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故宫博物院|掌上的风雅
图片版权全部归故宫博物院所有,请勿将资料图片用做任何商业用途。
明清宫廷重视文化教育,皇室成员博经史,通音律,擅丹青。而对于工艺品的鉴赏与收藏也展现出皇家独有的雍容典雅的情趣,清代的乾隆皇帝就是个中翘楚。在他四万余首御制诗中,有大量歌咏工艺制品的诗作。经过乾隆皇帝的积极推行和倡导,形成了富丽而不失优雅、工巧而不失大方的宫廷工艺美术品的审美风格。
【芙蓉石双耳三足炉】
清,通高11.2cm,口径9.8cm,足距4.3cm。
炉为芙蓉石制成,粉红色。圆形口,口沿凸雕二椭圆形耳,腹部略鼓,底出三乳足。通体光素。其下配有红木秋葵叶形三足底座。
清代的玉炉很多,但用芙蓉石制作的炉却极少,这是因为做炉需要较大块的料,而芙蓉石一般裂纹很多不宜使用。中国芙蓉石的产量小,颜色与质地亦欠佳。此件芙蓉石炉颜色艳丽,用料多,虽有天然形成的冰裂纹,但已实属不易。
【青玉十二生肖】
清,玉件高5.9cm,宽4cm,玉盒高5.7cm,径10.4cm。
十二生肖放置于紫檀木盒内,青玉质地,圆雕。生肖为兽首人身坐像,身着交领长衫,手中或执书卷,或挥羽扇,或提花篮,或捧宝珠,或持弓箭,或攥棍棒,或握拳并举起,或双手拢于袖。它们的底部打磨平整,是用来制作玉印的。坐像下均配紫檀木座。在盒内,十二生肖围成一圈,中间有青玉雕十二章方形玉盒(现盒内已空)。玉盒盖面谷纹锦地上凸雕四螭及夔龙纹,正中琢“『0621』”字纹。玉盒四侧面饰谷纹锦地,上有圆形开光,共计12个,内浅浮雕十二章纹。盒的每面边缘都有浅浮雕卷草纹花边。
盛放玉器的紫檀木盒为十二角形。盒盖面中间为阳文篆书“万年甲子”,外围篆书“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周,再外围是两圈各种篆体组成的“万寿”字样。盒盖内为填金隶书“用十二辰本事题四库全书”,末署“乾隆乙未夏御制”,并阴刻“几瑕怡情”篆书四字方印。盒外侧十二面有隶书填金乾隆御制诗。木盒底座为镂空雕花十二面围栏,并出十二云形足。
故宫收藏了多套此类成套的玉十二生肖,此套的个头稍大,有的则更加精致小巧。玉兽的底部均磨平,可作印章。玉盒放过什么已不可知。这类十二生肖的玉质亦是上佳,多为上好的青玉和羊脂白玉,所雕琢的动物神态各异,十分生动有趣。
【金嵌宝石葫芦式盒】
清,高6cm,长15cm,最宽10.5cm。
盒九成金制,累丝工艺,为葫芦形状。盖面嵌玉质大葫芦一个,大葫芦上嵌一青金石小葫芦及枝叶。盖面另嵌有粉色碧玺葫芦、翠玉小葫芦各一,并有青金石、绿松石制作的枝叶和藤蔓。盒内附蓝宝石一块、铜镀金小如意一枚。
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结食累累,籽粒繁多,故被视作象征和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葫芦蔓上结着数个葫芦的图案被称为“子孙万代”。葫芦又谐音“福禄”,有福禄万代、喜福无边之寓意。
【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
高6.9cm,长15cm。
此盒用金成色较高,盒上以镂雕、累丝及镶嵌三种工艺组成不同的纹饰,共镶翠、蓝宝、红宝、碧玺等上好的各色宝石318粒。
清代金器承袭明代金器多镶嵌的特点并有所发展,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纹饰较明代繁缛复杂。据记载,1928年12月5日,北平特别市政府清查颐和园物品委员会在仁寿殿共清点出两件与此件相同的金盒。
【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
清,通高6cm,腹宽4.8cm。
烟壶为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
松石多块状,不透明,质地坚硬且脆,颜色多为鲜艳的天蓝色或蓝绿色,此作品为蓝绿色。
【珊瑚雕松石云蝠纹鼻烟壶】
清,高6cm,口径1.6cm。
鼻烟壶为珊瑚制成,通体以红色为主,其间略有白斑纹。扁瓶形。壶体一面浅浮雕苍松、山石、灵芝,另一面雕祥云、蝙蝠。两肩部凸雕暗兽衔环耳。烟壶配黄料托嵌翠盖,下连象牙匙。
