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明月何时才有的?举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月中宫殿,今夜是何年。我想乘着秋风归去,又害怕仙宫里的亭台楼阁,太高而不能承受严寒。站起身子跳舞,玩赏月下的清影,不如生活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楼阁,来到低低的华丽窗户下,照着难以入眠的人。它不应该有怨恨啊,为什么长久以往在人们分别时才圆呢?人有悲伤、欢乐、离别、相聚,月有阴天、晴天、圆时、缺时,这件事自古很难周全。但愿人们长长久久,相隔千里共赏明月。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长向 一作:偏向

赏析

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

此时的诗人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对于未来充满了幻想,很想建立功名,上阵杀敌,同时期的经典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如果不是不久后的“乌台诗案”,苏东坡的词史地位就要靠这两首词来撑了。

并不是说这两首词写得不好,而是后面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具有了广博深邃的人生感慨,因而更有深度。

但这首中秋词,足以显示出苏东坡对于填词技巧的熟练掌握,也展示了他奇特的想象力与语言的质朴化。

前面小序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写给同在异乡为官的弟弟苏辙的。中秋本应该团圆,可是他们却很久没有在一起。

苏辙是苏东坡唯一的亲人,母亲早已去世,父亲苏洵离开他们也已整整十年,弟弟苏辙成了苏轼心底最深层的牵挂。

欢饮达旦,大醉,可以看出苏东坡在密州任上颇为开心,大醉也为下文的行云流水,直白心情,奠定了基础。

上阕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中秋月夜,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一句词。诗人喝醉了,举头望明月,突然产生了一个问题:月亮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词人不禁举着酒杯问天。天空是不会回答的,于是词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想象。

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说,不知月中宫殿,今夜是哪一年。这是对于明月几时有的追问。中国人的登月梦,从苏东坡就开始了。

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说,我想乘着秋风归去,又害怕仙宫里的亭台楼阁,太高而不能承受严寒。

月宫,在古代又被人们称为广寒宫。

苏东坡因秋天夜晚的寒冷,也推断月亮上的夜晚更加寒冷,这一伟大设想,在上世纪被人们登月后证实。夜晚的时候,月球是零下183摄氏度。

苏东坡一定想不到,人类竟然真的能乘风归去。且月球真的如他所想:高处不胜寒。

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站起身子跳舞,玩赏月下的清影,不如生活在人间。

这是一句过渡句。

视线从广寒宫转为人间。

想起月宫上的寒冷,还不如就在人间好好的度过。这表达了苏东坡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由的思念。

正是亲情留住了词人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不愿意乘风归去。

下阕首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说,月儿转过朱红楼阁,来到低低的华丽窗户下,照着难以入眠的人。

下阕开始写人间。月儿下的人间,是多么美丽,有朱阁,有绮户。可是照无眠才是重点。即便生活锦衣玉食,却难以入睡。这是为什么呢?

二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说,它不应该有怨恨啊,为什么长久以往在人们分别时才圆呢?

一个“恨”字,既是对月光的反问,也是对人间分别的怨恨。在这样美丽的中秋夜,不应该有怨恨,可是月儿偏偏在人们分别的时候那样圆,这就是月儿的不对了。实际上,诗人想表达的,还是对于弟弟子由的思念。

哥哥如此思念着弟弟,弟弟在不久后倾其所有救出苏东坡于“乌台诗案”,足以想见他们兄弟俩感情之深。

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说,人有悲伤、欢乐、离别、相聚,月有阴天、晴天、圆时、缺时,这件事自古很难周全。

这句是对“何事长向别时圆”的解释。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自古就很难周全,我们又何必怪罪于明月呢?到这里,词人自己找到了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早已是注定的,我们只要顺其自然,热爱生活即可。词人的心情渐渐明亮起来,写下了中秋最美的祝福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末句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在久别后酝酿出的一句佳句。没有分离的苦痛,就不知道重逢的喜悦。只有经历分离的人,才会生出长久在一起的愿望。

但愿普天之下的人们都能长长久久,远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

  • 张跣:苏东坡为何不纵情?

    苏轼的代表性诗词往往笔势骞腾,兴象超妙,以清雄旷达之风尽显刚柔相济之骨.他的诗文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常常以哲思超越人生的痛苦和悲愤,从而使其作品的情感归于平和,更多地表现出理性的光辉. 张大千绘苏东坡像 ...

  • 至情至性苏东坡 - 美篇

    2020.03.05 史宝贵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 ...

  • 燕归来:苏轼的明月 | 就读这篇

    苏轼的明月 燕归来 九百年前,谁也不知道一个四川眉山人将擦亮万古长空里的一轮明月! 这轮明月太过耀眼,令眉山草木皆为之枯! 这个人,就是苏轼. 欧阳修涚,三十年后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但都会知道苏子瞻! ...

  • 遇见苏轼(一)

    去年年末,我们到惠州探访东坡先生曾经走过的路:苏堤西湖,水光潋滟,沙鸥翔集. 公元1092年,东坡以"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到北宋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惠州.然而在惠州的两年七个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 ...

  • 古诗词日历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杨花,好似花又不似花,无人怜惜它,任凭它坠地.它离开枝头,傍着路旁,看似无情,却又有万般愁思.纷飞柳絮,就像思妇,郁结憔悴,柔肠百转:娇媚眼眸,思而春困 ...

  • 宋词三百首-073|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

  • 行书书法欣赏,苏轼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美美的行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 28.王立群讲解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 ...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 ...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

  • 水龙吟   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朝 ·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

  • 1081年苏轼黄州第二年---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 ...

  • 古诗词日历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春天没有归去,风儿细细,柳儿斜斜.试着攀登超然台远眺,护城河内春水不断,满城开遍鲜花.细雨绵绵,暗自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节过后,酒醒之后却叹息不已.不要 ...

  • 古诗词日历 | 苏轼《海棠》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