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选出人才,而是“剩下”人才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未经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

创业时,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怎么样才能打造一支好的团队?

这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会有的疑问,但凡你选择创业,就会发出这样的自问。

创业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真的创业,之前什么都没有,要白手起家从0-1;另外一种则是大公司进行创新业务。不管是哪种情况,开展业务最紧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团队。

0-1阶段我们要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优秀的人才之后,吸引力法则才会让更多的人来加入团队,先招兵买马,然后再大干一场。在这一阶段,公司的人才梯队是怎么来的?一定是选拔出来的,选拔比培养更为重要。

01

选拔比培养更重要

创业这件事不会因为曾经你管过多少人,不会因为你以前有多么辉煌就会变得容易。创业是公平的,只要你创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选拔比培养重要,如果选拔的人不对,培养是没有用的。在创业的阶段,我们就是要大浪淘沙,淘出与你志同道合而且生存能力强,还愿意和你一起战斗的人。

第一阶段,可能是我们在种子轮,甚至是在天使轮。

这个阶段是团队刚刚搭建的时候,对于团队来说,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人力资源模式上的一些变革。早期团队需要的人一定综合性非常强,但在某一个领域深耕的程度并不一定那么牛的人。

第二阶段,我们可能把它称为是一个Pre—A或者是A轮。

这时我们能够看到产品的雏形,大概已经知道早期要做的东西。我们要慢慢告诉投资人,怎么能够在未来形成真正的产品模式,产品模式怎么能够带给未来投资人更大收益。这个阶段如果你能讲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让投资人都听到了也能理解,恭喜你可能会顺利达到Pre-A和A轮。

这个阶段我们的创始人就要想想,是不是要配合团队重新做一些组织规划,可能会涉及到人力规划相关成本,以及我们未来在人力成本上能够为企业早期入职的团队做一些人才储备,以及人员的优化和删減。

第三阶段,你可以把它定位在A轮或者A轮以后。

这个阶段其实需要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团队组织,同时人才的引入和退出机制也需要一个非常好的HR能够帮你梳理。人才的引进大家都很清楚,一定是去招人,补充到相对的中坚力量。

之前的一些比较早期的小朋友是不是能够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从第一阶段跟得上第三阶段的整个战略发展,如果可以,我们可以经过内部选拔、内部甄选、内部推荐,让他们继续留下来。这些能够帮助企业在早期将各种包容的文化拼凑在一起,以至于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让大家能够懂得真正团队未来的意义。

02

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

当你选拔的人对了,做起事来的时候特别顺,磨合的时间也会缩短。每家公司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剩者为王”的经验都会得到验证,能够留到最后的人,总是格外了不起。

一般来说,能在一个团队里剩下来的人,要么非常具有团队精神,要么在某一个方面有优于其他人的的才干。而所谓剩者为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也是那些想法不太多的人。

很多人提起阿里时都会说:“如果当初马云在创业的时候,我加入了阿里巴巴,现在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事实上未必,就算他加入了,也大概率会半途出走。阿里一路走来,加入又走的人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在阿里早期的时候。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他们之所以留在阿里巴巴,是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好的工作,才坚持留下来。并不是他们很厉害,而是他们出去也找到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只能埋头继续做。」

虽然马云是在开玩笑,但却说明了一点,走的人一般是比较有想法的人,留下的都是没什么选择的人。剩者为王在任何公司和环境都会发生,越是竞争激烈,越是会被强化。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18位“创业罗汉”在“不向亲戚朋友借钱”的前提下,筹了50万元本钱。这其中包括马云的妻子、当老师时的同事和学生、患难朋友,当然还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来的业界精英,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年薪75万美元的副总裁职位,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

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杭州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室,十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会。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就这样“忽悠”大家一起来创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每人每月发500元吃饭钱,没有双休日。

21年前出身式微的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成长为蜚声世界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员工数万。十八罗汉作为早期员工,大多数人坚守到今天,实现了财务自由,少部分人在实现阶段性成功后中途退出。中间不断有人才加入,良将如云。

鼓励年轻的朋友,要有“剩者为王”的心态,耐得住性子,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每一份工作。当你决定在某一处排队,就不要寻思着频频换队伍。抓住机遇,要做就做,不要畏惧困难,努力坚持,放手一搏,终有一天能够成功。

03

核心人才是剩下来的

作为管理者要有剩者为王的心态,要知道剩下来的人组成的团队,就是公司里最核心的团队,往往战斗力是最强的。

拼多多2015年才创立,仅仅3年的时间就成功上市,现在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金的市值。拼多多突飞猛进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拼多多的的核心团队,在上市的时候已经一起共事超过10年。

他们在做拼多多之前,做过电商代运营公司,也做过游戏公司,直到后来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后来拼好货和拼多多合并。经历过这么多起伏却还依然能“剩下来”的核心团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变得容易理解了。

如果你是一名创始人,每过一两年、两三年,你都要问问自己:我的机制能不能帮我在业务上前进的同时,每一两年都能帮我沉淀出一两个核心人才?比如,一年下来,有没有一两个VP层级的人可以往SVP、EVP前进;总监层级的人有没有一两个人值得我作为CEO,越过一两个层级去花点心思关注他?

各家情况存在差异,但公司到了一定的体量之后,核心团队如果有10个人的话,5个老一辈的人、3个外边找来的新人、2个自己培养上来的人才,这样的组合可能比较理想。最终,核心团队的所有人都是剩下的人,而不是你选出来的人。核心团队必须建立深层的连接与信任,因而必须是经风雨后见彩虹。

所以,创业阶段一定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需要有人加入,也要让那些不能适应,或者只想占坑位但不愿意进取和奋斗的人离开。无论怎样,所有的人都要遵守丛林法则。如果你想打造一支强大的团队,一定要不断的汰换人员,真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人,将是你的企业的核心人才。我们一定要相信,选拔比培养重要,但核心团队里的人员不是选拔出来的,而是剩下来的。

真正打过仗、流过血,被“摧残”过的人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都会无比强悍。而他们的心力以及学习的能力都会出奇的强大,能够跟随组织一起成长,毫无疑问,这一定将会是一支精锐之师。

结语

01

一个事业做成的两个显性标志:一是死伤无数,一将功成万骨枯;二是不断有人才加入,良将如潮。从这四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创业团队的人都是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动态变化。没有哪个事业是靠着第一批创始团队就做成的,中间必然有新的人才不断加入,一起打拼,并逐步进入核心团队圈。

唯有那些看准了并能坚守下去的人能走到最后,拿到命运馈赠的彩票。所以说核心团队的所有人都是剩下的人,而不是你一开始就选出来的人。

放宽历史的眼界,你最终会发现,成就事业的团队,历经磨难,前赴后继,最后剩下来的人,都怀有超出小我的使命追求,看准了,跟对了,守住了,最后得到命运的馈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