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硝花朵朵【征文】

硝花朵朵

老家的春节,鞭炮是必须之物。鞭炮一响,硝花朵朵绽开,那种特有的味道和着年味就浓了起来,那是无法替代的味道。硝炭硫磺的香味那样迷人,那样清香、圆润、饱满,亲切的程度任何花香都没法比。鞭炮响过的地方,孩子们总是舍不得离去,而是静等硝花飘散。那样的香味,如果不多呼吸几口,任其白白散了,真是天大的浪费。

鞭炮,或响成一串,性子很急,似匆忙的裂帛。个头大的,要一枚枚燃放,似乎每一枚都弥足珍贵,很神圣,极具仪式感。尤其一种叫“掐芯子”的,是一种高爆炸药制成的爆仗,拇指大小,红彤彤的皮,紧噔噔的卷纸身子,火捻芯儿很短,仅能用指甲掐住。这种炮不编成“鞭”,是论“个”卖的,几乎个个响,没有哑炮,点火即炸,且炸得粉碎,纸卷儿会炸成米粒大小的满地碎屑,这声响最过瘾,是真正的“碎碎(岁岁)平安”。

几十年前,是玩具奇缺的时代。冬季到来,尤其春节前后,是游戏展开的时节。女孩子的毽子、沙包皆手工制作,男孩子的陀螺、长短棒、打石瓦则就地取材,一根树枝、几个石片即可。孩子们玩游戏,重在游戏规则,三九严寒照样玩得满头冒汗。不像现在的孩子,玩的只是玩具本身,规则已经基本不存,冬季也绝少出门活动。那时,精致的工业品弥足珍贵,一枚玻璃球、一条自行车内胎皮条、几扣车链,都是非常贵重的。

我记得,一天课间,邻居女孩小雪,神神秘秘地向我展示她的一件新玩具。她把玩具攥在手心,慢慢展开手掌。

我被她手心里的新奇物件吸引了。它犹如一枚柳哨,泛着金属悠悠的光泽,“铜哨!”我认为它太精致了,一定是“厂里出的”。我贴近眼珠细看,我爱不释手。小雪说,“这个给你吧,我家还有。”我差点乐晕了。

我将“铜哨”装进衣兜,听课,游戏,不时用手摩挲一阵,感觉着它优美滑腻的质感。晚饭后,一豆灯花燃起,我把“铜哨”拿在手上,映着灯光欣赏它的铜光,妹妹弟弟也围过来看,我炫耀般地在灯旁绕来绕去。睡觉,我把那枚“铜哨”安放在枕头下,一夜才睡得安稳。

几天后,我将这个新得的宝贝向堂兄炫耀。我神秘地从棉袄口袋中掏出它。谁知,堂兄刚接到手中,却像烫着一样,手一抖,那件精美的“铜哨”抖在了地上,“雷管!”他惊叫着,脸都白了。

若干年后,我知道了雷管的威力。它的爆炸声不是“啪”的一声,不是“砰”的一声,也不是“轰隆”一声,而是“咣!”如霹雳,摄人心魄,邻村就有人被雷管炸掉手掌。那是在大年初二送家堂时,为求响动效果,他燃放雷管炸药,而且是用自制的弓箭射向天空。结果,有一副雷管炸药点燃后未及射出而爆炸……

每当想起那枚“玩具”雷管,我现在依然头皮发炸。奇怪的是,我心悸之余,脑海里还总是浮起《诗经》里一段优美诗句——“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显然是感觉和美感的错位。的确,我们有时会觉得危险已经被我们撵走,危险离我们很远很远。其实,这仅是我们的错觉,危险并没有片刻的离开,它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

也许,刺激正是游戏的根本属性。那时,孩子们格外爱看大人开山放炮,真像过年一样隆重。“点着了!”随着这声喊,点炮的人撒丫子跑。大家屏住气息等待,几秒却像等了半天一样长,“别是哑了吧!”突然间,就见平地腾起一团黄雾,随后一阵震颤,一声巨响传来,孩子们就盯住崩得最高的那块石头看,一直看到它落地。

孩子们于是就模仿大人放炮,用鞭炮模仿。我和弟弟妹妹就用“掐芯子”炸沙堆玩,看谁躲得快,看谁躲不及,炸起的沙粒像下雨一样唰唰落下。现在,我好后怕,倘若当时哪位弟弟妹妹躲避不及……沙子炸进眼睛,会把眼睛炸瞎的。

那时的鞭炮也很金贵,没有爆炸的哑炮也舍不得扔,而是剥开一端用火引燃冒花儿玩。有一次我将哑炮剥皮点燃,可左等右等它就是不冒花,我凑上去贴眼细看的时候,它冒花了。我的眉毛、睫毛被完全烧去,两眼焦灼干涩,火烧火燎地异常难受,足足半个多月才恢复。

鞭炮的危害的确是超出预料的。我的一位亲戚就吞下了一个苦果。这是一位爷爷,逗小孙子玩,燃放的正是威力巨大的“掐芯子”。那一年,小孙子的耳膜受了严重损伤,最后竟至失聪。十多年过去,小孙子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后来家里痛下决心远到北京为他安装了耳蜗。这件事,也注定成为那位爷爷一辈子的痛。

尽管危险,且有环境污染,但每逢过年,老家的人们还是渴望听到鞭炮的声声脆响,看到朵朵硝花在晴空里倏然绽开。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德新,男,山东新泰人,现居青岛。主任记者,供职于媒体。文学作品载于《文艺报》《山东文学》《南腔北调》《牡丹》《野草》等报刊。时有作品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轻抚尘封:春节之时忆鞭炮

                      春节之时忆鞭炮                                                 鲁人         鞭炮,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东西,有 ...

