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之谜(十七)舌头:什么是打通“任督二脉”,有关它的神话
“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这是老子的话。意思就是至柔胜至刚。但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他那个时代,连杨柳枝漱口的习惯都没有,哪来什么口腔护理?于是牙齿才会过早掉落。不过舌头比牙齿重要得多倒是真的。牙齿掉几颗关系不太大,最多以后补上就好。舌头可是用场太多了,说话、吃食什么都离不开,它很有可能就是花果山水帘洞里的那座“铁板桥”。没有它的话,孙悟空连猴王都当不成。
水帘洞的铁板桥
武侠小说中要想练成绝世神功就一定得打通“任督二脉”。中医经脉学倒没把这说得像小说中那样神奇,但也说任督二脉是奇经八脉之首。一旦打通,真气可在经脉中循环运行,于是百病皆无。从经脉图上看,任脉号称“阴脉之海”,它在人体正面,下自会阴,经人体中轴线上到唇下的“承浆穴”。而督脉号称“阳脉之海”,它却生于人体背面,沿人体中轴线翻过头顶百会穴再下到上颚的龈交穴。由是可知,任督二脉在嘴部是被断开了的。因此自古“打通任督二脉”是一个难题。
任督二脉
而解决这个的方法说来也简单,就是舌顶上颚,术语就叫“搭鹊桥”。鹊桥一搭,经脉无阻,就能自然循行,日升月恒。
一、舌头的味觉分区是个神话
舌头的这个神奇功能当然西方人是不知道,现代科学也不支持。世人一般都认为舌头最重要的功能是说话和品尝味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张舌头功能分布图。它指出舌头上的味觉分几个区域,舌尖处主要品尝甜味,两侧则是酸味和咸味,舌根则是苦味。对此还有精彩的讲解:“小孩吃甜食主要是用舌尖挑,看到酸东西的话口水则会从两侧涌出来,吃中药会感觉苦到舌头根……”
味觉分区
其实这种说法才是个现代神话。其源于美国人对120年前的一个德国研究员的论文的错误解读。后来进一步的医学研究证明,我们感受食物味道依靠的不是舌头本体而是上面的味蕾。而味蕾的总数有一万个左右,它分布在舌头上的乳头状突起的细胞团里。但这些“乳头”分为四种形状,即圆轮形的轮廓乳头,上面的味蕾数量最多,每个乳头上都有200-300个。这种乳头分布在舌根。而两侧是褶皱或皮瓣一样的叶状乳头,每个乳头上有110-120个味蕾。舌尖处则是红色的菌状乳头,每个乳头上只有不超过20个味蕾。但其好在数量庞大,大约有200个左右,相比之下,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都不超过15个。其实舌头上还有第四种乳头,那就是丝状乳头,它的样子就像丝线般一簇一簇的。但上面没有味蕾。所以我们通过它尝不出味道,特别在舌头中央更为显著。
整个舌头总共的味蕾总数约在4000个到6000个左右,其他几千个味蕾去了哪?原来它们有一部分分布在口腔顶部,还有一些分布在喉咙靠下的部分。正是味蕾的这种分布塑造了我们对食物的感觉。有时我们吃下药物还会感觉到苦味,这就是因为喉咙里的味蕾在起作用。每个味蕾上都有50—100个直径0.003-0.006毫米的味孔,味道通过这些味孔进入了细胞,再传递入神经,其过程类似于我们闻到东西的信息传递。每个味蕾都能分辨各种味道,而不是特定区域的味蕾只能分辨一种味道。
味蕾结构
我们中国人按五行之说认为食物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但实际上经现在研究证实,“辣”并不是种单一的味道。它其实是咸味与舌头的烧灼感构成的一种“复合味道”。所以我们会感觉舌头发烫是因为辣椒里的辣椒素刺激的是与舌头上对高温刺激有反应的神经元。在这种刺激下,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内啡呔以求为我们镇痛。这是一种我们自己身体里的“鸦片”物质,能够让我们产生上瘾般的快感。所以很多人都爱上了辣椒。
与辣椒类似的是薄荷里的薄荷醇,它能刺激的蛋白质正好是人舌头中能够感觉寒冷那部分的受体,所以薄荷可以给我们带来凉意。由是可见,也许还有更多有趣的味道我们没发觉。例如花椒,它产生的反应的就类似中毒。不是每一种文化都能享受这种味道,当年有一家在美洲开业的中餐馆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很多人在吃了麻婆豆腐后感觉嘴唇发麻,以为自己中毒了,有人吓得尖叫起来,还叫来了医生与警察。
