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的噩梦,何如交给阅读来唤醒

网课的噩梦,何如交给阅读来唤醒

江雁

一位好友发了个朋友圈:

家里三个上网课的

一个小学生

一个大学生

还有一小学老师

不上课的人不知不觉也跟着紧张

今天早上六点被小学生的闹铃吵醒

吃点早饭继续睡觉

悲催,做了个很累的梦

梦到自己正在上小学,还被年轻的数学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哎呀,小学时期是个超级学渣,数学最差,这几天天天跟着他们听课,童年阴影都被听出来了。

她是个无需上网课的局外人,但显然自觉深受网课之害。

那么,那些身处其中的人又会如何呢?

有位家长如是说:我不知道其他父母是如何在家里进行操作的,反正我是崩溃的:一会QQ,一会微信,一会《xx作业网》,一会《xx通》,一会微云。可是播放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顺畅,在第一天上网课的时候,早上8点上课,已经9点四十了,我们硬是还没有上线开始学习,《xx通》因为网课 平台被挤爆了……

还有一位家长则说:上午的网课基本上是废的,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少,散落在各个平台和一堆对话中,作业都要打印的,不打印怎么写呀?就上课半天,孩子快用掉大半包打印纸了,学习桌上全部是各种练习卷。这个早上,家里四五台电子产品同时对付都不行,钉钉、微信、学生直播平台、私信各种提示音环绕立体,单位里还在线各种方案策划会,还要伺候全家吃饭。太难了!

……

好吧,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届家长,真的很难。

然而畏难的并不只有家长。从老师变身主播,老师们其实也相当不容易。

对于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来说,都没有做直播的经验。匆忙间提刀上阵,以致于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翻车现场:

有老师下课忘记关麦,和家人的对话也传了出来;

有老师只顾埋头讲课,连音频啥时候被自己静音也不知道;

有幼儿园的老师灵魂拷问: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直播上课简直了!!!一个人又唱又跳还要饱含热情,重要的是还没有人回应你,就问尴尬不尴尬?

……

难怪会有一些老师哀嚎:我只想做个老师,不想当主播!

家长和老师们都不痛快,有些学生们倒是轻松了:欧耶!终于可以正大光明上网、看手机。

的确,同时给很多人上课,镜头对面的老师根本无法实时监控学生到底在忙些啥。于是乎,许多自觉性差的同学,选择偷偷打开了其他的网页或者手机app,浑然忘了老师正在辛勤劳动。等再回过神来,早已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了。

至于对老师的提问,答上来还好,答不上来,完全可以借口“网速不好”,便可糊弄过去。

当然也有不同表现的学生。钱江日报一篇文章报道:杭州初三男孩子每天傍晚就“发疯”!妈妈吓得只能躲单位:网课成了一家三口的恶梦。

文章说,陈女士正上初三的儿子本来成绩很好,但在家上网课这段时间,孩子经常表示上课跟不上,作业不会做。看到之前跟自己同等水平的同学成绩依然好,而他却一直退步,孩子竟因接受不了而大发脾气,一家人过着恶梦般的生活。

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应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预期效果显然很不理想。何况,家长们还担心孩子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伤害了眼睛。何况,还有贫困的家庭用不上智能手机,还有偏僻的地方信号不好,不适宜做教学或者是听课。

“停课不停学”,是应对疫情的应急举措,初衷或许是好的。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网络课堂显然已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身心俱疲。

面对如此现状,吐槽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那么,我们的教育部门何妨改变一下策略,号召所有学校与教师,正确引导孩子们在这段时间里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呢?不是有人说过嘛: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而眼下,我们确实都在避新冠病毒偷袭之难。

何以说让网课的噩梦交给阅读来唤醒,当然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

从大的层面来说,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从小的方面来讲,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提高个人修养。这样说或许有些笼统,那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

首先说,阅读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

读书,能够让一个人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博学的人,谈吐之间,足可见气质与涵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央视的诗词大会,人们之所以更喜欢董卿做主持人,并非是因为她颜值有多高,而是她周身上下散发出的知性美。作为媒体人,她负起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以致于多少人感谢她在大众娱乐多样化的今天,为文学留出了一片天地。

若非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试问她如何能够做到?

其次,读书可以保持人大脑的活跃。

就像身体的其他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它的强壮和健康。因此那句话“不用就没用”特别适用于你的大脑。

据实验证明,健康的阅读者,无论是中文阅读者还是英文阅读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左侧枕-颞区打造出一小块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即“文字盒子区”。这块脑区不但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同时还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相关脑区。越是优秀的阅读者,“文字盒子区”对文字的激活反应也就越强烈越迅速。

望梅之所以能够止渴,与其说是条件反射,倒不如说是“文字盒子区”的功劳。即便曹操带领的那帮士兵们极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文盲,但其语言辨识能力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再次,读书可以减少人的压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通过了解他们的看法,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偏见,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因此,喜欢阅读书的人,他们对于世界的基本认识会更为准确。对世界认知不会出现偏差,身处其中自然就会安心。

这场疫情中,热爱阅读的人,显然表现得更加从容。

总之,阅读可以让我们洞察古今,也可以瞬间让我们走遍世界;可以让我们清心寡欲,也可以让我们学会思考。阅读的好处如此之多,而我们却在忽略这个可以帮助我们武装大脑的利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阅读,主要指纸质书的阅读。尤其提倡读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当然还应当兼顾经史子集。

网络教学不堪承担重任,我们何如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阅读计划,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遨游呢?少做一道数学题,少记一个分子式,当下完全可以先不去考虑。当有一天疫情过去,我们这些在文字中浸淫过的祖国花朵们,一定可以重新拾起已经丢掉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的学好其他知识。

再插一段题外话。尽管“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但中小学生们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是越来越重。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作业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曾抱怨,老师总是强调孩子要加强课外阅读,可他们哪儿有时间可挤?

既然如此,在疫情尚未完全过去的当下,就让阅读暂时替代网络教学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