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十一:听谗言潼关失守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玄宗皇帝准备御驾亲征,派太子李亨监国。杨国忠急忙找杨氏三夫人说:“太子素来厌恶我家专横,如果他执政,我与众姐妹就命在旦夕了!''聚在一起痛哭。三夫人去告诉杨贵妃。贵妃含着泥土(古时臣下请求死罪的一种方式)恳求,皇上只得作罢。
封常清到东京打开府库,用钱召募得六万新兵,在武牢关抗拒叛军。这些兵都是市井百姓,未经训练,在叛军铁骑冲击下,溃不成军。常清收拾残部,屡战屡败,只好自苑西环城西撤。叛军攻陷东京,纵兵杀掠。
封常清率残兵退到陕郡,对高仙芝说:"我连日血战,贼兵势不可挡。潼关天险,若贼兵进入潼关,长安就难保了。不如带兵先占据潼关,阻挡贼兵。''仙芝就帅兵撤往潼关,不久就被叛军追上。官军狼狈退走,人马互相践踏,死伤无数。仙芝进入潼关,急忙修整关防。叛军赶到,不能进去,就退走了。由于祿山准备称帝,逗留东京,才给关中留下喘息之机。
高仙芝东征,监军太监边令诚事事干涉,仙芝都不听从。边令诚上奏 高、封情况,并说:"常清誇大贼兵气势,动摇军心。高仙芝放弃陕郡数百里,又尅扣盗窃粮饷。"皇上大怒,派边令诚带着敕令到军中斩高、封二人。
常清战败时,曾三次派使者奉表章到京,陈述叛军形势,皇上都不召见。常清就亲自骑马回朝报告,到渭南接到敕书:削去官职,回仙芝营,白衣(平民身份)効力。他草写遗表说:"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要轻视此贼,不要忘记臣的话。''这是针对当时朝内都以为祿山狂妄悖逆,不日就可交出脑袋说的。
边令诚到了潼关,先召常请,宣布敕令。常清请求将遗表转呈皇上。封常清被打死,暴尸在苇席上。边令诚挑选了一百多名长刀手跟随,候在听事厅。(/高仙芝从外面回来,令诚说:"御史大夫也有恩命。''仙芝忙下马跪下,听令诚宣敕。宣读完,仙芝说:"我遇敌而退,是该死。上有天,下有地,说我盗窃尅扣粮饷,则是诬陷!''在场的士兵都大呼寃枉,喊声震地。高仙芝是高丽人,曾智取小勃律国,生擒石国王,数次打败吐蕃。一代名将竟死于阉宦之手。
当时,河西节度使突厥人哥舒翰在京城家中养病,素有威名。皇上知道他与安祿山不和,就召见他,拜为兵马副元帅,带兵八万;派御史中丞田良丘兼行军司马,蕃将火拔归仁等各带本部人马跟随;兵力不并高仙芝旧部五万多人,号称二十万,防守潼关;并敕天下四方进兵,会攻洛阳。哥舒翰生病,不能管事,把军政委托田丘良。丘良不敢专断,就让王思礼管骑兵,李承光管步兵。二人互争长短,不能统一,兵无斗志.。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任命达奚洵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主为中书侍郎。
这时,有人说安祿山在陜州的兵力不足四千,都是老弱病残,没有防备。皇上就命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州、洛阳。翰上奏说:"祿山长期用兵,如今叛逆,怎么会没有防备?这一定是引诱我。如果去,定中圈套;况且贼兵远来,利在速战;官兵据险一,利在坚守。今各地大军大多未到,臣请求再等一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也上书"请求带兵北取范阳,覆灭叛军巢穴,贼心必乱。潼关大军,应固守等待敌人疲惫,不能轻易出击。"
杨国忠怀疑哥舒翰要害他,对皇上说:贼无防备,而翰逗留,将失去良机。皇上认为很对,连续不断地派中使催促,令翰出兵。翰没有办法,抚胸痛哭。六月初四日,翰带兵出关,果然中了叛军埋伏。官军大败,或弃甲窜入山谷,或相挤掉入黄河。哥舒翰与麾下百余骑兵逃脱,逃进关内的士兵只有八千多人。初九日,潼关失陷。
哥舒翰退到关西驿站,贴榜召集残部,准备收复潼关。蕃将火拔归仁带领他的一百多名骑兵,围住驿站,对翰说:"公带领二十万人马,一战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见天子?君不见高仙芝、封常清吗?请公东行!''翰不同意,被绑送敌营。潼关失陷,于是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防御使都弃郡逃走,所在地的守兵也逃散了。
潼关失守,朝廷大乱,玄宗命运如何?请关注下篇《唐玄宗怆惶出逃》。
注:本文为老夏原创,如需转发,请后台留言。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回顾过往文章:
《女皇武则天》之十:建大周武曌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