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舌尖上的记忆》季雨菲

精写作  学生佳作

舌尖上的记忆
江苏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九(8)班 季雨菲
农村的傍晚是城市所不能及的,大片大片的云朵浸透了太阳迸溅出的金红的酱汁,悠悠地在宛如靛青蓝瓷碗的天空中飘荡。没有高大楼房遮挡住视线,低低矮矮的小瓦房聚在一起,三两家的炊烟在空中飘游……【开篇写景,引起故事】
“嘻嘻,追不到我吧!”“哼,哪里逃?”村庄里的孩子们是闲不住的,成日里玩闹,最终弄得一身泥巴,饭也来不及吃就跃入了梦乡也是常有的。“哟!小子们慢着点!”村中的吴二爷是我们心中的“大款”,他的口袋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有酸酸甜甜的水果糖,有一种玉米香气的玉米软糖,有能嚼好长时间的泡泡糖,还有黏牙的大白兔和月牙糖。“吴爷爷!”“唉!乖小子们,吃块糖。”“谢谢爷爷。”糖放进嘴里,舌尖上便化出一种直达心底的甜,随后孩子们又开始了奔跑。【吴二爷分糖】
“小文子!”经过一户人家时,当家的妇女走了出来,口中喊着一个孩子的名字,队中后面就跑出一个一身泥的泥娃娃。“你望你,又玩这么野,饿了没?”王婶一边擦着孩子的脸一边问,“饿了就拿几个玉米,娘刚煮好的,顺便带给小朋友们几个,别抠,知道没?”孩子拿了玉米转身就奔来,递给我们,你一个,我一个。玉米的香气散到鼻腔里,让我们嘴馋不已,随即把糖嚼碎,一股脑儿咽下,开始坐在田埂上啃玉米,玉米一口咬在嘴里,便在舌尖上散成了一股直达心底的香,跟着我们一起奔跑……【王婶让孩子分玉米】
“这么晚了,还玩着呐?”满头银丝的李奶奶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吃点东西吧。”“我们吃了糖和玉米了!”“那玩意是零嘴怎么能当饱,进来吃点饭。”李奶奶的饭菜并不丰盛,只是基础的两菜一汤,但不知是饿得狠了还是怎地,吃起来格外香甜,孩子们你争我抢地吃了起来。“奶奶我们走了!”吃完饭我们和李奶奶告别。“嗯,记得吃饭是打紧的,正长个子呢,饿了就来奶奶这吃。”“好!”我们一直跑啊跑,饭菜的酸、甜,融在一起,在舌尖上荡漾开来。【李奶奶分饭菜】
【以上三段紧扣舌尖写记忆——分享各种幸福味道】
在夕阳的余晖下,金光打在村庄里,孩子们纷纷挥手告别。到了家里,点数今天的“大礼包”。呀,真是品种繁多:一堆糖、苹果片、甜糕、脆藕、鸡蛋……“吃饭了啊!”父母在外面喊了,玩闹了一天已经疲惫的我们就会喊:“不饿!”“小兔崽子,又吃人家东西了!明天给我带一袋炒米棒头去和别人分分,知道没?别光吃人家东西!”【享受“大礼包”的快乐,拟与他人分享自家的炒米棒头】
时至今日,白驹过隙,记忆中人们的身影已逐渐模糊,舌尖上的味道也慢慢散去,但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却萦绕在心头未曾消失,它历久弥香,这种味道便是:
友善!【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完成由叙事到抒情的升华】
(指导教师:郭如桃)
“赛作文”点评

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童年往事,小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各种幸福的味道。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在农村跟孩子们一起享受美味的场景,赞扬了淳朴、友善的民俗风情。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动作描写具体、精细,符合农村环境和人物身份特征。

写法借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所谓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部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里的“卒”,就是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写作意图。这篇文章,一开篇给读者展示了一幅乡村晚照图,图中有夕阳,有“大片大片的云朵”,有“宛如靛青蓝瓷碗的天空”,有“低低矮矮的小瓦房”,还有“三两家的炊烟”,恬静优美的画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然后紧扣“舌尖上的记忆”描述了“吴二爷分糖”“王婶让孩子分玉米”“李奶奶分饭菜”和“孩子们享受‘大礼包’的快乐”四个场景,从这些场景里,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享受舌尖上的味道的幸福故事,但文章的意图并不是仅仅表现幸福的童年,最后一段“时至今日,白驹过隙,记忆中人们的身影已逐渐模糊,舌尖上的味道也慢慢散去,但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却萦绕在心头未曾消失,它历久弥香,这种味道便是:友善”,到这里,才让我们恍然大悟——过去的身影、舌尖上的味道都会逝去,而真正铭刻于心的是淳朴的乡风民情,是乡亲们之间的热情与友善。直到文章结束,我们才明了作者的真实意图。先前美丽的乡村晚照是美好乡村风情的有力映衬,而发生在农村大人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都是铺叙,都是在为赞美乡亲们的“友善”而蓄势的,这样的结尾令人回味悠长。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在这里,他强调的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学问。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经常看到。
记叙文中的卒章显志,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的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如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结尾中写到:“真的,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追忆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主题也在这样的结尾中得到了概括和提升。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象,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杨朔的《荔枝蜜》,写荔枝蜜,写养蜂人,写到小蜜蜂的勤劳,最后“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结尾想象丰富,富有诗情画意。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本文就是如此。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是最常见的,因结构圆合,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恰当运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大家在写作时如果要运用卒章显志的表现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