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常见14种病机及选药
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多数表现为中医学的脾胃病。从中医学的脏腑功能学说来看,脾主运化,胃主纳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胃喜润。故脾胃升降失常,润燥失宜,皆可致病。
脾胃与其他脏腑有密切关系。如肝胆失调,每可影响脾胃;脾胃运化失调,可导致肺气不足;下焦命门虚寒,可导致脾胃阳虚。此外,脾胃为化生营卫的本源,故脾胃不调也可引起营卫不足。
脾胃病有许多表现,其病机多端。现仅就临床最常见者,简述其辨证要点及用药原则。
1.脾胃虚:多表现为形瘦,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可酌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谷芽等。
2.脾阳不足:肢厥畏冷,腹泻肠鸣,或完谷不化。可酌用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
3.脾胃失调,水湿不化:多见食欲不振,脘中停饮(上腹振水声),呕吐水饮,或朝食暮吐。可酌用陈皮、半夏、生姜、茯苓、桂枝、白术等。
4.胃肠燥热:口渴,呕吐,或大便秘结。可酌用黄连、竹茹、芦根、陈皮。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芒硝。
5.饮食不调,胃肠食滞:多表现嗳腐吞酸、呕吐、腹泻或便秘。可选用厚朴、枳壳、焦三仙、陈皮、砂仁、吴茱萸、黄连等。
6.肝气郁结,乘侮脾胃:纳呆吞酸,脘胁胀痛,可选用半夏、厚朴、紫苏、柴胡、白芍、吴茱萸、黄连等。
7.肝郁化火,乘侮脾胃:口苦心烦,纳呆脘闷,情绪激动,夜寐不安。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黄连等。
凡因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冲侮脾胃,引起呕血、便血者,应酌用黑山栀、蒲黄炭、灵脂炭、香附炭、藕节、花蕊石等。
8.脾胃运化失调,中焦湿热黄疸:可选用茵陈、山栀、大黄、泽泻、厚朴、枳壳等。兼有肝气郁滞胁痛者可酌加青皮、郁金、川楝子、木香。
9.胃阴不足:恶心呕吐,舌质光绛。可选用沙参、石斛、麦冬、山药、枇杷叶、糯稻根、竹茹、陈皮。
10.脾虚气陷:腹泻、脱肛。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等。固涩药可选用诃子、石榴皮。
11.水湿留阻,大腹水肿:可选用厚朴、陈皮、苍术、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12.中阳不足:单腹胀满,腹部膨隆、拒按,有揉面感。可酌用柴胡、白术、党参、厚朴、苏梗、吴茱萸、益智仁、生麦芽、大腹皮。
13.下焦命门火衰:纳呆,腹痛,腹泻,鸡鸣泻或食后即泻。可酌用党参、白术、炮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肠鸣腹痛者,可加土炒白芍、甘草、木香。
14.暑湿伤于脾胃,加之饮食失节: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或有脓血。可选用厚朴、枳壳、焦三仙、木香、黄连、扁豆衣、藿香、佩兰、六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