  • 葛国桢 || 拾炮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葛国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炎黄春秋><中国散文家> ...

  • 席延飞:有了鞭炮好过年

    放学路上,有几个孩子在路边放鞭炮,许久没有放过鞭炮了,忽然感觉快过年了. 小时候,常盼着过年.一入腊月,就天天掰着指头算日子. 因为,过年不仅可以吃好吃的东西,最关键是可以放鞭炮.过了二十三儿,村子里 ...

  • 儿时的过年

    儿时的过年,记忆最深的是小孩的放鞭炮以及大人的醉酒. 孩子放鞭炮的渴望是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的,因为在小年的晚上,在吃饺子之前,是要放鞭炮的.那时家境贫穷,放鞭炮不像别的富裕人家一长挂一长挂几千响上万响 ...

  • 乡土散文:捡哑炮

    爆竹声中辞旧岁,到了腊月,新春的气息渐渐浓郁,儿时捡哑炮的场景渐渐从我心中涌来. "杀猪不如放炮",这是流传于乡间的一句俗语.物质匮乏的年代,吃穿显然是首要问题.但在庄户人家的意识 ...

  • 大年初一要放鞭炮“开财门”,都有哪些讲究?碰到哑炮怎么办?

    文/农夫也疯狂 马上就要迎来2019年春节了,这个时候你是否已经回到家乡,和家人们团圆了呢?春节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而在春节期间也有很多讲 ...

  • 抢哑炮的少年

    记得那是去年元宵节前后,我带着孩子,拿着还是前年同事送给的剩余烟花,在单元楼头的一处空地上燃放.当时,附近单元楼的许多孩子都在那里玩耍,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围着我,我把手中的烟花分给他们,并教他们燃放.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3--梅花朵朵)

    吉州窑的梅花盏别具风味,在盏内印11-15朵梅花(少数皮球花),分三层排列,盏心一朵,中间层3-5朵,上层7-9朵分布.因为剪纸贴花,因釉的流动,有部分梅花叠压在一起了.梅花盏外壁一般是黑釉,近圈足处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4--梅花朵朵)

    梅花盏一般碗型中等,小口深腹,盏内唇口一圈凸起,便于斗茶时,倒水作吃水线的用处,盏内心因修足而凸起,直径约3厘米上下,口径一般在11.7-13厘米:还有一种斗笠盏,口径相对较大,在14厘米左右,盏内心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5--梅花朵朵)

    长久盘玩吉州老盏,就会发现:吉州盏釉酥松,如同粉刷在水泥墙壁的白石灰,有松软剥离的趋势.而仿品釉面如同汽车的烤漆,紧紧贴于胎上.这是因为老盏胎质粗细不均,蘸釉工艺,釉熔融性好,但长久的热胀冷缩,收缩比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6--梅花朵朵)

    吉州黑釉非常特别,如果你看惯了,你会一眼分出真假.因为它的黑釉不是真正的纯黑,釉薄处偏红闪褐,釉厚处有点点红色,这可能与胎中含有二氧化钛(其呈现金红石微晶粒)等特殊成分有关,也与釉料成分有关,所以纯黑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7--梅花朵朵)

    吉州窑的胎质有灰白.粉白.黄白.缸红.青灰等色.其中灰白胎色犹如白粗布的质感,敲击有"梆.梆.梆"的声音,没有回音.由于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 ...

  • 看贴笔记(吉州窑X68--梅花朵朵)

    土腥味:老瓷器都来自墓葬或窖藏(少),由于尸体.棺木.衣服等有机物的腐烂,以及长期的潮湿及水的侵蚀,地下独特的小环境,会对瓷器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个味道会随瓷器出土时间久而逐渐变淡,但当用水浸泡一下, ...

  • 裁得清香花朵朵,将春搬进万千家|诗词轩同题第55期

    你配图,我题诗 第50期 感谢所有参与.围观本次活动的文友们! 精彩,我们一起制造! 以下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别格.出律作品,一律归为自由派 格律派 说明:格律校对为目测,如有误判,请留言指正,谢谢! ...

  • 【学生作品】诗花朵朵——学生现代诗歌作品集萃

    师 说 诗 前 我终于相信了,学生的思想是一片海,蓝蓝的,深邃的海,在有风吹起的时候,它会泛起美丽的波纹,一圈又一圈地,荡向远方.无穷又无尽. 语文老师,要做这泛起波纹的风,无止息地,吹刮着的风,让学 ...

  • 乌夜啼.登苏公塔怀想寂寞桐林静,桐花朵朵...

    乌夜啼.登苏公塔怀想 寂寞桐林静, 桐花朵朵繁荣. 金山塔上春风细, 极目望彭城. 是处风光如昨, 一湖碧水波平. 人生多少烦心事, 忘却就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