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科才:想起故乡那些事|散文

刘江生:渝州宜栽柳|散文

文/章科才

【作者简介】章科才,笔名雪洗,四川泸州市人,现已退休。在生活中,喜动笔写一些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偶有作品登载在省、市报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走在城市的街道,看着那些住家紧闭的房门,仰望一排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悬挂在高楼外墙上的钢窗,看到那伫立窗前的主人,犹如一个关在竹笼里的小鸟,暮然想起儿时生活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地处川南一个叫大悲的小场,场上只有一条百多米长的街道。街道全是土路,一旦雨水多,路面就会变得柔软,人走在上面,稀泥能淹过脚背。小场四周的山峰、原野,一年四季绿色葱茏。春暖花开时刻,红色、紫色的豌豆花、胡豆花,金黄色的油菜花,浓郁的香味随着春风在街道上飘扬。夏日,白天聆听蝉的鸣叫,夜晚欣赏蛙的欢声;到了秋收时刻,社员在拌桶上拍打稻谷的声音,很有节奏地在小场上空回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故乡五天一赶场。到了这天,周边二三里,乃至十多里路远的农村社员,成群结队地去场上赶场。有的挑着干枯的树枝,有的背着蔬菜,有的提着鸡蛋到场上卖;有的将残缺的犁头、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送到铁匠铺修理;有的根据家里需要,选购箩筐、扫帚、背篼、酱油、盐巴等生产、生活用品;有的纯属利用场期上街看热闹、玩耍。过了十点钟,从四面八方到小场上赶场的农村社员挤满了街道。整个小场人如潮流,人声鼎沸。

这时候,茶馆里坐满了赶场的社员,其中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有关系较好的亲戚或者朋友,有邻近队里的社员,他们生活、劳动在不同的生产队,平时都在地里干活,相聚的时间不多,因此,利用难得的赶场期,相聚在一起,叙谈家里事情、生产队粮食收成和分配情况,或者发生在身边的婚丧嫁娶。他们谈得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爽朗笑声。

到了中午,饭馆里格外热闹,油烟从厨房窜出,白色的烟雾在饭堂里飘来飞去。服务员在嘈杂喧闹的人声中大声招呼:“哪个要的回锅肉好了。”没有得到菜的顾客闻到肉香,心里痒痒地高声呼喊:“服务员,我们的火爆肥肠好没有?”这桌在催上菜,邻桌划拳声时起彼伏,“四季发财啊,五魁手,六位高升!”

在小场上生活的居民,思想纯洁,民风朴实,家家户户白天都敞开家门,从不担忧家里的东西不翼而飞。正因为这样,我家的门一到了白天,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着。父母亲在一家饭馆上班,一大早就离开了家。我们兄妹三人吃过早饭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老祖婆,她眼睛不好,常常是十一二点钟才起床,家里谁人进入走出,她根本不知道。

一个初夏的星期天,正是赶场的日子,我没有上学,九点多钟了,还躺在铺上。这时,听见有人走进我家,便翻身起床走到寝室门口,看见两个背着背篼的农村妇女站在我家水缸边,我刚要开口问她们,睡在临街寝室的老祖婆先发话:“谁呀?是三娃吗?”

其中一个回答说:“老太婆,我们是从乡下上街赶场的,天气热,口干喽,进屋找口水喝。”

老祖婆颤微微的声音告诉她们:“哦,找水喝的啊,柜台上有凉茶,水缸里有冷水,随便喝。”

两个妇女先后拿着瓢从水缸里舀起水喝完后,说了一声“谢谢老太婆”,便离开了我家。

还有的社员卖完蔬菜或其它农产品,为了赶场方便,干脆将背篼箩筐放在我家里,待散场后,再从我家里取走。

其实,发生在我家里的类似情况,在场上其他居民家随时都会出现。特别是赶场天,赶场的农村社员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口渴了,直接进入居民家,走到水缸前,拿起水瓢往水缸里舀起半瓢水,咕噜咕噜地倒入口中。那些年,从未听说场上居民拒绝农村社员讨水喝、存放物品之类的事情发生。

那个年代,“信任”是故乡人的脸面,他们对“信任”二字,往往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有一天,我吃过中午饭,给在饭馆上班的父母亲送饭,父亲刚端起饭碗,几个交完公粮的农村社员走进饭馆,其中一个社员大声招呼:“章经理,跟我们随便炒几个菜,再给每人来碗饭!”

