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陈铭的随笔《做菜即课堂》

做菜即课堂 

周末家庭聚会,我们打算自己动手在家做饭。老公主动承担掌勺,一早来到菜场,荤菜、素菜、豆制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老公说:“你看买些什么菜呢?”
“我算算,家里父母、姐妹、小孩一共有十来人,菜品数量就人数+1吧。家里人女性偏多,男性偏少,这样热菜要多加,凉菜减量。”老公听了我的建议点头称赞。
我说:“这其实就像上语文课选择内容,要尊重班级学情,哈哈……”
“看你啊!买菜都和上课挂钩了。”
现在开始选择菜品了,老公说要荤素搭配,并且要注重比例搭配。一桌子菜都是“硬菜”会吃的太腻人,但是如果都是素菜,会显得我们小气不说还不能满足大家品腹之欲。我在一旁鼓掌到:“对呀!这就像课堂教学环节,应当讲究“轻重缓急”一样,如果每个环节的活动都很满满实实,学生也会吃撑,造成消化不良。”
老公最拿手的特色菜就是红烧鱼头和姜爆猪肚,每次朋友到家吃了这两道菜都会赞不绝口。所以也成了他的特色招牌菜。鱼头、猪肚在餐桌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使我想到了设计课堂活动,我们一般常规招式就是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等,然而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课堂教学要有“亮点”,每年学校举办英才杯的公开课需要“亮点”家常课应该也需要“亮点”,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此。
我们买好猪肉后,老公说“肉类有了猪肉,咱们就再买个牛肉吧!猪肉做东坡肉,牛肉做青椒牛柳,这样换一个成品的变式不重复肉品,你看怎样?”“好主意啊!我正想说两个肉不能都红烧呢,呵呵。你这原材料到成品的变式又和我上课的道理是相通的,一节语文课不能总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应该关注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比如:不提问让学生续写、不提问让学生对比分析、不提问让学生补白……”
“哦,对了。家里老人、小孩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爸妈年龄大了喜欢吃清淡一点,妹妹和妹夫口味重几个特色菜就适合他们,我们买点豆腐做个鸡蛋豆腐羹,小孩老人都喜欢。”“听你的,我们去买豆腐。这也像你上课一样,要面对全体学生,既要考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我说的对吗?”老公说完得意望着我等着我夸赞。“这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来呀你和老师在一起久了也都领会了课堂的理念,这个学生不错嘛!哈哈……”带着收获我们回家做饭。
忙活了一上午,厨房里香气四溢,看着老公的杰作,我不仅竖起了大拇指,招呼大家围着餐桌坐下后,我开始上菜。老公赶紧叫住我说:“先上凉菜和咸味烫,口味从淡到浓,再从浓到淡。”我好奇的回答:“这个也有讲究吗?”“菜品之间当然有逻辑关联,你看我让你先上凉菜拼盘和菌菇鸡汤就是在热菜前,激发大家的味蕾。接着再搭配上荤菜和素菜,最后我再做个米酒丸子甜汤给大家解解油腻。”老公一边指挥我一边挥动手中的锅铲,锅中的菜在他的翻炒之间慢慢起着变化,让我们用舌尖去触及最丰富的滋味,用心做菜又何尝不是像用心上课一样呢?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我们先了解吃饭的人数比例懂得去尊重学情;知道吃饭要荤素搭配懂得教学过程轻重缓急;会做一两个拿手的特色菜懂得在教学中呈现亮点;会在食物原材料到成品进行变式懂得我们的课堂要多样化;招待客人中考虑特殊需求懂得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包括给菜端上桌子还有顺序让我们懂得课堂环节之间必须讲究配合和逻辑,以及师生对话逐层升入。今天在和老公配合做菜的过程中让我收获可真不少!
会做菜的人一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热爱她目前的工作,看来我以后也要向老公学习做菜!

