门。三座城门构成了城内相应的东街、西街、南街,古镇东西、南北街道呈“T”字形布局。而城外设东、西、南、北四关统称城关:东关位于东门外,出东门为城壕街,街南建有小南门。东关东头的北面是北关,南关在城南部并与城隔河相望。西关在西门外。由于天长镇属历代县治之故,商旅往来频繁,商业繁荣昌盛,集贸市场也应运而生。相传清康熙以前,城关商贸区主要以东关、北关及城壕街一带商号居多也最为繁华,大约有150余家各类商号、门市、店铺结构严整,排列有序在临街两侧,成为全县商贸中心。相比往昔的繁盛,如今的古镇稍显落寞。然而,正是这半个多世纪的落寞保全了它的气韵,使得古风古貌至今犹存。

我们顺着东关街道前行不远来到一处Y字形的路口,这里集中了一些民国老建筑风格的几家商铺。我们将车停放好,徒步向古城外东南角走去,大约走了十几米便来到一座叫“观音阁”的歇山顶二层楼阁,当地人称之为“小南门”。楼阁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隆庆时在门楼上镶有“燕晋通衢”题刻石额,城门上建有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和三官。清康熙元年,又在城门上扩建了香坛亭,供奉老张爷、财神爷、送子娘娘,阁中至今还尚存清代碑石。民国时期,在城门的外围又进行了再建,并在门楣上嵌有“山环水抱”石额。由此可见,小南门的建筑物经历了自明代至民国四个时期续建和改建,目前是天长古镇保存较完整的城楼。

看完小南门,我们原路返回至T字形路口,再向西步行几米就到了称为“东聚门”的东门,实际上现在看到的东西走向的东门并非原来的东门,原来的东瓮城门是朝南开的,如今门券已经被封堵,门楣上的“东聚门”石额依稀可见,门前已是人家小院,很不容易发现。东门除城楼不存外,瓮城有些塌陷,门券保存较完整。我们进入残垣门垛的东门,也就走进了历经千载的井陉旧城。

从东门沿街向西走几米,就到了东靠城垣,西临县衙,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的皆山书院。“皆山”,取井陉乃岩邑,四顾环山之意。皆山书院是井陉文化的发源地,原名为“学宫”,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二年,改名为“皆山书院”,是当时井陉县的最高学府,威名远扬,吸引各地学子纷纷来此求学。据说,皆山书院出过进士7人、举人百人、秀才不计其数,对井陉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如今已被河北省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院为朱漆大门,门前悬挂着金字匾额,醒目而不张扬。遗憾的是因内部维修暂停开放,我们未能进去一睹书院的风采。我只能看着这扇朱漆大门,想象着几百年里从这里走出多少青年才俊。如今百年已逝,皆山弟子遍布天下,百代弦歌贯古今。据说,在时代变迁中,城内大多姓“官”、“商”的建筑或被拆除或自然坍塌了,唯独这一代表着井陉崇文之风的书院保存了下来,真可谓是幸运儿。再向西走不远就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县衙,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天长的衙门,自然也是坐北朝南,单从建筑格局看,是天长故城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如今古县衙已是井陉县电机厂厂区,远远的看去没有想象中古县衙的那种恢弘气势,更多的是满眼的断壁残瓦与半人高的荒草,已基本变为废墟。县衙大门、鼓楼等早已没了踪影,威严的大堂也与破落的农村老宅无异。令人遗憾的是,这座井陉县旧衙虽然被定为文物遗存,但并没有升格为文物保护单位。别看这些断壁残垣,破砖烂瓦的建筑,它却承载着百年历史,如果这些建筑再没有了,那井陉县这段历史就要断节了。由于县衙已经失去了观赏的价值,所以我们没有进去看,而是继续徜徉在古镇的街巷间。

当向西行走到一处丁字路口时,发现有几块样式和前面所看的相似石碑矗立在道旁,乍一看并不起眼,走近了细一端详,石碑上面镌刻着“井陉窑城关遗址”几个大字,才知道这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古瓷窑遗址所在地。井陉古瓷窑遗址可谓是天长人的骄傲,这处“河北第四大窑”遗址,历经隋、唐、宋、金、明、清等朝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出土的大量精美陶瓷制品中,发现了“戳印点彩戳摸”这种独一无二的古瓷制做中装饰技法,被考古界认定为与刑窑、巩县窑并称的我国最早的三大白瓷窑之一。

(0)

相关推荐

  • 石家庄井陉天长古镇、秦皇古道,被深深震撼!县城晚餐猜猜多少钱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十月的一个周末,秋高气爽,我和爱人闲来无事,决定去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的天长古镇和秦皇古道转一转. 沿国道一路西行 ,路上拉货的大车有点多 ,这是连接河北.山西的国道,比 ...

  • 河北被遗忘的古城,素有“宋古城”之称,你去过吗?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 河北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遍布,著名的古城有宣化古城.正定古城.广府古城等等,下面要介绍的这座古城,几乎被遗忘掉,不知道你去过吗? 天长古城 这座古城就是天长古城 ...

  • 『寻访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井陉县天长镇 ● 天长镇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西与山西交界2008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古城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现城西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河北井陉天长镇

    天长镇地处河北省西南部,与山西阳泉接壤,距井陉县城15公里. 天长历史悠久,名起于汉代,唐设天长军,后晋改为天威军,宋熙宁八年(1075)至公元1958年为县治之所,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共有国家 ...

  • 广西全州西南名关咸水镇十里关,通兴安县的名关

    全州西南著名关口之一,扼守西南进入越城岭到兴安县的隘口.

  • 昆山市一历史文化名镇千灯镇

    余氏典当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山市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千灯镇.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中国第 ...

  • 【辽宁省县名志】北镇县名来源

    北镇县 北镇县位于辽河平原西侧.东邻黑山县,南与盘山县交界,西隔医巫闾山与义县接壤,北靠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面积一千七百八十ニ平方公里.人ロ四十九万ニ千三百六十人,多为汉族,还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 ...

  • 南坞镇一中17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镇敬老院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南坞镇一中17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镇敬老院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南坞校园奇葩 2021.03.05 阅读 175 南坞镇一中17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镇敬老院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茶阳镇

    --积极打造特色古镇文化旅游精品,使千年古镇充满生机和活力. 走进茶阳镇,既可寻觅到明嘉靖年间建的大埔老县城遗址.广东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石牌坊.古城墙.西湖大夫第等古迹 ...

  • 日照故事|东港区:古树名木之三庄镇高家庄子村国槐

    山东省日照市二级古树名木在各区县均有分布,总数为81棵,树龄约为300年至499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古树名木是日照市这方水土的见证者,几百年来,有的与所在村寨同龄,有的伴随着庙宇的兴衰保存至今,得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福建古田镇

    古田镇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位于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 全镇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934户,18815人(2009年数据).1991年全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