父亲答应了声“好”,放下饭碗,跟他们炒了两个荤菜三个素菜,煮了盆豆腐汤。几个社员吃完饭,先前打招呼的社员对父亲说:“章经理,一共多少钱?”父亲告诉他总共八元钱。他说今天交公粮没有带钱,把账记着,过几天送来。说完话,不管父亲是否同意,与其他社员离开了饭馆。

事后,我问父亲,这些农村社员吃完饭赊账,你就不怕他们不把钱送来吗?父亲很干脆地对我说:“肯定会送来,这些人值得信任,他们说话做事很实在,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这么多年来,在这饭馆里吃饭赊账的人多得很,没有一个人赖账,都是按时把钱送来。”

父亲还告诉我,那天赊账的人,是个生产队长,有一次吃完饭,结账时带的钱不够,欠了两元钱,他说两天后把钱送到饭馆。到了还钱那天,他没有上街,是他妻子把钱送到饭馆。据他妻子讲,她丈夫下午突然病了,叫她赶快将两元钱送过来,否则他今后没有脸面上街。

听了父亲的话,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对农村社员的信任,是了解这些社员,知道他们思想深处纯洁、诚实,诚信。而那些农村社员也相信父亲对他们知根知底,不会拒绝他们的请求。正是有了这样的相互信任,他们才能在小场上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而今,在城市,雄伟漂亮的高楼犹如森林般林立,到了晚上,彩灯、霓虹灯五彩缤纷的光影四方舞动,美不胜收。然而,在美丽的掩盖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消耗殆尽,邻里之间行如陌路人,助人为乐,救死护伤,就像退潮的海水,愈来愈远离人们的视野。

故乡那些年,天天在小场上演绎的凡人小事,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惬意。今日想起,不因为挥之不去的怀旧之情,而是希望故乡过去那些凡人小事,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乡镇,在城市隆重演绎,让“信任”二字潜入所有人的心扉,使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相互理解,更多的相互信任,更好地和谐相处。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梦里太空:走进秋天(外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故乡:正在慢慢死去!

    这是去我家的小路,路上长满了荆棘,杂草丛生,如果不是拐那个弯,估计也不能清晰的分辨出这是路了. 路边的慈竹依然在那里自生自灭.在我的印象中,慈竹作用并不大,但是竹笋壳是母亲给我们纳千层底时必备的东西. ...

  • 赶场路上的故事

    "今天赶场路上,你猜我捡到什么了?"三十多年前,早春的一个赶场天下午二三点钟,父亲赶场回来,坐在饭桌边,却不急于吃饭,而是跟我妈卖起了关子.向来沉默寡言,缺少幽默感的父亲,以往赶场 ...

  • 李文全随拍:还是把青涩,还给故乡的草背篼吧

    李文全随拍:还是把青涩,还给故乡的草背篼吧

  • 【散文】章科才/中朝友谊塔前的追思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中朝友谊塔前的追思 章科才 晴朗的天空,一轮红日将暴雨后的朝鲜平壤市照耀得十分亮丽,我们一行十人沐浴秋阳的光芒,怀惴激动的心情去参观中朝友谊塔. 乘坐 ...

  • 散文《浓浓同学情》章科才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百花争艳的春天匆匆离去,万类竞绿的夏天款款而来,在层层叠叠绿色的照映下,久别的泸州师范同学,欢悦地相聚在万里长 ...

  • 【散文】章科才/泸州钟鼓楼时代印记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 ...

  • 散文天地‖ 《 爆米花》文/ 章科才

    爆米花         章科才 作者简介: 章科才,四川省泸州市机关退休人员,市作协会员.时有作品刊载省市报刊.散文.影视评论,获全国.省征文奖若干次.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海峡情深>.长篇小 ...

  • 章科才:回想那年偷桂圆|散文

    鄢永华:被迷雾缠住了的女人 --读戴冰短篇小说<月的暗面> |书评 文/章科才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我小学毕业后,因学校停课,读书生涯画上一个段落.父亲见我整天在家 ...

  • 章科才:回望儿时学游泳|散文

    姜广富:偷瓜|散文 文/章科才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的故乡大悲场,是一个只有一条街,几百人口的小场,小场的周边有鱼塘,有河沟,尤其是上场入口处的鱼塘,区公所住地山坡下那条河沟 ...

  • 章科才:我的兄,男人中的伟大孝子|散文

    姜广富:蜕变(一)|小说 文/章科才 [作者简介]章科才,笔名,雪洗,四川泸州市人,现已退休.工作之余,动笔写一些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偶有作品登载在省.市报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俗话说,久病床前 ...

  • 章科才:我为家乡的雨花石歌唱|散文

    王华武:合肥颂|诗歌 文/章科才 [作者简介]章科才,笔名雪洗,四川泸州市人,现已退休.工作之余,动笔写一些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偶有作品登载在省.市报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说到雨花石,人们自然就 ...

  • 章科才:母亲,我多想您再站立老家门前|散文

    <阅读悦读>2019年2月热文榜(附奖励办法和标准) 文/章科才 [作者简介]章科才,笔名雪洗,四川泸州市人,现已退休.工作之余,动笔写一些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偶有作品登载在省.市报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