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携手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本人非常低调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即刻启程和小编一起了解历史吧!
他们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在二战的炮声隆隆中相知相许,像居里夫妇那样,成为科学道路上前行伙伴。
他们共同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携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展现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伟大情怀。
这对伉俪就是国之脊梁——钱三强、何泽慧。
01
在中国科学界,有著名的“三钱”,即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1913年,“三钱”之一的钱三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是名震寰宇的国学大师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在父亲的督导下,钱三强自幼念书识字,打下了很好的国文基础。
1920年,钱玄同被聘为北大国文系教授,安排7岁的钱三强进入孔德学校学习。这是一座北大子弟学校,由蔡元培、沈尹默等人创办的白话文学校。
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深受进步思想影响。钱玄同除了忙于教学工作,晚上忘我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常常读书写作到深夜。
说到钱三强的名字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他本名钱秉穹,是钱家第三子,爱好打篮球。一位同窗羡慕他身体强壮,送其绰号“三强”。钱玄同偶然得知,觉得这个名字有很好的寓意,在其基础上升华为“德智体三方面都要强”。
从此,“钱三强”的名字便叫开来。
虽然钱三强在少年时期已经表现出对文学的兴趣和才华,但是否继承父业,钱玄同并未干涉。
钱三强目睹国家弱小遭受欺凌,便告诉父亲自己要学习电机工业振兴国家。钱玄同鼓励他上进,无论做什么都不要畏缩,学会用自己的头脑理智判断,而且要有一个好身体。
钱三强将目标锁定为南洋大学,但南洋大学电机系是英文授课,钱三强在孔德学校学习的是法文。为了实现目标,他先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补习英文,经过努力,英文成绩逐渐赶了上来。
从美国回来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有训到北大兼课,深奥的原理用浅显的方式讲解出来,令他对物理知识着迷,随之改变当初的志愿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深造。
02
这一届清华物理系,从全国只录取了28名学生,来自苏州的状元何泽慧,成为班上十个女生之一。
彼时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是国内翘楚,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担任物理系主任,延揽了吴有训、吴培源、赵忠饶等大批著名教授及一流科学家。叶企孙被称为“大师的大师”,“两弹一星”元勋中,有一半都是他的学生。
在清华大学的四年,是钱三强打好物理基础的黄金期。他可以接触到世界前沿的物理理论。比如,X射线研究,核物理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等等。此外,他还注重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全班实验能力最强的学生。
后来,钱三强回忆这段宝贵的训练经历,帮助自己迅速融入到物理学研究实战当中,并不比同期的外国学生差多少。
不仅如此,清华的课堂上还会分享国外著名科学家奋斗的故事,比如为科学献身的居里夫妇,激励学生们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
与钱三强一样,生性要强的何泽慧也感受到了物理系的魅力。她擅长理论分析,是班上不折不扣的学霸。
“朴素文静,秀外慧中”是江南女子何泽慧留给钱三强的最深刻的印象,二人因为忙于学业,彼此并无多少交集。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他俩的毕业论文成绩包揽了前两名。
03
钱三强毕业后考取了科学的圣地——法国居里实验室留学,师从小居里夫妇攻读博士学位。小居里夫妇,即居里夫妇的长女伊蕾娜·居里和丈夫约里奥·居里。
得到祖籍山西省政府资助的何泽慧,也准备到德国留学。她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选择了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实验弹道学”专业,但这个专业从来不招女生,何况是中国来的女学生。
这道偏见固执的“铁门”该如何冲破?
她找到当时的物理系主任克兰兹,对方直接拒绝,给出的理由是,弹道专业事关军事机密,不允许接收留学生。
何泽慧事先已经做好了功课,对克兰兹教授很了解。克兰兹教授是一位颇具正义感的人,对日本侵略中国深恶痛绝,曾经在中国担任过军事顾问。所以何泽慧便说服他,自己是为了打日本侵略者才来到德国学习弹道学的,希望得到支持。
一番沉思后,何泽慧幸运地成为了该校“实验弹道学”专业第一位女留学生,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而此刻在法国的钱三强,更加幸运。
他以一个研究生的身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裂变的场景。在导师伊莱娜·居里教授的邀请下,他加入团队为核裂变的存在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钱三强负责操作和测量,伊莱娜·居里亲自配制放射源。经过二十多个昼夜紧张工作,两人发现了重要证据并撰写成论文发表,共同署名,钱三强开始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1940年,钱三强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钱三强与小居里夫妇合影
不过,他撞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身处巴黎的他被德国士兵追逐。他想回到中国,但开往远东的轮船都停航了,只好返回居里实验室,继续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伊莱娜·居里教授非常欣赏钱三强的工作能力,是她最得意的门生,指派他前往英国学习更为先进的核乳胶技术,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钱三强欣然同意。
04
何泽慧与钱三强,分处德国和法国,是二战的对手,他们是如何结识又成为终身伴侣的呢?
