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笔赚翻了的买卖
如果有人研究过沃尔沃的历史,会发现,在1999年沃尔沃轿车宣布卖给福特之前,其实经营状况并没有很差,那么为什么沃尔沃轿车选择“卖身”给来自美国的福特呢?
这就要从沃尔沃集团成立之初说起了。
沃尔沃与沃尔沃轿车
在1926年的时候,SKF集团董事会批准提案,正式成立一家生产民用量产汽车的公司,取名为沃尔沃汽车公司,即AB Volvo公司。(详情参见在碰撞中寻找“安全感”的沃尔沃)
注意,这时的沃尔沃公司指的是AB Volvo,并且是挂靠在SKF集团下面的。沃尔沃成立之后,虽然推出的第一款车OV4因为“脑残”设计而销量惨不忍睹,但是好歹吸取教训,紧接着又推出了两款“智商在线”的车子PV4、PV651。这两款车虽然放在现在看不怎么样,但是在当时还是挺不错的,再加上是瑞典第一“国产车”的名头,所以销量还是很可观的。
销量上去了,自然就有钱了。“钱包”满满的AB Volvo自然不再甘心在SKF集团的控制之下,于是在1935年的时候,AB Volvo脱离了SKF集团,真正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汽车公司,并且在瑞典证券交易所上市。
脱离了SKF集团之后不久,虽然就遇到了金融危机和二战的双重打击,但幸运的是,瑞典是个中立国,所以沃尔沃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德国、美国的那些个老牌车厂多少都受到了战争的负面影响,沃尔沃抓住了老牌车厂的“虚弱”期,凭借一系列的安全技术,顺利扩张自己的轿车业务。与此同时,AB Volvo的商用车业务也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当时轿车需求量与生产量的逐渐增加,以及财务方面轿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1979年的时候,沃尔沃正式将乘用车部分从沃尔沃汽车公司(AB Volvo)独立出来,成立了沃尔沃轿车公司(VOLVO Car Corporation)。
沃尔沃轿车业务独立出来有什么好处呢?
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细分市场,沃尔沃轿车可以更加专心的应对乘用车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要知道此时的沃尔沃公司,旗下的业务除了轿车,还还包含了卡车、大客车、飞机、轮船、工程机械等多种业务。如果不把越来越重要的轿车业务分离出来,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卖身”福特
沃尔沃轿车业务虽然独立出来,但是实际上此时还是属于沃尔沃公司(AB Volvo)的。
在90年代的时候,沃尔沃的轿车虽然销量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定位豪华车的品牌,沃尔沃轿车的盈利能力有限,远不如卡车、大客车等商用车带来的利润大,甚至每年沃尔沃公司都需要拿出大笔的资金,对沃尔沃轿车进行补贴。
开发新车需要非常巨大的前期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豪华品牌做着做着就倒了,最后只能投靠通用、大众这些“土豪”。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轿车业务发展的还不错,但是干不过BBA;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很高,在欧洲仅次于奔驰,但是没钱发展。
轿车和商用车必须取其一,否则整个集团都会被拖垮。最终,沃尔沃公司选择留下“会赚钱”的商用车业务,把“败家”的轿车业务出售了。
1999年,沃尔沃公司(AB Volvo)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VOLVO Car Corporation)。最终,沃尔沃选择了当时拥有庞大全球资源的福特。根据沃尔沃与福特达成的协议,福特以60亿美元价格买下沃尔沃轿车公司,沃尔沃商标今后由两家公司共同拥有。
这意味着,靠着福特这个“大金主”,“沃尔沃”这个品牌,不仅不会被轿车业务拖垮,相反地,还会因为福特庞大的资金、资源的支持,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沃尔沃(AB Volvo)用福特的钱,养自己的儿子,然后儿子还能跟自己姓。
为什么福特愿意当“隔壁老王”?
