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条财鱼的故事(外一篇)
一条财鱼的故事
现在,大家没事,呆在家里花的最多的精力,应该就是做吃的,然后,在微信里分享。今天早晨,在家族群里,看到远在老家的妹妹,晒出两条财鱼,那两条财鱼,要不了多长时间,将会成为一道美味,端上她们家的餐桌。顿时,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才十多岁。一天,天刚雨后放晴。我出去走在一条田埂上,田里的水稻长得正是茂盛,田里的水也比较深。雨后的田野间,一片寂静,田埂上蚯蚓等小动物爬动的声音似乎都听得出来。清风徐来,让人感觉舒服极了。我那天似乎心情也特别好,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正当我若无其事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听到身边水里一阵响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眼看去,是一条不小的鱼,正在摆尾游动。哈哈!这可是送上门来的礼物,怎么能不要呢?说时迟,那时快,我毫不犹豫地一脚跨了下去,用双手死死地抓住了它。等我牢牢地控制住那条鱼后,回过神来,才发现,我一只脚在水里,已经陷入了很深的泥中,还有一只脚在田埂上。这时,我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是把处在田埂上的脚放入水中,然后将陷入泥中的一只脚拔出,慢慢的上来,要么是直接将泥中的脚收上来,而且,两只手抓着鱼,不能提供帮助。那时,我的脚上穿着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基本上是夏天一双鞋,冬天一双鞋的,我自然不忍心将一只干净的鞋放入泥中。因此,尝试着将陷入泥中的脚慢慢收回,最后,我成功了。兴高采烈地将一条大鱼拿回家里,交到母亲手上,才去脱洗脚下的鞋。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竟然能将那只脚从泥中拔出、收回来的。也可惜了我的那一只鞋。
几十年过去了,突然想起这个故事,给人一点温乎乎的感觉。
何以为家
去年的一天,看了电影《何以为家》。该片的男主角据说就是一个12岁的小难民演的。只有12 岁的男孩赞恩,是家中的长子,他的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他们一家是难民,没有合法身份,租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楼里。故事是因为赞恩在法庭上状告他的父母而展开,他状告的理由就是他的父母生了他。生育是恩,是人们的常有思维。而赞恩的父母,生育了他们一群孩子,却并无力无心抚养。
赞恩的大妹妹,还只有11岁的时候,就被卖给一个杂货店老板当老婆,最后因为过小怀孕而死亡。赞恩试图全力保护妹妹,终因年小力薄而不成。他因而离开了那个不能称之为家的家。一个人的日子里,为了生存,他试图找工作,也是没能如愿。其间,遇到一对同是难民的母子,那个母亲让他帮忙照看还只会吃奶的小孩,不曾想,那个母亲一次外出时,因为没有合法身份被投进监狱。这样,一个生活完全没有着落的12岁孩子,还得照顾一个只会吃奶的小孩,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多次有人愿意出钱买走那个小孩,但是,赞恩也没有放弃那个毫无血缘的弟弟。
后来,一个专门从事非法偷渡的人,说是只要他给一笔钱,并且提供自己的身份或者出生证明,就可以帮他偷渡到瑞典。他便回去找他的父母要自己的证明。可是,不光证明没有找到,还挨了父亲的一顿打,同时,听说了妹妹去逝的消息,一气之下的赞恩,用刀捅伤了那个买走妹妹的人,进了监狱。
片中满眼的破旧房屋,孩子们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状态,人们极致的无望,让所有人都能沉思。
当居无定所,吃穿无着的时候,何以为家?
当一个小孩都能拿来卖钱,得不到丝毫保护的时候,何以为家?
当一国炮火连天,人们为生存而不惜偷渡异国他乡的时候,又何以为家??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