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这首词虽大气磅礴,却道出无尽豪情与悲凉
凡是西北望,必然大气磅礴,霸气外露。苏东坡有“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如果说苏东坡的”西北望“豪情有余,回味不足,后世《满江红》、《破阵子》等还能与之匹敌的话;辛弃疾的词,则在豪情磅礴之余,意境深远,回味绵长,确实是无人能敌。辛弃疾似乎就是一个能够将词写出美酒的刚烈、醇香并存的词人。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那么豪迈,是辛弃疾所书写;《青玉案·元夕》那么凄婉动人,也是辛稼轩之作。
而这一首霸气侧漏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更是在山山水水中,将无限豪情,无限落拓和愁绪,淋漓尽致,挥洒殆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作这首词是在担任江西提点刑狱之时,当时途径江西造口心有所感写下此词。其中造口这个地方,南渡之初,隆祐太后曾在此被金兵所杀。所以这个地方其实对于辛弃疾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或许在他心里这里就是象征着中原的败落。
这首词正是以隆裕太后金兵被追杀之事起兴。郁孤台下这赣江之水,其中又有多少令人伤感的泪水。
这两句词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对于当时的社稷岌岌可危的悲痛,也有对于金兵猖狂的悲愤,五味杂陈之下让这两句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悲凉之感。
在这样的地方,词人自然免不了陷入对于往事的回忆,所以自然而然就是远望已经陷落的曾经的都城,但是中间无数重山隔绝了词人的视线,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封闭感,从中不难感受到词人压抑的悲愤。
以悲戚写豪壮,辛弃疾此词,敢称宋代第一。词的开篇,写郁孤台下清江水,波涛翻滚怕都是离人泪。
李煜说自己的愁似一江春水,辛弃疾言江水尽是离人泪,同样的拿江水作比,同样的有大境界,妙绝。为什么江水里尽是泪呢?因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千年无人能敌之句。此句更是有无穷意蕴在其间,沉郁顿挫之至。所谓青山遮住的,是人的视线。但是人们心中的企盼,能够遮得住吗?就像东流的长江水,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阻挡不了人们对收复失地的信念和决心。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温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信手拈来的自带霸气,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全宋词仅此一首!
可惜的是,读过稼轩这首词的人却并不多。
辛词有金戈铁马之悲壮,亦有小桥流水之温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词虽然短小而精悍,却有着拥有着五彩斑斓的力量。
当孩子看到夕阳美丽的景色,能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描述,而不只会一句“我去,太美了”,读故事不仅修养孩子的书香气质,也符应了现在教育的要求!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古诗词内容的增加,考试中的古诗词占甚至达到了50%以上,而教育目的的背后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
但是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孩子不愿意背古诗,而且年龄小的孩子即便是背下来了也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其实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对于小孩子不是要求他背诵过多的古诗,而是要让孩子对古诗有认识、有了解。
通过孩子不断地阅读、积累故事,让孩子养成爱读书、背诗的习惯,不是为了把书机械地复印在脑子里,重要的是让孩子阅读,背不背古诗随孩子,不要孩子产生压力。等孩子长大后你会发现,从小读古诗的孩子自然会背古诗,理解古诗的历史、能够学以致用。
全民读诗、学诗已经是时下的“文化新潮流”。很多情况下,诗歌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更值得去学习!
在最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篇幅以火箭速度大幅提升。小学古诗文比重剧增了87%,初中的古诗文更是会占据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
此后,考试也更加灵活,对古诗的考察将更全面:诗词背景,诗人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单纯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对一首古诗还是只知其文而不知意,是要吃大亏的!
想要了解诗人生平?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情感?不妨来看看《中国诗词大会》,这是央视爆款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同名之作。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它正是与现行中小学通用的《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中国诗词大会》别出心裁地按诗词名目分类,不但诗词量丰富,还能让我们能对古诗词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了解到这个诗词背后的趣闻,因此我家的孩子总是对此意犹未尽。
近1000首经典诗词,内容含量极其的丰富,不仅成年人可以看,小孩子也可以提前用它进行诗词启蒙。
它采用了古典诗词中常的经典作品和名言警句,详细进行注释解读。不再孤立地讲授单篇诗词,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视角来解读诗词!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同名读物,它让孩子不用再愁语文的诗词考试,家长也可以跟着提升提升内在修养。并且这本书的稿酬会捐 给中国公益事业。读书的同时还做了公益,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