很简单,当时的沃尔沃虽然动力、车身设计等方面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安全技术绝对是世界领先的。花钱买个“儿子”,还能带回一堆世界领先的安全技术,这笔账怎么看都还是很划算的。
二次“卖身”吉利
沃尔沃轿车在跟了福特“爸爸”后,果然没有失望。福特不仅放手让沃尔沃发展,同时还用其全球采购和巨大的前期投入大力支持沃尔沃的业务。到了2001年,沃尔沃轿车公司利润就增长近15%,达到72亿瑞典克朗。
但是,福特在经历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全面扩张之后,由于市场变化及公司相对竞争力下降,开始出现连续亏损。比如仅仅是轮胎“召回门”事件,就让福特损失了55亿美元。
到2006年,福特已经从北美汽车业界的老二退到老三老四的水平了。福特公司决定重组公司资产,卖掉那些烧钱的豪华品牌,比如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此时,沃尔沃并不在出售名单上。
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当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判断福特肯定会把沃尔沃也给卖掉。(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第六感吧。)所以,在2007年的时候,李书福专程跑到美国,与福特当时的掌门人取得了联系。不过当时福特掌门人并没有把李书福放在眼里。毕竟吉利2007年的收入大约为100亿人民币,而沃尔沃同年的收入是106亿美元!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结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福特的亏损达到了258亿美元!这下子,福特重组进程必须加快。福特终于拿出了沃尔沃,标价60亿美元,比当年收来的时候还便宜了4亿美元!
李书福这次找来了罗斯柴尔德银行方面大中华区的负责人作为财务顾问,给福特公司报出了35亿美元的报价。福特一听,呵呵,这么点钱?!不卖!
到了2009年,李书福收到福特的通知,3月30号美国政府公布《汽车制造商未来发展计划》前,递交标书。这次李书福给的报价更低,只有20亿!因为柴尔德罗斯银行调查出沃尔沃到2009年6月收入才30多亿美元,评估价不超过30亿美元!
最后的谈判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吉利最终以18亿美元外加后期9亿美元,拿下了沃尔沃轿车百分百股权+很多专利!
虽然说27亿美元远低于最初报价的60亿美元,但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吉利当时还找高盛借了钱。因此,最终吉利能够成功以低价拿下沃尔沃,背后有很多金钱以外的因素的。(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势力、高盛银行势力等)
至于吉利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买沃尔沃?
如今可是全球化的社会,汽车工业更是如此。但是我国的自主品牌基本都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人家国外品牌少说都是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面对全球化,国产车不可能一直依靠销售廉价车来生存,必然要有过硬的产品、高端的研发团队以及最为重要的,能够把国产车销往全世界的销售渠道。这些对于自主品牌出身的吉利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做到的。
一步一步慢慢走?不好意思,时间不等人。等五十年后,你研究出了自己的汽油发动机,马力再大,稳定性再好,也没用,因为那会儿大家说不定都已经用电动车了。更别说在全球打响知名度了。
自己埋头苦干行不通,当然是要寻求外力的帮助。收购一个成熟的高端外国品牌,就是一条“捷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抓住了一个走向全球的“机会”。
吉利最聪明的做法就在于,没有直接把沃尔沃并入吉利品牌下面,而是让沃尔沃保持相对独立。(这点可以从命名上看出来,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全称为沃尔沃亚太)
吉利非常清楚沃尔沃的技术和人才经验储备远超过自己,盲目吞并沃尔沃的技术无异于拔苗助长,另一方面也会连累了沃尔沃,所以现在的吉利一方面消化吸收沃尔沃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自我提高。而沃尔沃“卖身”给吉利后,毫无疑问又找到了新的出路,沃尔沃依旧是沃尔沃,吉利却不仅仅是吉利。
PS:听说航空母舰,宙斯盾级驱逐舰上面的大型传动发动机也是沃尔沃的技术。而中国的发动机技术。。。。所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也许。。。嗯,你们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