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2)
1、明代 董其昌
《行书李白诗篇》
董其昌(1555——1593年),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也是一个通才式的人物。绘画成就集中体现在水墨写意山水方面,是“松江派”的领袖。他的画论“南北宗论”,使中国文人画的体系得到继续发展与充实。诗文俱佳,精于品题。在书法上兼工楷、行、草书,广采博取,形成一种空灵淡雅的面貌,表现书法的“士气”。在书法理论上,他强调书法贵有古意,必须熟后能生,即以生拙之态来补充技法的娴熟,追求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由于董其昌的社会地位和各方面的才能极为突出,在晚明书坛,董其昌的影响最大。
2、明代 傅山
草书《为毓青词丈作诗》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山西阳曲人。为明代又一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在书法上,他正草篆隶个体兼工,书法之处,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又精医术,还善绘画。他的大幅行草纵逸跌宕,自由飞动,连绵相属,一气呵成。用笔强调使转,线条廻环缭绕,矫健畅豁。他的手卷写得相当精到,常常按正、篆、隶、行草顺序,将各种字体汇成一卷,变化丰富,形式新颖。在书法理论上针对帖学末流的虚靡甜媚,提出了著名的“四宁四毋”:“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振聋发聩,惊世骇俗,影响了清代以后书法审美与创作观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明代 王铎
草书临《诸从帖》
王铎(1592——1652年),字绝斯,号十樵,河南孟津人。行书、草书宗“二王”,摹王羲之的《圣教序》,临了三年,能做到字字逼真,正由于功力深厚,他的草书能尽情挥洒,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的大幅草书,笔连字一笔到底,翻腾跳跃,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而精微处也合规合矩。王铎书法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用墨,由湿渐干,由干到枯,润燥相间,很有节奏感。二是结体章法,不仅仅是单字的似欹反正,字数相连和行与行之间,也追求在求奇布险中,又能在欹侧中求平正,形成跌宕起伏、和谐统一的面目。
4、清代 八大山人
草书七绝诗 :
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
想见时人解图画,一般还写宋山河
八大山人(1626——1705年),原名朱耷,号雪个,江西南昌人。八大为明王室后裔,不甘心臣服新朝,便遁入空门,以诗文书画宣泄幽愤,也是清初有名的画家。八大的书法用笔纯秃,通篆书笔意,笔法圆转而粗细一致,结体以简驭繁,布局疏阔萧散,自有一种苍凉的逸气。
5、清代 石涛
自书诗二十一首 册页
石涛(1626——1705年),原名朱若极,号苦瓜和尚,广西全州人。他也是明王室后裔,一生行踪不定,“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为著名画家,并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影响深远。石涛书法面貌较多,运笔结体多变化。用笔从隶书融楷书之中,有六朝遗风,“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6、清代 郑燮
行书《满庭芳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也是书法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多次提出“师心自用”、“出以己意”、“各有灵苗各自探”、“恕不同人”等,表示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郑板桥的书法融真、草、篆、隶于一体,自称“六分半书”,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点画之间常运用画兰竹的笔意。结构长窄者令其更长窄,宽松者领其更宽松,结构夸张,古秀独绝。其书幅章法别致,左右避让,疏密同间,大小提携,错落有致,人称“乱石铺街体”。创造出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书苑的一朵奇葩。
7、清代 金农
鹤赋书法 四屏
金农(1689——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他也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书法别具特色。以“不同于人”傲视当时。他常剪去笔的毫端书协,用笔多侧锋,棱角竖细,结体偏长,坚挺而古朴,人谓之“漆书”。实践他“同能不如独旨,众毁不如独赏”的艺术主张。
8、清代 邓石如
隶书 周易 六屏
邓石如(1743——1805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他早年遍临秦篆与汉碑篆额,创造了新的用笔方法,邓石如作为杰出的篆刻大师,“书从印入”,写字时根据刻印中刀锋顶着石面朝前运行的道理,使笔头顶着纸面逆行,产生风雨剥蚀,苍茫浑厚的金石之气,一变唐宋以来流行之玉著篆风格,开创篆书新格。隶书以意入隶,使其隶书体方笔圆,古朴厚重,被时人推为第一。行草用笔豪放凝重,结体造型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也出于时人意表,深得包括世臣、康有为等书法理论家推崇。
9、清 何绍基
录陶渊明《归园田居》三首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湖南道县人。他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并精金石,图画算律等。他学书用功,自言“败笔纷纷不堪数,半年笔塚高如墙”。他反对墨守成规,提倡创新,曾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他早年宗法欧阳通,行书宗法颜真卿。中年极意北碑,自创回腕执笔法,书风渐呈沉着坚毅气象。晚年集草、篆、隶、行冶为一炉,别具风格,自成一家。
10、康有为
行书 八屏立轴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首先是一位书法家,从早年临习《乐毅论》开始,遍及欧阳询、赵孟頫的传世名迹。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欲孕南帖,胎北碑,融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他的楷书大字,结体注重趋势,行笔曲铺横宕,又融合“二王”圆直狭长的笔意。行书、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参合篆隶笔法,显得苍古质朴,奇宕纵横,自成风貌。康有为成为中国古代书法史的最后总结者,也成为中国古代书法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的开创者。
文字部分节选:《中国美术史新编》谭天 编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书法名家推介:
莫各伯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68×138 cm 2018年 行书
《烹茶烟似篆 听雨韵如琴》
66×138cm 2016年 行书
《野旷云连树 天寒雁聚沙》
团扇 2016年 行书
《杜牧诗》
138×70cm 2016年 行书
释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王维诗》
68×138cm 2018年 行书
释文: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莫各伯,名爵臣,字各伯,以字行,号云乡山人,广东省雷州市人,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文艺评论家、诗人。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现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原驻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