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中央军长期在后尾随,红军战士有时还能混进去打饭换药
编辑搜图
▲红军惜别苏区群众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失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红军第1、3、5、8、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贺龙率领的红2、6军团会合。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拉开序幕。
编辑搜图
▲红军突破乌江进入贵州腹地
中央军尾随红军进入西南
蒋介石早已在中央苏区外围设置了3道封锁线,部署几十万部队围追堵截,但部署前两道封锁线的粤军部队早已和红军达成默契,不愿轻易损耗实力,因此被红军迅速突破,一路向西撤退。中央军第6路军总指挥薛岳眼看红军突围而去,紧急向蒋介石和前敌总指挥陈诚等人发电报,要求率部追击,很快获得批准。
1934年底,长征红军在湘江边遭遇敌人重兵围堵和飞机的狂轰滥炸,损失大半,仅剩3万人枪,不得不放弃进军湘西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西南方向前进。西南地区川、滇、黔三省,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一直鞭长莫及,此番红军转战西南,正好可以“一箭双雕”,将红军和这些“土皇帝”们一起铲除。
编辑搜图
▲“围剿军”前敌总指挥薛岳
敌行即行,解决了贵州省
为此,蒋介石连续给薛岳下令:“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用兵还好”,“第6路军以机动穷追为主,敌行即行,敌止即止”。换句话说,就是让薛岳率领中央军部队仅仅在后尾追,将围堵阻击的任务交给川、滇、黔三省,等他们和红军两败俱伤的时候,中央军在出面收拾残局。
很快,贵州省就出现了令蒋介石比较满意的一幕。红军从湘江边进入贵州后,迅速突破乌江防线,包围了贵州第二大城市、黔北重镇——遵义城;在后尾随的中央军却没有去黔北,而是直接开进了省会贵阳,接管了贵阳城防,逼着贵州省主席兼第25军军长王家烈北上与红军死拼,损兵万余,大败而归。蒋介石趁机亲赴贵阳,免去王家烈本兼各职,并将第25军所属5个师尽数吞并,分遣各地。
编辑搜图
▲红军在娄山关大败黔军
只追不堵,两军犬牙交错
拿下贵州后,薛岳率军继续向川、滇两省前进,想重演当初进入贵阳的一幕,以至于后来归属其指挥的滇军,也被调来调去打圈圈,始终就是赶不到红军前面堵截。由于薛岳所部始终在后面尾追,并不急于正面较量,仿佛给长征红军“护航”一般,导致战场上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场景。
例如在赤水河畔,长征红军往返4次渡河,薛岳的部队也跟着不紧不慢的转圈圈,双方的战士经常交织在一起,有的红军战士担负侦察等任务,穿着国民党军队的衣服,负伤以后干脆跑到敌人那里治伤换药;有个叫赵国泰的红军小司号员搞到一顶国民党军帽,还经常跑到敌人的炊事班里去打饭吃。
编辑搜图
▲长征红军四渡赤水河
编辑搜图
▲红军长征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