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写作 | 写作靠的不是技巧或技术,而是“写作”本身
写在前面
前两天在少数派看到了作者胖鱼要进步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记录的这一仪式感,并且推荐几款记录app,可惜的是,推荐的app都是苹果用户专享,而对于像我这种拿着安卓手机的人,也只能看着那些app,却没有尝试的机会。
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卓用户就不能用手机写作,在安卓机上,也有很多笔记、便签、日记等等等等的app,就像我个人,从写作开始,就用了很多app用来写作和记录。
当然了,提到写作,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长篇大论才能称之为写作,有的时候,一个心情的宣泄,一个新奇的想法,都可以称为写作。但是,并不是每个软件的都适合记录这些东西,就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脑上用到的word文档,用它写一篇文章自然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用它来记录心情,或者说突然的一个新奇的想法,可能只有一句话,那么用word来记录,就显得不太适宜了。因为word并不适合用来记录这类短内容,你需要打开电脑、打开word、再按下保存键,这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再加上时间的消耗,却只是记录下来一句话。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就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于是这也给其他软件留下了设计的余地,就像我们会在应用商店看到很多便签、生活记录、心情记录等等app。但多了也变成了一种麻烦,这给我们增加了选择上的困难。这篇内容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我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app,主要是安卓手机端,它们不只是一个软件,更为我们提供了写作方向。
锤子便签:灵感、想法与思考的最佳选择
其实,一开始我使用锤子便签,是用来写作的。那时我还没有通过任何自媒体平台写作,仅仅是在锤子便签写好后,生成图片,然后发表在朋友圈里。
使用锤子便签,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锤子便签很简约,打开即用,内存占用也很小(虽然现在的手机也不必考虑内存问题);二是打开速度很快,这是我觉得使用便签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尤其是后来我把它作为记录灵感、想法和思考的软件,很多时候需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时耽搁了一两秒,原本想到的内容或许就会不一样了;三是它还可以生成图片,虽然也有很多笔记软件有这个功能,但基于前两个考虑的基础,锤子便签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至今,这个软件我使用了也有五年多了,现在更多的是作为记录灵感、想法和思考的软件,比如有时突然想到一个选题,我就会快速打开锤子便签将它记录下来。
锤子便签还有一些功能,如可以新建文件夹,这个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将便签内容进行分类的一个功能,但大多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就像我本人使用该软件,就是为了快速记录一些内容,再去点一下那个分类是很麻烦的,除非是专门抽时间将这些便签内容进行分类。
再比如它还可以修改文字格式,将一段内容改为待办事项,但大多数时间,用它作为记录待办事项的工具,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还是习惯用一些专门的待办事项软件来提醒自己,比如滴答清单、番茄todo等等,最起码软件的名字就已经给我们一个提醒。甚至,还不如使用微信自带的笔记功能,也可以做成待办事项,并且还能置顶在聊天之上,这样提醒也会来的更多一些。
其实啊,作为平时记录灵感、想法与思考的工具,我们其实不必要求太多功能,稳定、简约、速度快,具备这三大特性就足够了。这也是我推荐锤子便签的主要原因。
纠结的选择:写日记和记录心情
在这个选择里,我纠结了很久,因为有太多太多类似的app,比如吾记日记、一刻日记、墨记日记等等超多的日记软件,每个软件看起来也都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我们总不能将这些软件全都收入囊中,即便全都下载到手机上,也不可能全都使用——难道说,今天我用吾记日记记录了心情,明天用一刻日记记录,后天又改换为墨记日记?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后来我就从我们自身的需求出发,我们写日记、记录心情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在于四个字:情感宣泄。比如今天被领导批评,心情非常不好,就打开软件记录了自己的心情;比如某一天出去和朋友玩,玩得非常开心,我就用软件记录了自己当天开心的事情;再比如某一天和对象吵架,也会想要记录一下,并在内容中说着谁对谁错。所以我们也看到,我们记录下来的心情或日记,有时可能不希望别人看到,仅仅是作为自己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那么要考虑的就有几个功能,私密性、简约和内容自动保存及同步功能。
私密性,就是不希望别人看到,作为自己的树洞;
简约,因为记录心情才是首要,太多的功能不属于自己考虑的范围;
内容自动保存及同步,毕竟心情这东西,我们希望它能一直保存,不会因为重新安装登录而丢失。
这里我就推荐几个软件,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吾记日记、一刻日记、墨记日记、手帐日记(这个app可以选择喜怒哀乐的表情,记录心情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Zine:排版党的福音
在众多的笔记软件里,都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就是排版问题。要么是尾巴处app宣传logo太大,导致生成图片后的效果,app的宣传仿佛成了主要内容;要么就是app设计感很差,或者是不具备排版功能,打开app就失去了创作的兴趣。所以对于很多写作者来说,要不要使用一个笔记软件,排版占了很重要的因素。