陈铭,现就职于广场路英才学校,从事班主任工作。平时喜欢看书和摄影,多篇文章在《诗刊》《黄石文学》《东楚晚报》等报刊发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何谓师者的成功(3):快乐是享受过程

    梁增红 我与学生们到公园去上语文课,跟着课本游绍兴,学生问我:老师,要不要写作文?我大声地说:"不要!"我反对一切活动都有"教育意义",如果承载太多的负担,往往 ...

  • 老公刚一出差,婆婆就把家里伙食全换了,这真的是“亲妈”

    我们家一直都是我婆婆来煮饭,主要是因为我和我老公工作都比较忙.虽然说这样我轻松了不少,但是有一个不好.那就是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婆婆经常买的菜都不是我爱吃的.而且婆婆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只做素菜.如果 ...

  • 大厨挑战素菜勾芡的最高境界,热菜做的像凉菜,不流汁芡不冒气!

    大厨挑战素菜勾芡的最高境界,热菜做的像凉菜,不流汁芡不冒气!

  • [黄石文坛]陈凯文的随笔《傲慢与卑微》

    傲慢与卑微   这周因工作交集见到不少人,遇见一些事.   其中之一是一个年青大男生.说他是大男生是因为打心眼里觉得对方不成熟,年轻.其实男生谈不上特别小,孩子上小学了.   他肯定不知道留给我的是这 ...

  • [黄石文坛]陈凯文的随笔《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傲然独立.不拘小节.举觞痛饮击缶而歌,纵情江湖:千里单骑打抱不平,取人首极如探囊取物--这种人,人们称他们为"侠".他们是茫茫人海中几近传说的 ...

  • [黄石文坛]陈桂芬的随笔《走近彼此 走进芬芳》

    走近彼此   走进芬芳 今年3月9日,在支部学习会上,遇见从宁波回来的同事涂兄,寒暄中得知那个在2020年元月,爱心筹集6万余元善款,向黄石红十字会捐抗疫物资的高中学生,就是他的外孙女"袁天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随笔《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跟糯米包油条还是有点相像的,光听,就觉得像.糯米包油条有说法,有说是武汉小吃,也有说是荆州小吃,说的那人模棱两可,不确定,所以有的干脆笼统说是江南小吃.上小学去学校当中,总去 ...

  • [黄石文坛]陈丽娟的随笔《母亲为年忙》

    母亲为年忙 小的时候,我见父亲母亲为了置办年货,都要忙上一整个月.过了腊八节,母亲就会半夜起来扯油面,请上左邻右舍一起打年糕,泡黄豆磨豆腐,杀猪.杀鸡.做萝卜圆.蒸上米粉肉.糯米圆,父亲也会一直陪伴在 ...

  • [黄石文坛] 陈叙全的随笔《过年》

    过年  过去人们把过春节叫过年.每逢过年,人们都要高兴一阵子.   1942年冬,日本人把全湾的房屋烧光了.一直到1949年,人们高兴不起来,因为衣不遮身,食不供口.   1951年过年,母亲用亲手织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随笔《吃保健》

    吃保健  老范从浠水乡下接父亲班进厂子时,都二十好几了,分到平炉车间当砌炉工.   平炉炼钢,隔些时要把炉里烧损的砖拆掉重砌,砌时温度降不下来,能把脸皮烤起泡.工作辛苦,车间就给砌炉工发保健饭票,拿到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随笔《吃饺子》

    吃饺子  吃饺子还是自己动手包出来有味道些.邻居里有家南方人爱吃饺子,全家人常自己动起手来,剁馅儿.和面,擀皮儿这关节上却不上手,面皮总圆不了.早先去市面上到哪儿也买不到饺子皮,怎么办?要说还是人家有 ...

  • [黄石文坛]陈永祥的随笔《吃烧饼》

    吃烧饼  烧饼是带芝麻的,火烧不带,样子虽然看上去相似.烧饼从北到南都有,甜的咸的淡的也齐全,有白糖.椒盐.五香.猪肉.酱牛肉--,光听一遍也够花上一小段时间:有名有姓的,当属黄桥烧饼.黄山烧饼.缙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