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 乡村档案 罗陇村 2018年第103期(总342期)
罗陇村全景
罗 陇 村
王辉伦
(据王国礼、王国荣等口述整理)
黄腊乡罗陇村,之前自身为一个行政村,2013年与长寨、黑土寨、新寨、火镰坡村并村为羊边城行政村。罗陇村是俗称的大河十三寨之“末寨”即最后一寨,但实际上是邢江河流入大河十三寨的第一个寨子,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53″、北纬26°27′53″,“龙脉”(即坐落地形)为鹞子穴。邢江河从寨子西北面缓缓淌来,绕村前田坝往东南面的黑土寨方向流去。该村东面经广袤的羊边城与新寨接壤,南隔邢江河远眺黑土寨,西隔邢江河为刘官乡刘官村,北面为刘官乡周官村。距黄腊乡人民政府驻地约4千米。全村213户,总人口813人,80岁以上老人11人;耕地面积2340亩(注:1亩约等于0.067公顷。),林地面积22亩,森林覆盖率23%。
羊边城
罗陇村村民姓氏主要为谢、王、柏、姚四姓,居民分住在“大寨”和“坡上”,其实两住地就只隔一条街巷,而“坡上”人家稍微往上居住罢了。大寨在村子的正中间,主要居住谢姓、柏姓和正王姓;“坡上”主要居住马改王姓和姚姓,这或许存在哪个姓氏家族先来开基立寨的情况。谢姓自言从织金县本家族分支而来,世系字辈为:起、应、文、廷、开、国、乾、坤、大、道、韦、方、远。罗陇村王姓,分正王和班改王两个家族。正王一族,据2015年修成的《王氏家谱》称,先祖系明洪武年间调北填南而来,共有四兄弟,分别在水城、普安、盘县、安顺等地居住。罗陇村王氏属安顺一支,与黄腊乡孔陇大寨、双堡镇所坝村、杨武乡竹志村等为同宗,世系字辈为:正、德、天、兴,永、培、家、国,盛、世、承、恩,文、明、芳、泽,佑、启、贤、良,广、开、基、业。班改王一族,世系字辈以金木水火土相生而定,横推直念,顺序为:源、槐、煇、培、铭,深、桂、熔、基、钟,流、森、焕、垂、锡,清、荣、炳、型、铿。柏姓一族,入黔始祖名柏阿庆,居腊寨,第二代柏启明习武,生有四个儿子,其中柏朝富迁移到罗陇村自立门户,世系字辈为:朝、文、登、沛(林),枝、永、兴、同,流、芳、华、荣。姚姓先祖系从洋西村迁来,世系字辈为:大、凤、君、应、朝、登、天、国、振(廷)、元、文、明、光(兴)、德、远、士、学、啟、先、贤、勤、政、智、仁、勇、忠、孝、礼、义、廉、家、声、真、显、贵、定、安、全。(注:括号内的字为同一字辈。)
罗陇村山坡及田坝皆广阔,又拥有广袤的土司城池羊边城的大部分,田地呈网状分布。而村民雄健勤劳,所以农业发达,衣食丰足。农闲从事竹编,以编撮箕、扎箩为主,又将竹枝扎成长扫帚出售。
广袤的羊边城
●地戏
罗陇村最喜跳的地戏为《四马投唐》之“后四马”情节。
●古树
红檬树 罗陇村古树众多,其中一株红檬长在村子最上方,树龄已有400年多年,为黄腊乡最古者。树高20余米,树径3.2米,多年前为大风吹断,已成枯树。现其根部长出新枝,高约8米。
沙棠榔树 离红檬树不远,树高20余米,树径1.4米。
皂角树 在村前土地庙旁边。土地庙早年前被拆,一块石头被夹进树杈里,树木成长将其包裹进树身。树高近20米,树径2.2米。
百年红檬
●古屋
罗陇村现存古屋40余座,部分古屋集中连片,全是四合院,为黄腊乡之最。一些古屋正在被拆,亟需保护。其中柏同宝家的石砌护院围墙在主街道旁,高3米,长20米,全是用从马鞍山上拉来的整石砌成,石灰勾缝,严丝合缝。王家发户正房堂屋走廊处,整石盖面,平坦光滑,长2.36米,厚0.53米。
