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玩得可不是理解用户吗?
做淘宝运营,往往在飚专业的时候,会谈到一个词“点击率”,然后用一堆所谓的维度名词去告知大家,如何提升“点击率”。一旦涉及到专业名词,讲起来就非常费时,那就简单点,从我个人的经验理解,要提升“点击率”,本质只有一个,就是“图片”上下功夫,同步的重点是“图片上的文案”,也就是文字。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免费送”,比如说淘宝运营中的套路——为了提升新款的”转化率“,往往采取”AB单“方式,但事实上,往往效果并不太明显。从客户心理的角度我们来分析,基于套路那么多,消费者往往对这些免费送的东西,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甚至是警惕性,即便你是真心实意的送,消费者都生怕会被”套路“,并不是说“免费送”这个词不好,而是我们要转换下思路,怎样送的更有意义或者目标更精准,结果就是效果会更好。从我个人的理解和操作过的案例来看,在操作当中,我们可以否将“免费赠送”,变为“免费索取”,请注意,转换之后的主角发生了变化,从企业变换成了用户,一个是你想送,客户未必见得领情,一个是客户想要,你再送。同样是送,从实践效果来看,免费索取要比免费赠送要好。
这就好比活动宣传与策划时,我们总觉得免费是个好东西,但没有一定的方法,结果,效果并不如人意。在朋友圈里,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各种免费的东西,比如旅游和观光,你是免费的,但只有看到的人才知道,哦,原来是免费的,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去看一下!信息止于此,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但从传播角度来讲,这远远不够,我们天天讲”用户裂变“,事实上,在操作中,信息也可以裂变,诸如”免费不免票“策略,你要便宜或者要免费,那么简单,您需要发送相关信息到朋友圈,并有一定的”积赞量“,达到要求之后,你还需要兑换门票方可入场(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仪式感“,做到传播之后没有仪式感,其本质也是失败的,有了仪式感之后,对方才会重视),这样,接受到该信息,想去玩,就需要再拉人入伙,或者要完成任务才能享受。所有的营销策划,都是环环相扣的,到此,信息传播的目的才算达到。事实上,道理都懂也有很多公司在用,但大部分的公司,仅仅只做到了信息告知作用,并没有对用户有所要求,其结果就是本来可以”裂变“和”倍数“的情况,缺乏传播动力,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像朋友圈的广告也好,段子也罢,个人理解,都是内容营销,但内容营销的成功秘诀是自动传播,就是你发的内容有人自动的免费传播你就成功了。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做的内容,到底有多少人为你在传播?
有些人谈到广告,总会拿”王老吉“说事,顺带着把”脑白金“也拉出来,总觉得这就是大牛。凡是好的东西成功的东西,你怎么解读都不会犯错,只要你有一丁点专业能力,说好话就行,别人也就附和一下,但是,这里真称不上专业。这两年在国产奶粉里面,有个品牌的广告在我看来,做的相当到位,这就是”飞鹤乳业“,飞鹤在改广告词之前,用的是”一贯好奶粉“,说实话,这简直不伦不类,没有目标人群,只说自己的奶好,但事实上是,消费者根本不在乎,想把消费者都抓到自己碗里来,结果谁都没抓到,之前国内出名的,不是美赞臣就是贝因美,还是比如像伊利这种,我从来都觉得飞鹤没什么机会,但这两年,飞鹤该了广告词之后,你听听——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一下子就抓到了人群,而且销量和知名度蹭蹭的往上涨。这就是广告的魔力。
从免费赠送到免费索取,从一贯好奶粉到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都是类似的原因,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文案写广告,您得从客户的角度来理解产品。我们天天讲以用户为中心,但事实是,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我们又忘了“用户”。这是细节也是专业素养,当你不具备这些的时候,也只能说,你懂得仅仅是理论。我们也经常上,这年头套路多,但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所有的套路背后都是对用户的理解与解读。做运营,玩得可不就是理解用户吗?如果一个当时想的很好的策划,在推出来之后,推广的非常慢又非常累,那一定是方法错了,细节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