我觉得zine在排版方面就具备很大的优势,背景、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这些都是可以调整的,它的排版功能堪比word文档。
但它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app不够稳定。有时账户登不进去,有时内容无法同步,有时生成图片一直在缓冲,这无疑会让我们心生烦躁,一气之下很可能会将它直接卸载。但这些问题也并不是经常出现,我使用的几年里,也只出现过两次问题。所以选择这个软件,也不得不承担这些风险。
只不过,它的排版,的确是很美的。
手帐app:手帐爱好者各有各的欢喜
在我写作的这些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喜欢用手帐的方式记录,而手帐的内容也仅仅是记录日常,但不同于普通的日常,手帐更像是一部“纸上电影”。
手帐有一些特点:胶带、彩色笔、各类贴纸、黑色笔等等,用手帐做出来的内容,更像是艺术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不重要,相反,内容在手帐中是极其重要的——主题、结构、内容,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好的内容,你做出来的手帐,就仅仅是看起来比较花里胡哨的一张纸罢了。
但对于app的选择,我并没有太多主意,因为我个人也并非是一个手账爱好者,从写作开始,也从未做过类似手帐的内容。所以对于手帐app,我也只能是从应用商店寻找一些自认为还不错的软件推荐给大家,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荐理由,也欢迎分享给大家。
我推荐的手帐app有:念念手帐、Mori手帐、青柠手帐。
幕布:内容构思与写书者的好帮手
对于现在的很多新自媒体作者来说,创作一篇内容是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的,选题、找素材,以及很重要的对整体内容结构的构思,也可以称为“内容大纲”。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也是需要对一本书进行一个整体的构思。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更加倾向于用纸和笔的方式进行构思,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用纸和笔构思,思路会更加清晰,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灵感。但在软件方面来说,幕布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幕布最特有的功能,便是可以将大纲转换成思维导图,但对于写作者来说,如果只是进行内容构思,转不转成思维导图是没有必要考虑的,大纲的功能更适合我们对内容进行构思。
当然,不只是手机app(苹果和安卓都有),还有Windows系统、苹果电脑系统、网页端,都是可以同步使用。所以对于写作者来说,如果你在坐车的途中,刚好有时间,而且也有灵感,那么不妨就用幕布对内容进行构思。
除了这个功能,还有一个对创作者来说比较好的功能:幕布精选——有很多优秀作者创作的知识干货。这也是我平时用来学习的一个地方。比如学习别人是怎么构思内容、别人做的读书笔记也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一个是进行内容构思,一个是学习,这两个功能便足以让我对它爱不释手。
印象笔记:写作者素材与知识管理的仓库
在上面我也提到,写一篇内容,需要准备许多工作,找素材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对于现在的新媒体内容来说,素材是决定你内容优质程度的关键。但如果我们都要在写内容之前,再去匆忙搜集素材,那我们可能会变得手忙脚乱,而且搜集到的素材很可能是很多作者们不愿意再使用的素材了。
那么,素材搜集这个工作,就要在平时去做。但搜集好的素材,我们要放在哪里呢?放在电脑硬盘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搜集的过程太麻烦,你需要自己创建文件夹,创建文档或其他格式文件,然后复制或下载网络上的素材,这无疑给我们增加了许多麻烦。而且一旦电脑出了问题,造成素材丢失,又会让我们痛哭不已。
云端存储是更好的选择,只要我们记住账号,便能够一直保存它们。而对于写作者来说,做好素材与知识管理,印象笔记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直接链接公众号或微博,在公众号或微博看到一些好的内容或素材,你可以直接保存到自己的印象笔记里,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但我们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是,在印象笔记里做好分类,就像在电脑E盘里创建文件夹一样,我们需要在印象笔记创建笔记本的分类,这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素材和知识。关于更多的使用方法,大家可以看一看官方的使用文档,以及一些优秀作者的使用方法。
另外有一个软件,也是目前大家推荐非常多的:notion。很多人放弃印象笔记,就是因为notion这个软件。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安卓app,这个软件显然在安卓机上表现得并不那么好,而如果是苹果用户,则不必纠结于此。所以对于安卓用户来说,目前还是建议使用印象笔记,除非之后notion软件设计师对安卓机有更多的照顾,再去考虑它也不迟。
但软件只是软件,好用就可以了,我们使用印象笔记更重要的目的是做好素材和知识的管理。
结语
其实我推荐那么多的app,并不是说我一定会用到那么多app,对于个人而言,也只不过使用了其中的两三款app,而对于大家来说,我也建议使用好其中两三款app就足够了。
但我们也要为自己确定一个方向,就像这些软件,其实它本身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方向,就像心情日记,我们就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写作本身,无论你选择是写日记,还是选择手帐日记,我们一定要把写作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否则我们就成了“软件体验官”,而并非写作者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