1943年,何泽慧给老同学钱三强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因为德国和中国没有开通邮政合作,自己与家人联系不上,委托钱三强给家人写封信报平安。
从此,书信成为何泽慧与钱三强沟通的纽带,二人频频互动,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被爱情穿在一起。钱三强向何泽慧求婚,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1946年,二人结婚,极少社交的小居里夫妇也出席了他们的婚礼,对与自己一样的“科学组合”献上了祝福。
他们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事业上互相配合,先后追踪到核裂变三分裂现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何泽慧还发现了四分裂现象。
这一伟大发现,让法国科学院授予钱三强“利·德巴物理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国内的《大公报》也对这一试验结果进行了报道,并称赞他们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不久,法国国家科学院又颁给他“研究导师”奖。
然而,在有了第一个女儿之后,钱三强与何泽慧决定回国,尽管祖国母亲当时和女儿一样弱小。
有人不理解,此时的钱三强夫妇,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处于人生巅峰,为何要回到那个命运多舛的中国呢?
钱三强回答说:“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小居里夫妇尽管不舍,但也支持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定,并慷慨地赠送了若干保密数据及珍贵的放射源,并对他说:“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也是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
05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与何泽慧开始筹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从0到1,一方面自发研制急缺的设备,另一方面进行核物理的知识扫盲,尽快培养一批研究性人才。
后来,中央提出要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钱三强负责原子弹技术攻关面对着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几乎0经验的中国团队能不能自己搞出来?
钱三强说:“我们哪怕少活几年,也要把这个东西攻下来。” 何泽慧带领团队进行原子核乳胶的制作,配合项目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第一座新型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钱三强夫妇的带领下,相继建成。此刻,有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家前赴后继,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等人和他们并肩作战,一同创造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创举。
这一年,钱三强51岁,何泽慧50岁,钱三强也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紧接着,钱三强与何泽慧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两年八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这对科学家夫妻甚至做出了比居里夫妇更伟大的成就。
后来,钱三强与何泽慧被下放到陕西劳动。运动结束后,夫妇两个回到北京继续为科学工作忙碌着。
1986年,二老在年北京中关村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因心脏病离开人世,享年79岁。
1999年9月18日,何泽慧代钱三强领回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丈夫离世的日子里,何泽慧依然守候在那座斑驳的“中关村特楼”里,每当思念泛起,她会翻出当年的蘑菇云照片凝望,抚摸着那枚熠熠闪光的勋章。
勋章上没有她的名字,但她的功绩足以分得一半。
退休后,何泽慧继续为中国的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业发展奔走努力,直至生命最后仍旧在工作。
06
钱三强曾说,何泽慧有小孩脾气,直率认真。即便到了93岁高龄,央视采访她,告诉她很多年轻人喜欢听她的故事,何泽慧利落地说:“听我故事有什么用?让他们来向我学习。”
她不认为发现“三分裂、四分裂”这样的成有什么了不起,“做工作细致点,谁都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很多东西,除非你一天到晚不动脑筋。”
2006年,何泽慧院士接受央视采访
2011年6月,何泽慧先生离开了奋斗终身的人间,与丈夫钱三强在天堂相见,他们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中的甜蜜伉俪,世纪之恋令人动容。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科学无国界,但学者有自己的国家。”后来,居里夫人也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尽管二战时波兰惨遭法西斯蹂躏,但居里夫人始终心系祖国。钱三强与何泽慧,何尝不是这样呢?
爱国报国之志,不会因为你是科学家还是平民百姓有丝毫的不同,“位卑未敢忘忧国”,愿这种青云之志在中华大地上永远不堕。
向为祖国振兴做出强大贡献的“中国的居里夫妇”钱三强、何泽慧致敬!
你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随风来,随风去。回忆往事,历史的记忆挥之不去。今天的历史之旅到此结束了,期待与大家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