有趣的“五味”
但世人依然认为舌头上有第五种味感,那就是“鲜”味。发现者是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他同时也是味精的发明者。但一直到一百年后,西方人才接受了“鲜”这种说法,鲜也才正式成为第五种味觉。事实上舌头能够品尝出的味道还有很多,如金属味、脂肪味、清水味等等。甚至五味中的那一味本来就不是“辣”,而是“辛”,那应该是象芥末一样的味道,也和金属味有联系,后来才在它的基础上创造了“辣”字。不过现在“辛”已经没有重返五味的希望了。
为什么自然要给予食物以味道呢?这里其实有很深的科学道理。一般来说,我们感觉甜的物品,里面都是含有很多的糖,可以快速地补充我们的能量,因此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味道。而感觉酸的食物,往往是没有成熟的,这是为了让生物不要吃得太多。有咸味的食物,里面有人体需要的钠离子。感觉苦的食物,多半是有毒的。虽然这套甄别机制未必时刻有用。但它仍然是我们得以生存到今天的保障。
五味的奥妙
二、唾液和牙齿
为了我们能尽享美食,造物主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既创造了灵巧的舌头,还担心食物过于干燥,无法下咽,于是又提供了我们佐餐的饮料,那也是水帘洞里的瀑布。它的真名叫做唾液。
唾液分泌的源头是唾液腺,它不是一个腺体,也不是一对腺体,而是十二个腺体。它围绕整个口腔,有大小之分。大唾液腺有三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的名称说明其位置。小的唾液腺有四类,分别是唇腺、颊腺、腭腺、舌腺。这些“泉眼”日夜不停地分泌出“龙池之水”。浇灌着五脏六腑。人每天要分泌出1.5升的唾液以滋润我们的口腔。我们整个一生分泌的唾液的数量有三万升,足以填满200个澡盆。
唾液腺
《异形》中外星生物的唾液就是强酸,甚至能腐蚀钢铁。其实这是个BUG,因为这样的话,大部分生物都会被这口水炭化,还怎么进食?我们人类唾液当然没这么危险,不过也有玄机,在它里面不仅仅是水,还有重要的消化酶,相信大家小时候上生物课时,老师都带领你做过相关试验,用消化酶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其实这只是动用到了唾液中的淀粉酶和唾液素。其实唾液中还有其他很多物质。如溶菌酶,它可以攻击很多让人生病的病原体。这让一些病毒想通过口腔入侵人体变得困难。因此,象野生动物受伤后往往就会用舌头舔湿伤口。
就在2006年,研究者又在唾液中发现了一种镇痛剂opiorphin,它的效力是吗啡的六倍,其生成机理现在还是一个谜。但却可以促进我们的口部创伤尽早愈合。
尽管不知原因,但我国的道教最早就已经注意到我们自己分泌的这些化学品了。唾液也成为道士们修炼时的最佳饮品。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每天早上起床时,用自己的唾液漱漱口,再咽下去。道士们相信这会让人青春常驻。在神话中,仙人的唾液也有神奇的功效。龙王随便吐吐唾沫就是珍贵的甘霖。喝过被仙人唾液浸染的茶可以让人百病全消。也许里面有某种有益物质吧。不过从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看,最有可能是某种纳米机器人,它可以自动改造人体。神话中还有一种“飞涎鸟”,它的唾液可以凝结成网,捕捉猎物。现实中的金丝燕的唾液就是珍贵的燕窝。这些也可以说是其另类用途。
《黄庭内景经》中称口腔为“玉池太和宫”
不过唾液有时也没有用。至少它无法对付我们自己口腔里的细菌。尽管看不见,事实上在我们的舌头、牙齿、牙龈分布着多种不同的细菌菌落,它们像是三块彼此独立的大陆一般。在口腔中曾经发现的细菌足有1000种,好在它们不会同一时间全部出现在你的口腔里,但也足足有大约200种左右的数量。这些细菌就是造成你蛀牙,口气臭的元凶。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消除他们的方法。勤刷牙、漱口也许可以保护你的牙齿,让它们能够用得更久一些,但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也只有请医生修补才行。牙齿的确可以算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本来按它的设计第二套恒牙是可以用一生的。但是由于不当的用牙习惯还有钙质流失的关系,一些人的牙齿在五六十岁就脱落了。但不一定全是细菌的影响,有时生育也是重要因素。
