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第一股”老板刘会平的传奇经历
近20年间,刘会平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将当年7毛钱一个包子的小买卖做成了年入10亿的大生意。
|作者:阿晔
|编审:苏苏
中国“包子第一股”来了!
不是庆丰包子铺,也不是天津狗不理,而是巴比馒头的母公司——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比食品”)。
10月12日,巴比食品在上交所A股主板挂牌上市。热闹之下,鲜为人知的是其老板刘会平的传奇经历:
初中学历,带着4000元闯荡上海滩;起初干啥啥不行,好不容易生意有起色,又遭同行嫉妒,差点被刺瞎眼睛;没想到躲过这一劫,后来又不慎被机器切掉了手指……
近20年间,刘会平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将当年7毛钱一个包子的小买卖做成了年入10亿的大生意。
然而,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的他并没有贪图享受。他曾说过,自己的终极理想其实是赚够30亿来办个大学。
两次失败,艰难翻身
刘会平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小镇虽小,却是“中国面点师之乡”——全镇总共3万余人,有近2万人在全国各地做馒头、包子等面点。
不过初中辍学后,刘会平并没有随大流学做面食,而是跟着师傅学做家具。可干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自己志不在此,最终还是回归了家乡“传统手艺”。
1998年,21岁的刘会平只因为听姐姐说“上海的餐饮生意好做”,便兴冲冲地带着4000元来到上海开馒头店。
但现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店开了没多久就以倒闭告终,资金亏得一干二净。
为了生活,他开始在上海打短工,帮人卖海鲜、在水产市场杀蛇、去大排档做炒菜师傅……
硬挺了大半年,刘会平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还是想自己当老板,坚信“上海有2500万人,假如每个人每天早上消费四五块钱,这就是一个巨额生意”。
1999年,他在姐姐的帮助下重新开了一家店。这家店的生意倒是火了一阵,但依旧没有逃脱愈发不景气的命运。
一而再的逆境没有打倒刘会平,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先去城隍庙尝遍上海特色小吃,又观察了很多包子铺的情况,结果发现小店便宜却不干净、大店卫生但机器搅拌馅料口感一般,要想成功,做的包子就必须有因地制宜的口味和略胜一筹的特色。
2001年,刘会平选在黄浦区的繁华地段开了第三家店——“刘师傅大包”。猪肉是从老家乡下买的,蔬菜每天一早去购入最新鲜的,并且坚持人工剁馅,这样做出来的包子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树立了好口碑,生意爆火。
一年内,刘会平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赚了30万元。
·第一家巴比馒头
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一位白领朋友的话就打击到了他。这位朋友说,从他家买的包子都不好意思拿到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吃,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吃完才去办公室。
这让刘会平意识到品牌化的重要性。首要任务,改个品牌名!
2003年,深思熟虑之后他将“刘师傅大包”改成了“巴比馒头”。其实店里主打产品还是包子,但考虑到上海人习惯将包子称为有馅儿的馒头,所以品牌名换成了“馒头”。
至于取名“巴比”,刘会平给了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这名字朗朗上口,二是觉得中式早点起个洋名,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和好奇,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改名之后,巴比馒头更火了,接连又开了几家分店,彻底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当时对巴比馒头的报道
想搞教育的包子铺老板
生意风生水起之际,刘会平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靠近。
2004年秋天,他去查看正在装修的新店面时,一位同行老乡跑过来对他说:“刘会平,你不能在这里开(店),你在这里开,我到时候没生意了。”刘会平自然不会接受这种要求。
谈判未果,对方便气急败坏掏出了一把剪刀,趁刘会平没反应过来朝他脸上刺了过去。刘会平很多年后接受采访时回忆起那一幕仍旧心有余悸:被刺伤后他下意识用手捂住伤口,到医院把手放下时,由于血流得太多,手心里竟然是个大血球,吓得他以为是自己眼睛掉了!
万幸的是,因为刘会平戴了眼镜,那一剪刀稍有偏离,并没有直接捅进眼睛。
·刘会平的伤口
刘会平还有一次极为惊险的受伤经历发生在2007年。彼时,他与工人一起研发产品,亲自调试设备时,不慎左手拇指被切掉了!
工人捡起他的断指,火速送他去了医院。切掉的手指被接上了,但比正常拇指还是要短上一截↓↓
谈及这些过往,刘会平总显得风轻云淡,他的执拗与在乎更多地表现在别处。
比如从创业第一天起,他就定下规矩:亲属包括妻子、兄弟姐妹一律不准参与公司经营;
再比如他坚信只有好产品才能赢得好口碑,经常跟员工说:“在你想把原料退而求其次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敢不敢吃?放不放心吃?只有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才能不愧对自己的良心和社会信任。”
在刘会平的掌舵下,巴比食品发展壮大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早早规划好了自己退休的年纪——46岁从企业退居二线,52岁正式退休。
退休去干啥?答案是搞教育。
教育一直是刘会平的梦想。2002年,他全部家当只有30万元时,就眼睛都不眨地给江镇初级中学捐了10万元。
他对校长张贵宏说,“你只要干一件事情,就是把学校的绿化环境给做好。因为环境可以改变人、影响人,整个校园干干净净、整整洁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刘会平在支持教育上也越来越大手笔。
2014年,他注资500万元成立安徽怀宁独秀教育基金会;2017年,他40岁生日当天,更是和妻子共同签署了一份承诺书,表示企业上市后会将夫妻俩名下40%的股权收益用于社会公益。
曾有受资助的贫困学生给刘会平写感谢信,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刘叔叔,感谢您的资助,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当我功成名就时,会像您一样将善良的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
善良与爱的传递,就这样自然而然发生了。
盛景之下,亦有隐忧
巴比食品上市后,刘会平身家瞬间剧增。
据其上市公告书显示,截至10月9日,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持有公司60.65%的股份。按昨天收盘价计算,刘会平夫妇持有的财富已超40亿元。
其实,刘会平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字——“爱折腾”。
他设想了到店、食堂、到家三个消费场景,并据此给巴比食品铺开了摊子。到店,即全国连锁店,截至去年末,巴比食品已拥有16家直营店、2915家加盟门店;食堂,即向医院、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团餐服务;到家,即推出速冻面点,放在网上售卖,可送货到家。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进入速冻面点领域,巴比食品的对手早已不限于庆丰包子铺和天津狗不理,还有湾仔码头、三全等品牌。
·巴比食品生产车间
2013年,刘会平就立下目标,要把巴比做成中式面点的世界第一品牌。
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依旧在乐此不疲地“折腾”:
紧跟潮流推出小程序,将线下消费引流到线上;正在研发和试验类似“丰巢”的早餐智能柜,打算放在地铁出口和办公室、小区门口,尝试解决工作人群早餐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开始,他又提出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期待整个供应链和生产体系全部实现智能化。
但正所谓“盛景之下亦有隐忧”,刘会平很清楚巴比食品不是“铁板一块”。
巴比食品将加盟模式列为企业的风险因素,在招股书中写道:
“主营业务收入90%左右来源于加盟模式的产品销售。
若加盟商在日常经营中未严格遵守发行人的管理要求,将对发行人经营效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发行人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加盟商的不断增加,发行人在加盟模式方面的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巴比食品目前还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公司的发展和决策都还很依赖刘会平。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也是个巨大挑战。
事实上,在2017年的那份承诺书中,刘会平夫妇不仅表示要将名下40%的股权用于公益,还表示剩下60%将用于员工激励。只是不知,这份“承诺”何时才会兑现。
用20多年实现翻身逆袭的刘会平,接下来还能带领巴比食品续写传奇吗?一切都还需要市场与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