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时突然落泪是什么体验?
例行回答问题的推送系列。上次我们聊了一个关于作词人的故事。
今天和大家谈谈,听歌时的情绪代入,究竟可以是怎样的。
事情源于后台某朋友的小疑问:听歌时突然落泪,大概是什么体验呢?
毫无疑问,能够让人落泪的歌,必然是在某个具体的情绪节点上,能够把词曲本身传达的通透感,和听众在这个节点的心情融合的那种作品。
你一直都相信,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首好歌,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曾经那句以为非常简单的话,就那样轻易的击中了你。
说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某个一年前结婚生子的老朋友。
曾经她听歌落泪的节点,来自卢巧音的《垃圾》,理由是她觉得,自己或许会成为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简简单单过完这一生。
就在我们每个人都不曾预料到的时刻,她意外的遇到了真正珍惜她的另一半。
之后便结婚生子,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现在回头想想,卢巧音在《垃圾》里其实是这么唱过的:
被世界遗弃不可怕,喜欢你有时还可怕。
如果你熟悉黄伟文和陈辉阳的“垃圾四部曲”,很容易品出这其中的卑微。
以至于最后,女主角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太快乐如何招架,残忍不好吗?
这世界有时候很复杂,这世界有时候也很简单。
如果你不在失去某个心头爱的时候去坐高铁,也就无所谓“很晃”。
你不在失去某个心头爱的时候麻醉自己,也就无所谓“感冒药是否让你安眠。”
从这个角度来说,听歌落泪也是同一个道理。
只有你愿意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把自己的情绪融入到歌词和旋律之中,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流泪的体验”。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即将步入婚姻的男人们”很少有人听《最后今晚》。
因为真正表达情绪的节点是这么唱的:为你庆祝终于失去单身的优势。
爱而不得的人也很少会听《春秋》——
因为他们明白最浅显的道理:一切真心的付出只有在喜欢自己的人眼中才有效。
所谓“我没有为你伤春悲秋不配有憾事”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在感情中没有立场,究竟有多么可怕。
说回我自己,我最近一次在听歌时突然落泪的体验,来自卫兰的《街灯晚餐》。
实际上,因为这首歌落泪的人,不止有我一个。
绝大多数因为《街灯晚餐》落泪的人,都是因为下面这个小节:
难道是为了安置未来才爱你
谁要计算过安享晚福便一起
说到底 我暂时受不起
爱别忘面包那些道理
只想去成全自己
或者更直接一点,都是因为下面这句词:难道是为了安置未来才爱你。
我很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段“有情饮水饱”的岁月。
我很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曾经被“是否门当户对”这样的疑惑所困扰。
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极其单纯的去喜欢一个人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已经走入了现实,有的人还停留在梦的原地。
所以,如果你有一天发现,自己真的因为一首歌落泪,一定是因为,你在这首歌里,找到了自己可以参照的那些故事和经历。
子曾经曰过:生活的压力总是越来越大,以至于我们飞速向前的时候,常常忘了停下来看看此刻的自己——
我不知道子是不是一个有过丰富感情经历的人,但他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有人说,如果彼此都是二十岁,便可毫无顾忌的相互喜欢。
二十岁之后,连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人,你都会变得更谨慎。
也有人跟我说:++,曾经暗恋很久的人今天结婚了,我内心却毫无波动。
我是在感情方面麻木了吗?我回答他:并没有。
你只是成熟了,并就此习惯了这一切。
所以容祖儿在《搜神记》里是这么唱的:
只要敢远飞,亦能自创我的搜神记。
如果一个人注定得不到美满,自然也就不怕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