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不遂、口歪眼斜怎么治?中医灸药并用显奇效

大家好,我是琐碎人生,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一个搬运工。

本医案来自清末名医傅松元先生所著《医案摘奇》。

傅松元 (1846-1913),字耐寒,一字崧园,江苏太仓浏河人,世居太仓鹿河,曾祖兆公始迁浏河。

自其五世祖五叙公行道以来,代有医名。传至耐寒已第八世。耐寒秉承家学,善用古方,声誉更隆,人以危候见邀,辄一剂而知,再剂而起。故有“傅大刀”之称、“傅一贴”称谓。所著有《医经玉屑》二卷、《医案摘奇》四卷、《舌苔统志》一卷,由其长子傅然,字雍言,亲校付梓,刊于1930年,名《太仓傅氏医学三书》。

医案为本人翻译而成,本人才疏学浅,初学中医,难免错讹,望大神不吝赐教。

以前,我们这里有个酒馆老板名叫王伍,肥头大耳,体形丰硕,不嗜茶饮,偶饮小酒,身体健康,向来没有痰饮咳嗽等症,谁知他六十岁那年,突然痰浊上涌、神志昏迷、身体僵直、不能言语、口歪眼斜、四肢不能动弹。他家人便邀请我去诊治,我给他把脉,脉涩。我说:“他这是卒中。”他现在这个情况恐怕无法喝药,于是我用瓜蒂散三钱,开水调匀,让人灌进他口中,却不能咽下。我把鸡翅毛伸进他口内,在他咽喉那里搅动了几下之后,食管通了,药才咽下。不大一会儿,他胸部、头部就有了一些伸展的迹象,紧接着,就开始呕吐,吐出来的药水和痰浊之物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碗,右半身的手脚渐渐地也能够伸缩了,然而左半身却不能动,口眼仍然歪斜。于是,我就给他开了一个方子:附片、桂枝、礞石、胆星、菖蒲、枳实、半夏、陈皮、茯神、蝎尾,加竹沥一杯。他按这个方子服了二剂之后,舌头能转动了,也能说话了,还能喝进稀粥,也能解下大便,只是口眼仍然歪斜,左半身还是不能动弹。我就把药方做了一下改动:去掉胆星、枳实、菖蒲、蝎尾,加人参、黄芪、独活、姜黄,又让他服了二剂,服后症状依然如前。

当时已是初夏,身体肥胖的人素来胃热,我看到他已经穿了短袖,于是就用灸法给他治疗:先灸肩井、肩髃、曲池、中渚各三壮,灸后,让他穿上衣服仰卧,再灸客主人(即上关穴)、地仓穴各三壮,再让他侧卧,灸环跳、足三里、犊鼻穴各五壮。第二天,他左半身的手脚已经能够微微晃动,口眼歪斜也有所恢复。于是,我又照前法给他灸了三天,竟能全身活动如常,服药不过十余剂就大获痊愈。后来王伍活了八十多岁而寿终正寝。

【医案分析】

1、病人症状

神志昏迷、身体僵直、不能言语、口歪眼斜、四肢不能动弹,脉涩。

注:本医案中病人是类中风,不是真中风。类中风与真中风标证类似,本质截然不同,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2、病因病机

痰涎壅盛,上泛心胸。

3、用药方剂

A、瓜蒂散三钱,开水调匀,灌服,作用就是催吐。倘若病人不能咽下,则用鸡翅毛探入口中,在咽喉部搅动。

B、附片、桂枝、礞石、胆星、菖蒲、枳实、半夏、陈皮、茯神、蝎尾,加竹沥一杯。共服二剂。

C、艾灸治疗:先灸肩井、肩髃、曲池、中渚各三壮,灸后,让病人仰卧,再灸客主人(即上关穴)、地仓穴各三壮,再让病人侧卧,灸环跳、足三里、犊鼻穴各五壮。共灸四天。

4、引经据典

王肯堂《证治准绳》:“但见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歪斜、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者,并可用麻油、姜汁、竹沥,调苏合香丸;或用三生饮一两,加人参一两煎成,入竹沥二三杯,姜汁少许。如口噤则抉开灌之,如抉不开,不可进药。急以生半夏为末,或用细辛、皂角、菖蒲为末,吹入鼻中,得嚏则苏。此可以验其受病深浅,则知其可治不可治。……痰涎壅盛者,宜吐之……”

王肯堂《证治准绳》:“《传心方》云:治男子妇人涎潮于心,卒然中倒,当即时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当面作好醋炭熏之,令醋气冲入口鼻内,良久,其涎潮聚于心者自收归旧。轻者即时苏醒,重者亦省人事,惟不可吃一滴汤水入喉也,如吃汤水,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能去,必成废人也”

这里要区分类中风与真中风。

医案中病人是类中风,不是真中风。

王雨三《治病法轨》:“尚有中痰、中气、中恶……等证,标证虽与中风相似,实则大相悬殊,……如作真中风治,多不救也。”

王雨三《治病法轨》:“真中风脉必浮弦有力,左部尤甚……中痰之脉,右部必弦滑,宜用涤痰汤加姜汁、竹沥之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