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漫谈“专一”
漫谈“专一”
——读杨青《由“楚王打猎”谈“专一”》有感
徐进成||江苏
“楚王打猎”的故事告诉我们:自以为掌握了技艺,心不定,目标不定,必然输得干干净净。用专业的人做“专一”的事,事情就能成功。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寓言《白头翁的故事》,说的是白头翁,一阵子跟大雁学飞行,飞高吃力,受不了,放弃;一阵子跟黄莺学唱歌,每天凌晨起身练嗓子,亮歌喉,留恋温暖舒适的“安乐窝”,太辛苦,受不了,放弃。直到头发白了,什么“专一”技艺都未学到,最终老成了“白头翁”,理想成了幻想。
“专一”看起来简单,能做到专业、能做到精致非常不易。明朝李时珍,坚持27年,走遍祖国的河流山川,踏遍神州的草原碱地,尝遍各种草药的苦涩味道,熟知千株草药的功能特点,修正前人的观点之谬误,终于写成了旷世大作《本草纲目》这块中华医药瑰宝,为后人留下千古名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十年后,培育成功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籼稻南优二号,解决了成千上亿农民的吃饭问题,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又过四十年余,袁隆平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粳稻杂交的研究成果,更是证明“专一”奋斗出成果的长时间的艰苦性。几十年的“专一”研发,修正成果,成了“专一”的成功者,“领军人”,事业的“楷模”,有人说他是“神农”、有人说他是“农圣”。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杂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他所创造的神话般的奇迹,让他成为美国科学院、世界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三院士,袁隆平则是现代科学家和成功人士中的“专一”杰出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自1955年起连续六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专一”研究中药青蒿素,媒体侃称为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不忘初心,呦呦识蒿报春晖,科研成果献祖国,把青蒿素作为国家中医药一份礼物献给世界。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她更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目标专一,穷追猛打,积累沉淀,定可达到理想彼岸,实现人生价值。不专一于一艺,不专一于一技,你就不是有专长的人,更不是有特殊专长的人。让一技一艺熟烂于心,化为技能,你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诗圣杜甫说过:“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就是要人们不论画什么、干什么?要有“专一”精神,要功夫扎实,不能有浮躁感,浅学辄止就会半途而废,成了“半拉子”、“半瓶子”而一事无成。唐朝画家吴道子,跟寺庙法师学画画,为了一幅江海腾图的画,跟师傅游历江河湖海三年,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他专门画水珠、画浪花。后来自己关在房子里九个月,与世隔绝,专心专一画海浪图腾,所绘的画看似翻江倒海、气势磅礴,最终成了名留千古的一代“画圣”。
用心专一,有着不可低估的特别作用,可以舍弃别人舍不得的东西,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人们熟知的“苹果之父”乔布斯上大学六个月退学就业,用心专一研发苹果手机,他改变了人们的现代通讯、娱乐和生活方式,真正改变了世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专心致志于一件事,你就一定能功成梦圆。人生就能繁华净水,不负韶华,流香溢梦。
豹子只能靠速度来寻找生存的空间,鹰只能靠双眼睛来捕捉猎物。人的思维、精力、环境等无法满足多角度、多方向转换角式。“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宋·王安石)。人有一技必可自立于天下, 唯无技之人难立而无作为。人生之路只有在“专一”中精益求精,才会大放异彩, 才会取得成功。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徐进成,江苏滨海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曾在农村担任村组会计、村党支部书记;塑料厂厂长、经济师职称;滨海县正洁分析仪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南京滨正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考取二胡八级证书、2015年考取机动车驾照、2015年暨2016年出版《父亲要我多读书》《进城留痕》两本纪实散文集;先后被国家级、省地县级二十多家媒体报道播发,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加入南京市作家协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