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最坏的时代结束了吗?还是才刚刚开始?
银行业最坏的时代结束了吗?这是银行人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有人说,作为银行工作者,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有梦想有新常态,创新、发展、新的工具的应用层出不穷;也有人说,我们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国际动荡、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竞争加剧、破产来临。
这就是银行业面临的时代,到底是好是坏呢?应该说有好有坏:好的是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经济多元化、金融多元化以及机遇与挑战并存;坏的是我们要面临选择的痛苦并为选择的结果承受代价和恶果,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未来结果。
实际上,银行业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时代,除了我们所说的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一般而言,2003年到2013年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黄金十年”。原因是从数据看,在这十年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润从322.8亿元迅速膨胀到1.74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54倍。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银行业的所谓黄金十年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2013年全国GDP总量为58801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四倍。2003年我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18亿元,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36528亿,增长了近8倍。
正是在这个所谓的黄金十年里,我国经济增长和投资扩张的庞然大物带动了整个金融业被塑造成了一个体面、稳定又赚钱的金饭碗,同时员工收入也呈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即使在这个所谓的黄金十年里,也正是银行业竞争加剧的十年,银监会2006年到2017年公布的年报显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从172万增加到了315万,翻了将近一倍。
但银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在2014年宣告结束,由银行人的希望之春,变成了银行人的失望之冬。虽然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但前提是你要能够挺过冬天才行。随之银行开始了降薪、裁员、五大关停网点的扩张后遗症时期。尽管银行业在很多年轻人的职业规划里依然保持着黄金十年的魅力,但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逃离之地,辞职成为银行人的口头禅。
如今,银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你欢喜让你忧,就像很多人对人生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著名作家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话:你如果爱他,带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你如果恨他,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同样,如何看待目前的银行业?同样也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外面的人认为银行是天堂,里面的人认为银行是地狱。有人说,金融的最高境界是消灭金融;也有人说,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有人说,中国银行业有一个最普遍的观点:这个行业正面临“三十年未有之变局”,来到了重新“寻路”的历史转折点。商业银行已经织就成庞大的金融资产帝国,你可以说是因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也可以说金融资产风险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经济风险底线。
生存还是毁灭,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的世纪难题。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说过,银行是二十一世纪的恐龙。这是在2013年出笼的说法。到底比尔盖茨说过没有说过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银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被互联网平台金融、影子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冲击的七零八落,银行大量裁员和关闭网点已经呈现出一直趋势,AI的广泛应用已经对银行员工形成冲击,大量智能设备的应用和移动支付的发展让银行网点的存在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论题。
无论是比尔盖茨的银行是二十一世纪的恐龙,还是有人提出银行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银行会毁灭吗?目前的商业银行转型能拯救银行吗?正在进行的商业银行转型路在何方?
我们的结论是:银行从来没有经历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所谓的最坏的时代,银行的变革一直存在,银行从来都是经过涅槃重生,而过程从来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的人蜕变了获得了新生,有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淘汰。整个社会如此,银行业也是如此。(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