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即课堂
周末家庭聚会,我们打算自己动手在家做饭。老公主动承担掌勺,一早来到菜场,荤菜、素菜、豆制品……看得人眼花缭乱。“我算算,家里父母、姐妹、小孩一共有十来人,菜品数量就人数+1吧。家里人女性偏多,男性偏少,这样热菜要多加,凉菜减量。”老公听了我的建议点头称赞。我说:“这其实就像上语文课选择内容,要尊重班级学情,哈哈……”现在开始选择菜品了,老公说要荤素搭配,并且要注重比例搭配。一桌子菜都是“硬菜”会吃的太腻人,但是如果都是素菜,会显得我们小气不说还不能满足大家品腹之欲。我在一旁鼓掌到:“对呀!这就像课堂教学环节,应当讲究“轻重缓急”一样,如果每个环节的活动都很满满实实,学生也会吃撑,造成消化不良。”老公最拿手的特色菜就是红烧鱼头和姜爆猪肚,每次朋友到家吃了这两道菜都会赞不绝口。所以也成了他的特色招牌菜。鱼头、猪肚在餐桌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使我想到了设计课堂活动,我们一般常规招式就是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等,然而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课堂教学要有“亮点”,每年学校举办英才杯的公开课需要“亮点”家常课应该也需要“亮点”,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此。我们买好猪肉后,老公说“肉类有了猪肉,咱们就再买个牛肉吧!猪肉做东坡肉,牛肉做青椒牛柳,这样换一个成品的变式不重复肉品,你看怎样?”“好主意啊!我正想说两个肉不能都红烧呢,呵呵。你这原材料到成品的变式又和我上课的道理是相通的,一节语文课不能总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应该关注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比如:不提问让学生续写、不提问让学生对比分析、不提问让学生补白……”“哦,对了。家里老人、小孩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爸妈年龄大了喜欢吃清淡一点,妹妹和妹夫口味重几个特色菜就适合他们,我们买点豆腐做个鸡蛋豆腐羹,小孩老人都喜欢。”“听你的,我们去买豆腐。这也像你上课一样,要面对全体学生,既要考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我说的对吗?”老公说完得意望着我等着我夸赞。“这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来呀你和老师在一起久了也都领会了课堂的理念,这个学生不错嘛!哈哈……”带着收获我们回家做饭。忙活了一上午,厨房里香气四溢,看着老公的杰作,我不仅竖起了大拇指,招呼大家围着餐桌坐下后,我开始上菜。老公赶紧叫住我说:“先上凉菜和咸味烫,口味从淡到浓,再从浓到淡。”我好奇的回答:“这个也有讲究吗?”“菜品之间当然有逻辑关联,你看我让你先上凉菜拼盘和菌菇鸡汤就是在热菜前,激发大家的味蕾。接着再搭配上荤菜和素菜,最后我再做个米酒丸子甜汤给大家解解油腻。”老公一边指挥我一边挥动手中的锅铲,锅中的菜在他的翻炒之间慢慢起着变化,让我们用舌尖去触及最丰富的滋味,用心做菜又何尝不是像用心上课一样呢?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我们先了解吃饭的人数比例懂得去尊重学情;知道吃饭要荤素搭配懂得教学过程轻重缓急;会做一两个拿手的特色菜懂得在教学中呈现亮点;会在食物原材料到成品进行变式懂得我们的课堂要多样化;招待客人中考虑特殊需求懂得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包括给菜端上桌子还有顺序让我们懂得课堂环节之间必须讲究配合和逻辑,以及师生对话逐层升入。今天在和老公配合做菜的过程中让我收获可真不少!会做菜的人一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热爱她目前的工作,看来我以后也要向老公学习做菜!
陈铭,现就职于广场路英才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平时喜欢看书和摄影,多篇文章在《诗刊》《黄石文学》《东楚晚报》等报刊发表!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