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一天,南京雨花台管理局利用重...
1998年的一天,南京雨花台管理局利用重修的机会,对方孝孺墓进行清理,但从中只发现了带血的衣冠残片,从而证实了雨花台方孝孺墓实为衣冠冢。作为与宋濂和刘基并称的明初散文三大家,更是建文帝第一忠臣的方孝孺,在他短短45年的人生旅程,向后人展现了什么是天下读书种子的风骨与坚贞。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和南京地方志的记载,方孝孺并非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迂腐书生,而是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当朱棣的燕军攻占河北大名,即将打到山东境内的时候,方孝孺向建文帝献策说:“燕军在大名因天气炎热停留时间过长,定会不战自疲,这时恳请陛下急命辽东驻军迅速经山海关进攻永平,真定驻军则进攻北平,直捣朱棣大本营,迫使燕军回师,而我军可集中兵力攻击撤退下来的燕军,即可擒下朱棣。”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虽然口头上深表赞同,可实际上却是令方孝孺草拟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嵓去燕军宣诏赦免朱棣,白白错过战机。方孝孺见此计不成,又让建文帝派薛嵓利用宣诏的机会在燕军将士中秘密传播流言动摇军心,但薛嵓抵达后竟藏匿诏书不敢出,而朱棣也拒绝奉诏。
等到燕军渡江以后,南京城早已人心惶惶,这时的方孝孺决定最后一搏,对建文帝说:“如今战况已经到了危急时刻,最好派人假借割地求和的名义来拖延时间,然后将东南各地的勤王募兵汇集起来,与不善水战的燕军在长江上进行决战,胜负未可知也。”建文帝终于全盘采纳,派姑妈庆成郡主去见朱棣,但在朱棣眼中,朱家的江山只能有一人做主,天下绝无两个太阳的道理,再加上水师总兵陈瑄望风而降,建文帝一方再也没有反扑的机会。
有关方孝孺之死的争议,从《明实录》记载来看,诛十族是真实存在的,绝非戏说。那是明朝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下旨抚恤方孝孺后人,在圣旨里明确提到方孝孺 “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而这也是明朝官方首次承认方孝孺被诛十族而死。
1402年7月,方孝孺全家和学生共873人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刑场被处决,临刑前方孝孺从容就义,留下遗言“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朱棣大怒,下旨将方孝孺凌迟分尸,先用两块石板夹住其全身,然后用铁锯从头部依次锯下,将方孝孺活活锯死,最后悬首示众。今天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正门前置有两块石板,又名“血迹石”,就是当年方孝孺受刑时的鲜血染成。
其实早在方孝孺被捕入狱后,他的妻女就知道在劫难逃,为了避免受辱,方孝孺妻子郑氏率先上吊自杀,女儿方贞和方淑在秦淮河投河自尽。至于十族以外的方孝孺宗亲,总共有数千人分别流放至福建,广东和四川等地,永远不能返回家乡。
那么位于南京雨花台的方孝孺墓是建于何时? 前文提到的方孝孺后人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方孝孺死后一度无人敢收尸,直到最后遗骸才由明朝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孙子廖镛和廖铭秘密葬于雨花台东麓山上。而方孝孺幼子方德宗则被宁海尉魏泽掩护,送往松江华亭隐姓埋名,被明熹宗抚恤的是方孝孺十世孙,方德宗后人方忠奕和儿子方宁。
朱棣去世以后,朝廷对靖难之役建文帝一方的态度开始软化,当时明仁宗朱高炽没有找到方德宗下落,于是改为赦免方孝孺堂兄方孝复一家,至于被流放的方孝孺宗亲,每家只需在流放地留下一人,剩余人等全被赦免,允许返回故乡。到了成化年间,方孝孺著作也不再被列为禁书,允许民间出版和研读。
真正为方孝孺平反的是万历皇帝,在张居正的建议下,万历皇帝下诏褒奖所有建文帝一方臣子为忠臣,并在南京修建表忠祠,供奉他们的牌位,当中排第一的是徐达儿子徐辉祖,第二就是方孝孺。与此同时,所有因方孝孺被牵连的人的后代均被特赦,朝廷不再追究,在汤显祖的主持下,方孝孺墓第一次被官方修葺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特别推崇方孝孺的忠义精神,在担任代理两江总督期间,李鸿章亲自为方孝孺扫墓,并题写墓碑“明方正学先生之墓”,现陈列在方孝孺墓两侧。
1993年北京京剧院推出以方孝孺殉国为题材的京剧《千钟戮·草诏》,当中的两句台词格外悲壮,“你若不草诏,你就不怕灭你的九族吗?”“ 你就灭俺十族又有何妨!管什么十族全枭。”明初的士人精神,在方孝孺身上体现的是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