珊瑚为海洋中珊瑚虫的骨化石,种类很多,以红、白色居多,其中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红珊瑚又分深浅两种,浅红或粉红者被人们称为“天使面”或“孩儿面”。红珊瑚的珊瑚虫是无色的,长大后从外皮渐渐红起来,变成红色或粉红色,其中心仍显白色,所以红珊瑚是有白心或白梢的。
【翠卧牛】
清,高6.6cm,长15.1cm,宽7.7cm。
卧牛翠质,微透明,头、角及身体的一侧留有深黄色玉皮,黄绿相衬,色泽极美。牛呈卧伏状,四肢均屈于腹下,尾则搭于一足旁。下配以海水纹紫檀红木座。此作品虽然素身而不琢纹饰,但牛之身体肌理明显,神态刻画生动。
翠为矿物质,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绿色鲜亮者价值最高。因其质地坚硬,故多不琢纹饰。翠在清代中晚期开始盛行。
【青玉嵌红宝石炉瓶盒三式】
清,一套三件,炉通高10.5cm,足径6.5×8.9cm;瓶高11.8cm,口径2.6×1.9cm;盒通高3.2cm,口径6.7cm,足径3.8cm。
炉、瓶、盒均为青玉质。
玉炉仿古代青铜盨制成,器身趋近于椭圆,口部长方形,有盖,盖上有椭圆形环状钮,圈足。炉腹部及盖面上均琢夔凤纹并有几组出戟,两侧凸雕双龙为耳,龙眼嵌翠玉及红宝石。在炉的口沿下、圈足上、龙耳两侧、盖近边缘处和盖钮上均镶嵌红宝石一周。
玉瓶为扁平式,口、足均为椭圆形。肩部凸雕两兽衔环耳,颈部镂空凸雕一螭,螭双眼嵌红宝石。腹部镶嵌红宝石两周,两周之间浅浮雕两两相对的夔龙纹。
玉盒呈扁圆形,圆形口、足。盖顶中央凸雕莲瓣纹一周,中间嵌纽形红宝石一粒,每个莲瓣上嵌水滴形红宝石一颗。盒盖边沿及盒底沿均嵌红宝石一周。
炉、瓶、盒常在一起搭配,三件一组被称为“三式”,是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用品,在书房、厅、堂的几案上均可设置。炉可燃香,瓶插铜铲、箸,盒可贮存香料或盛放印泥。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式”质地很多,而在青玉上嵌红宝石唯此一套。在青白色的玉石上镶嵌着颗颗鲜红色的宝石,尽显华丽与富贵。
【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中“乐天”,椭圆形,高1cm,长径3cm,短径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
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这种字、画结合的形式是汉印的遗风。“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水晶天鸡尊】
清,通高14.2cm,口径2.3-3.6cm。
尊以无色透明水晶圆雕而成。天鸡翘首直立,双翅贴体,长尾卷曲支地,背负螭耳尊,尊的盖纽亦为一直立小天鸡。
天鸡尊在隋代已出现,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241号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鸡尊的造型已趋成熟并且广泛流行,用各种材质制作的天鸡尊层出不穷。
此天鸡尊利用水晶晶莹剔透的质感,运用了挖空、透雕、圆雕多种工艺手段,其效果清透灵动,光彩夺目。
【水晶带链花篮】
清,通高5.1cm,链长12.7cm,口径8.3×6.1cm,足径2.4×3.1cm。
水晶质,无色透明,无瑕无绺。雕作花篮状,椭圆形海棠花式口、足,口沿外折并凸起。腹部随形琢四开光,开光内分别浅浮雕梅花、水仙花、海棠花、竹及灵芝等植物。口沿处凸雕一对椭圆形环,其上各套6个活环为链,两链有横梁连接,梁上套一夔龙环,夔龙的口足相连处有孔,以铜钩穿孔将整个花篮挂于木架上。
花篮系一块整料制成,设计精巧,琢磨圆润,为清中期水晶制品之佳作。
【孔雀石山水人物插屏】
清,高13.6cm,宽8.5cm,厚2cm。
插屏为孔雀石制,长方形,片状,配木质插座。一面雕山水人物图,画面中崇山披绿,溪水蜿蜒,石阶次第上升至方亭。半山崖平台上一老者拱手而立,身后一童子持杖随侍。山崖下的碧流中一渔翁头戴斗笠,稳坐船头似在垂钓。另一面山石林立,雕松、鹤及灵芝等图案。
此插屏使用的孔雀石质地细密无孔,颜色鲜亮纯正,深浅不同的条带状纹理清晰夺目。工匠充分利用了上述特点,使一片郁郁葱葱、富有生机的山景跃然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