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愿我们都是坚韧的富贵
1994年,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还没有六年级。
我记得那时的我忙着玩耍、忙着和小伙伴凑钱买新出品的冰淇淋解馋;忙着学习,忙着怎样用不多的时间做更多的数学题;更忙着小招考试,虽然忙到最后考的也不怎么样,但也上了郊区的一所重点中学。
当然,忙碌的我不知道,1994年富贵来到了荧屏上,张艺谋导演把余华的小说《活着》搬上了荧幕,以直观的形式演绎了活着种种不易,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其实就算是知道,年幼且贪玩的我一定也不会看那么困苦、清苦、疾苦的片子,隐约记得那个时候我,除了看《西游记》,《小青龙》,估计就是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了,我只懂得玩耍的意义,还有爸妈口中督促的学习的意义,哪里会思考活着的意义。
今年暑期在喜马拉雅听书中,听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对富贵这个好赌但不善赌的纨绔子弟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是在听完书之后,又百度了电影,极其复杂的观看了这部影片,开始思考富贵这个人物的磨难与愁苦,思考人活着的价值。
富贵在赌完了自家所有的财产之后,清点账目时老爹当场气死,怀孕的老婆领着不懂事的女儿回娘家,背负了不孝、赌徒、一事无成的富贵,带着老娘、变卖了老娘的首饰,租了一间土房子,从此开始了困苦的生活。
摆摊是挣不了几个钱的,烈日下暴晒的富贵、风雪下瑟瑟发抖的富贵,不赌了、当然也无资本再赌,一年后,老婆带着一双儿女归来,一家团聚。
富贵为了挣更多的钱,便找到当初给他设套的龙二,求他借给他本钱做生意,龙二说“救急不救穷”,但龙二又本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的原则,把自己当年的皮影借给了富贵。
我想,龙二此时心理上有很强烈的优越感,当年的皮影戏班主通过赌博这样一个投机、奸诈的手段摇身变成如今在当地响当当的人物。龙二在借钱的富贵面前炫耀着、把班主的挣钱手艺借给富贵,彻底完成了阶级的交换与跨越。
可富贵接受了这样的施舍与交换,看到这里我想,富贵一定可以东山再起的,正如后面他教儿子有庆、再到影片结尾处教外孙的那几句话:“现在我们家是小鸡,鸡养大了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养大了就变成了牛了”。富贵这个自小不成器的富家子弟,贵在一家在落魄之后,还有信念,他坚信通过努力,可以慢慢带领全家人再次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箱借来的皮影道具,一直是富贵心中的结,他不止一次地说:“那是借来的东西,要还的”,面对无数次必须要销毁的时刻,他和家珍都想方设法的保全,他们保全的不仅仅是借来的皮影,更有将来归还时候的扬眉吐气和脱胎换骨的气节。
生活好像总给人生开着苦涩的玩笑,那个活泼的、小小年纪便给姐姐报仇的、帮助爸妈干活到深夜的有庆,因为劳累、缺觉,在墙角睡着了,被检查工作的区长倒车时碾压致死;那个从小帮着妈妈凌晨送水养家、因为发烧致哑、嫁了踏实能干的工人丈夫的凤霞,在生儿子时大出血而亡。
富贵和家珍,在家族落魄之后,清贫而委曲求全的生活着;在面对儿子不幸离世之后,选择不原谅却为了鼓励春生活下去而选择原谅;在六十年代的“破四旧”政治运动中,虽然不舍但依旧选择烧毁皮影道具的无奈;在女儿凤霞嫁了踏实能干的工人时的开心、却在生儿子不幸离世的悲痛。
如果生活是一本书,那这本书里讲述了太多的沧桑与苍凉,刻画了太多的残酷与残忍,也让富贵这个角色愈发立体、饱满,更具有时代感。
对电影中富贵这个角色,我是十分佩服的。他是一个既可以站在云端上胡作非为,又可以跌入低谷时奋力生活的男人,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有太多的男人一旦过惯了多金荣华的日子,便很难再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洗礼,受得起困苦的磨难,甚至猜疑周边人的一言一行、一说一笑,精神抑郁崩溃。
沉静岁月,淡忘流年
要活着,活着,真好。
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就是一种温暖的慰藉;对家族,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面对苦难,愿我们都是坚韧的富贵,从未失去信念,在困难中生活,在困苦中成长!
突然想起一句话共勉:“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亮的地方,活为自己曾经渴望的模样。”
人生,总有一些淡淡的情怀,在心灵的陪伴中如影随形,就像有些事情,你并不知道是否有永恒,却依然可以拼尽全力。
[--3度--]
一个钟爱QQ联系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