古屋群
●古桥
罗陇平桥:在寨子南面的邢江河上,是通向对面田地及刘官乡的要道。原为九孔平桥,均用巨石砌墩,均为两块长条石并排铺成一个桥洞。桥总长约30米、宽约1.3米,铺桥洞的条石厚约0.24米。鉴于桥已成为危桥,且不利于车辆通行,2010年将其拆掉,修成钢筋混凝土平桥,桥为3个桥洞,总长55米,宽5.4米。
罗陇老桥
罗陇新桥
●古坉
在寨子南面、古桥下方约500米的邢江河中,面积约4亩,呈圆形,四面环水,四周筑土墙为围墙,再值以竹木为屏障,是匪乱时期村民躲难之处。
羊边城脚下的邢江河
●土特产
浪坝坡辣椒 罗陇村北面有一处土坡叫“浪坝坡”,土色为红褐色,均为熟地,面积100余亩,历来是栽种红辣椒的地方。此地所产辣椒,个细长而颜色鲜艳,最突出的特点是“辣”,辣性不那么强烈的辣椒品种,移栽此处即会变辣,甚为奇特。
●布摩道具及经书
存王家邦先生家中。有卜筮(抓卦)牛角尖一对,锯成两半,抓卦时一个往下倒,一个朝上仰,选择倒下者所指的方向开始布摩;铁制摇铃一对;木制打击锤一个;佛冠一顶;《破狱经》《解摩》《金光斗临经》《退天狗》《解煞通书》等布摩书若干,为王家邦先生多年精心誊写而成。
摩经及道具
●人物
王梦华 民国时期人物。地方豪强,曾认为黑土寨柏玉俊为可塑之材,资助其读书,还以妹妻之(柏后果就读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王一向谨慎,其住房屋基全为起空,内有地道通行。曾组织手下人攻打云鹫山,连攻两天不下。又趁双堡豪强钱梦余家去猛方开会,率人到其家杀猪吃完还搬回财物。1950年清匪,王化装隐匿到广顺,以烤酒卖为生。后被手下人出卖,被镇压于广顺。
●传说
正王不吃白牛肉等的来历 据传正王一族“调北填南”时候,共四兄弟随队伍一起往贵州迁徙,想到要在异域他乡耕田种地,他们就同时带来了一头白水牛。途中遇大旱之年,人困马乏,又饥又饿,无力行走。此时人们突然听见有秧鸡的叫声从远处传来。白水牛也听见了秧鸡的叫声,于是挣脱缰绳,朝着叫声方向奔去,人们急忙去追赶白水牛。白水牛跑了一段路程之后停了下来,那里正好有一口水井,水井里还有一条大花鱼。迁徙的队伍终于找到水喝,且将花鱼煮汤分吃,这样终于走出了困境,然而白水牛却死去了。后来,四兄弟各奔东西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临分手前为感激白水牛、秧鸡和花鱼的救命之恩,就将白水牛的牛角锯成四片,每人各拿一片作为纪念,并发誓从此以后永远不吃白水牛肉、秧鸡肉和花鱼肉,以后王氏子孙后代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能以牛角片相认并能合拢,他们就是一家人。
· 作者简介
王辉伦:男,布依族,70年代生人,贵州省作协会员,西秀区作协秘书长,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班11期文艺评论班学员。有文学作品散见《今日文坛》《花溪》《贵州民族报》《北海晚报》《当代教育》《安顺文艺》等报刊杂志。诗歌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布依族卷)。公开出版散文集《大河十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