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川渝数百年的袍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导语

提起江湖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可能是《上海滩》的许文强,可能是《古惑仔》的陈浩南,亦或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的杜月笙、黄金荣。

但作为川渝一带的人来说,他们眼中的“袍哥”,便是江湖的最好诠释。

那么,“袍哥”究竟是一个什么组织,为什么对川渝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袍哥作为一个非官方的秘密社团组织,其帮派精神、集会的礼仪或规范,都深深地影响了川渝地区的精神文化,乃至四川方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社团与地头蛇等黑帮势力有着本质的区别,曾有一段时间,“四川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加入这一组织”,这并非夸张之词,与青帮、洪门并列三大民间帮会组织。

袍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取缔的组织,早已消失多年,正是因为人们对袍哥的真实面目缺少了解,所以人们对袍哥的传说编撰得越来越神,以至于袍哥早已失去了其本身的面目,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笔者通过一系列资料的收集,在这里力图简洁、完整地为读者阐述一个真正的袍哥。

一、袍哥组织的由来

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袍哥的前身是四川的哥老会,哥老会起源于湖南、湖北地区,是长期活跃于长江流域的秘密结社组织,在四川、重庆的分支就叫袍哥。

对于这个组织的来历,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很多的史料记载也是很模糊,比如清代的文献中说:“袍哥,即烧香结盟之会党也,流于匪类者谓之会匪,普通之名词皆称袍哥,或曰袍几哥,又曰冒顶。可见,当时官方对参与帮派的江湖人士的描述并不明晰。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组织最晚也是出现在晚清,因为曾国藩就曾整治过麾下湘军中士兵私自加入哥老会的情况。

就连袍哥这个组织的产地,也并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袍哥是哥老会在四川一带的衍生物,也就是说,哥老会与袍哥都产生于湖南、湖北地区,但是清代的学者却认为,无论是哥老会还是袍哥,都是四川的“土著产物”。左宗棠就曾说过:“盖哥老会者,本川黔有啯噜匪之别名也。”也就是说,左宗棠认为,在川黔一带的哥老会,是当地的一伙叫“啯噜匪”的别名。

袍哥对于自身的起源,也有一套自己的解释,《海底》一书被称为袍哥的“圣经”,在里面所讲述的袍哥的由来又是另一个故事:袍哥的组织者是郑成功,他组织这个社团时最先起的名字叫做“汉留”,寓意着保留汉族人的风骨精神。

郑成功悲悯于南明朝廷的覆灭,痛心于自己的父亲投降了清朝并且被杀,于是在顺治十八年,与自己的部下将士在金台山集会,效仿刘关张桃园结义一般,一起结为兄弟,用“汉留”作为代号,来约盟来归之人。其中记载到,一共有四千多人参与了这次集会,“秘密结社,开山立堂,是为袍哥之始也”。

袍哥这一组织名称的由来,似乎也能佐证这一点。“袍哥”的来源便是取自《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寓意兄弟之间要相互帮衬。刘师亮在《汉留全史》中也保留了这个故事。

但是,这个起源是不是真的呢?现在也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料可以佐证。

袍哥的起源说法各不相同,现在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袍哥大致产生于清代。

二、袍哥对四川地区的影响

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控制主要依靠的是地方的精英阶层,如乡绅等,利用宗族权力与保甲制度的力量来管理。但四川呈现出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就是移民的流动性大,这是源于在明末清初四川地区所进行的残酷的大屠杀,导致四川的土著锐减,“丁户稀若晨星”。在清朝初年,清政府采用强制手段,从其他省份强制将民户移民四川,到了雍正时期,终于“蜀中元气既复,民数日增。”

正是因此,四川的地方宗族势力十分薄弱,这就给袍哥会组织与地方宗族势力争夺地方权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袍哥会兴盛于咸丰、同治年间,因为当时适逢乱世,袍哥会趁机在四川扩大势力范围,“匪徒无虑数十百股”、“无知妇孺,会匪,饥民,聚党数十人或数百人便图起事”。如果派遣军队去进剿,他们又会解散混入人群中,难以识辨,所以清政府对于四川帮会日盛的情势一直难以控制。

