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好文章当有风骨
好文章当有风骨
张禾年||陕西
做人要有风骨,好文章也该当有风骨。
做人要行的端、立的正,心无邪念、志虑忠纯,气血才得以顺畅游走全身,以为滋养血肉、充盈身心,为人就坦荡豁达。好文章也该当如此,文章要丰盈、要能够立的起来,在基本的写作规范基础上,最根本的还是依赖文章背后思想的支撑。见字如面,文如其人。作者的胸怀见识万千般若,作品的情思自然也会在方格之间纵横捭阖。因而跳脱单纯的方块字排列组合来看文章的话,文章的风骨无疑取决于作者本人,源自作者的不做作与真性情,使得文章得以在舒畅顺遂的品性中滋养浸润、自然天成。
自然天成的人天性不受束缚,率性自真;自然天成的文章气可成,文字毫无凝滞。就自然天成的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顺从天性蓬勃生长。正如在山间老林中生长的千年古木、悬崖峭壁上生养的奇珍异草一样,既蒙受日月精华的滋养,也要坦然接受风雨电的洗礼,在艰苦却不单调、自在却不放纵的环境中,那被漫透血脉的自在随性与纯梓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此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文章的构思行文来说,都应当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人来说,就是要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在丰富情感体验与厚实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个人的品行才能逐步磨砺成型,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于文章、也大致有类似的借鉴思考。自然天成的文章有风骨,这种风骨得益于作者日常中的经历与感悟,它是紧跟着作者的意趣与行思的,文章中喷薄而出、跃然纸上的感情,无一不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因此,无论是针砭时弊、奔走疾呼的锋锐评论文章,还是我心我书、自在随性的散文随笔,因为有着“我说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做的”的思维特质与行事原则在里面,因而即使“情随事迁”,却依旧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能够得以在文字之间引发万千读者的共鸣。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寥寥数语至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这是身陷囹圄、心向南宋的文天祥铁骨铮锋、宁死不降的气节,是硬邦邦、有当当的名臣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念苍生疾苦的忧乐观,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远离朝堂,依旧不忘江山黎庶的牵挂,是荡气回肠、家国情怀的大家风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淡泊江湖的潇酒,这是命途多舛、身遭贬斥的苏轼的人生观,是通达从容淡定的信念追求,是不为世俗约束,寻回本心的清奇风骨……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虽然展现着不一样的风骨,却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对由文字中展现的精神的由衷认可。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不应为风骨所囿,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自身积淀不够充盈的情沉下为文章强赋风骨。但至于说什么样的风骨是好的风骨,自然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可一概而论。无论是气吞万里如虎、胸怀宇内的大气,还是悟言一室之内、醉心于一隅之间的小欢喜,都应当是值得尊重的。正如量体裁衣一样,高大魁梧者尽可“长袖善舞”,小巧玲珑者尽可贴身舒适,只要当下适合自己的就可以说的上是最好的,这个不必强求。
以上就是对文章风骨的一点思考,也请大家来批评指正!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禾年,陕西西安人,作为90后,不喜追剧游玩,平时喜欢博览群书,尤喜阅读古文名著,愿意用笔触记录下自己对时代、军旅、人生的思考,常撰写散文及评论文章,作品散见于网络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