能够齿落再生是仙人的标志。史书上记载,唐玄宗找来了道士张果,十分崇信。于是这让宫中的信佛的妃子看不过眼。她们买通宦官,在给张果的酒中下了毒药。张果喝下后就倒在地上。正当大家都以为他被毒死后,他却又爬了起来,张开了自己的嘴,发现牙齿全都焦黑了。他就用铁如意将所有牙齿都击掉,再在牙龈上抹上仙药,转眼又生出一口好牙。凡人当然没这样的好运。
牙齿的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三、危险的进食
人的口腔在生物界是特别的,因为我们的咬合力不如狮虎,就连自己的近亲猩猩也比不上。但我们拥有数量庞大的味蕾和唾液腺。可以比较一下,鸡只有300个味蕾,老鼠则有1265个,仓鼠为723个。必须说明的是味蕾的数量与体型无关,像鲶鱼的味蕾就有十万个。
这样的结构让人更能够品尝美味的食物,但却有一个设计缺陷,那就是我们是唯一可能被哽死的动物。据统计,我们每天平均要做2000次吞咽活动,动员50块肌肉将食物挤入我们的胃部,而不是依靠重力自已下落。这是因为我们的喉头位置要比其他灵长类动物低。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是唯一天生就能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这使得我们的颈子更长更直,而且移动到了颅骨下方。很可能正是因为这原因,我们获得了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语言能力。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依靠来自肺部的气流撞击嘴部的舌、唇、舌来发音。做为代价就是在我们的喉部,气管和食管出现了交汇,它们共用了一段通道,这就要靠那里的“会厌”来调节,这就是喉咙的活盖门。当你吞咽的时候,会厌关闭,食物通过。而当你呼吸的时候,会厌是打开的,形成一条畅通无比的大道。也就是说,如果你稍有不慎的话,就可能把嘴里的东西落入气管,使你窒息而亡。而其他动物的食管与气管是完全分开的,当然不用冒哽死的风险。
会厌是道活阀,分开食管和气管
仙侠小说中有个设定,说的是非人类生物要学会说话,得炼化喉咙里的“横骨”,而从现实来看,那其实就是隔开食管与气管的结构。相对而言,牺牲它以换取说话的能力实在是太值了。但是风险还是风险。据官方消息,美国每年有5000人死于哽噎,英国也有200人。所以会与人口比例出现不合,那是因为很多哽死的人被当成心脏病发作的了。事实上,可统计的哽死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第四大意外死亡原因。
其实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笔者就有一次几乎被哽死的经历。那是在几十年前的一次年夜饭时,我匆匆吞下了一大团蔬菜。现在想起来,它一定正好是停在了会厌的部位了。既不上行,也不下走,正好将那里堵住。我感觉不能呼吸,也出声不得。但其他人却正相谈正欢、觥筹交错,无一人注意到我正陷于困境。好在在丧失意识前,我伸出了两根手指,从自己喉中将那团菜掏出来了。新鲜的空气立刻进入了体内,我大口地呼吸,感觉从来没有一刻如此轻松,虽然有点疼,那是还是有些许菜汁进入了气管。
那时的我还是个孩子,但成年人并不是没有被哽死的风险。因为成年人有时更会乱来。现在的人恨不得在肚子上装一根拉链,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把食物一下子塞进去。细嚼慢咽,将食物仔细切割的人越来越少。这样无疑加大了哽住的可能。到现在为止,国际上最著名的解决哽噎的方法当数“腹部冲击法”。发明者是美国外科医生海姆立克。方法是从背后抱着哽噎,大力推进他的肚脐上方,就像对瓶身施加压力一般把阻塞物逼出来。凭借这一方式,人们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腹部冲击法
马上万家团聚的春节又将来临,祝愿各位条友合家团聚,美满幸福。不过进餐时还是得悠着点。三五酒友玩乐的时候要控制住节奏,不要贪图一时之快将自己哽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