根据晚清的四川总督岑春煊的奏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政府的无力,“窃四川会党之风甲天下……一朝犯案,悬赏通缉,又恃有当公之会党包庇调停,羽翼遍川,实难惩治……”可以看出,当时的袍哥会党已经发展了官僚阶层,可谓是无孔不入。

左宗棠的一番感言也佐证了这一点:“入会者自绅商学界,在官入役,以及劳动苦力群,不逞之徒,莫不有之。

当时有传言,四川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男子都与袍哥有关系,拥有如此庞大全面的会众背景,袍哥会在四川的兴旺可想而知。

那么,袍哥会是怎样控制地方的基层机构的呢?在这里需要给大家引入两个概念,就是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

清水袍哥,就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参与帮会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后援;浑水袍哥便是无业者,通过加入帮会来实行一些非法的目的。因此,清水袍哥就是袍哥会控制乡村地方的重要骨干,他们往往是作为地方乡绅,为自己牟利的同时,也完成一些政府的职能。

比如金堂镇地区的袍哥首领贺松,以低廉的价格承包了屠宰、市场等税收,并以高价转卖出去,他还私设关卡,向过往的商贩征收布匹税、糖税等。

这就是当时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政府即使拥有税务部门,但仍不得不借助贺松这样的帮会分子,来帮助他们完成包税,这就说明袍哥会对于地方基层的威望之高。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情况。在1946年重庆选举第一届的参议员,参选者有五六十人都是袍哥会的成员,其他的参选者感觉前途无望,于是花费重金去请求袍哥退出选举,但袍哥始终“不为利所动”。这也可以看出,袍哥会与一般的帮派组织是有一定区别的。

还有一点十分有趣,即使是现代人所说的四川话中,都带有袍哥的痕迹,许多四川方言就来自袍哥的切口黑话,如“落教”就是守规矩的意思,“扯把子”就是撒谎的意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袍哥会对于川渝地区的影响之深远。

三、袍哥会能壮大的原因

袍哥会在初期本来是四川下层群众的一个组织,却逐渐发展成为无论是底层还是上流社会都有会众的强大的帮会。那么,袍哥会有什么强大的法宝呢?

袍哥的领袖一般是民间的中坚分子,有着领导的威信和作用,如果政府能将其好好利用的话,那么袍哥就绝不会是普通的帮会组织,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连国民党立法院院长孙科都说:“袍哥是一个有力的民众社团。”

从袍哥自身来讲,“义”字是他们贯彻多年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袍哥内部异常团结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条就是“不奸淫”,如果有会众触犯了这一条,是格杀勿论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求公众。在四川民间,特别是农村,如果两家产生了矛盾,打官司又是费钱、费力的方式,这个时候袍哥就会充当调停人的角色,无论多大的事情,都可以在吃茶的时候由袍哥会的“大哥”来评理,他们往往有一锤定音的力量。就这样,对基层地方的控制权,就慢慢由政府过渡到了袍哥会。

四、袍哥会的历史功绩

在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省是全国公认的出兵最多、出粮最多、牺牲最多的省份,为全国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切,都离不开袍哥精神的巨大影响。

1942年,袍哥会动员了几十万人,购买飞机去支援前线抗战。曾当过袍哥中的“大爷”的四川军阀范绍增,动员其手下的弟兄前往前线作战,率部击毙了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引起了日军的极大震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

袍哥们上战场,都是义字当头,同生共死,绝无退缩之理,因此作战能力十分强悍。由此也可以看出,袍哥与普通的帮派差别极大。

结语

袍哥在新中国成立后便被取缔,关于袍哥的传奇故事,也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袍哥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在国家如此强盛稳定的今天,“袍哥式”的江湖梦已然是不合时宜。不过,袍哥提倡的爱国精神、重情重义、信守承诺,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用一句袍哥中流传度极高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吧——“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