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六十)
康熙破格选他当状元,他却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中国历史上,“孝”是最被看重的品德之一,比如魏晋时期举荐官员就叫“举孝廉”,孝甚至要排在廉前面。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你连你的亲生父母都不孝顺,怎么可能爱老百姓?
因此,古代的官员如果父母去世了,就必须要回家“丁忧”三年,三年后才能回来继续做官。
不光官场如此,科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父母去世了,这科的考试你就不能参加了,等下一科再来,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状元。
那是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会试刚考完,上海考生戴有祺的家里就给他送信了,说他的母亲去世了,要他马上回去。虽然马上就要进行殿试了,但戴有祺也不敢停留,立刻就启程回家了。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朝廷也是有优待的,等下一科考试时,就不用再考会试了,可以直接参加殿试。
三年后,戴有祺重新回到了考场,发挥得不错,经考官们审阅,最后排在第二名。而第一名名叫吴昺(音同“饼”),这个人后来没什么名气,但有个侄孙很有名,叫吴敬梓,就是写《儒林外史》那位。接下来第三名杨中讷,浙江海盐人,第四名黄叔琳,顺天(北京)大兴人……就按这个顺序给康熙送了上去。
康熙那个时候正在练习书法,对写字好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而戴有祺就是一个写字非常好看的,所以康熙一看到他的字,就把他提到了第一名。
主考官张玉书小心地说:“皇上,戴有祺的书法虽然漂亮,但吴昺的文章水平要更胜一筹,您看看……”
张玉书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15年前,同样是这位康熙皇帝,把探花彭定求提拔成了状元,主考官说彭定求的字写的不好看,不适合当状元,结果被康熙训了一顿:“这又不是书法比赛,你管他字好不好看干吗?那不成了以字取人了吗?你看古代的朱熹、程颢程颐,他们的字好看吗?”
但是你也知道,随意更改规则是领导的共同爱好,15年前怒斥主考官“以字取人”的康熙,15年后又成了他怒斥的那种人。听起来很荒唐,但鉴于大家都是职场中人,就见怪不怪了。
就这样,字写得漂亮的戴同学,转眼从榜眼升到了状元。
到这里,康熙同志的神经还没发完呢,又说:“怎么前三名都是南方人呀?多不利于地域和谐呀!这样吧,第三名跟第四名换换。”于是,浙江海盐人杨中讷就被挤出了一甲。这也太儿戏了吧,但是……你懂的!
【戴状元花絮】
这位戴状元虽然字写得好,但命却不怎么好,考上状元不久,老爸就去世了,戴状元不得不回家丁忧。三年后,回到翰林院,正赶上能力考评,戴状元回家这三年净跟庄稼打交道了,哪还有什么业务能力,就理所当然地被评为了三等,不及格。
康熙虽然喜欢他的字,但那都是三年前的事儿了,人家现在早都转移兴趣了,正跟新一科状元胡任舆打得火热呢,哪儿还记得你是谁?于是,戴状元就被赶出了翰林院,给了个候补知县。
要是出去当个知县也不错,堂堂的一县之长,只要把脸皮磨厚点,当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比呆在翰林院强多了,但这“候补知县”是个什么东西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回家待业,等哪天哪个地方的县太爷空出来了,你再去上任。至于什么时候能空出来,又什么时候能轮到你,就看你的本事了。这个“本事”,主要有几大类,比如钱、银子、金子、信用卡、股票……
戴状元没什么本事,也看不到希望,就干脆辞职回家了。戴状元回家之后,盖了几间房子,起名为“慵斋”,过起了让现代人羡慕不已的田园生活。不过,戴状元对田园生活没兴趣,每天的工作不是发呆看夕阳,而是喝酒骂人,被当地的精神病院聘请了好几次。
不过,在戴状元的家乡,却流传着一个很牛X的传说,说康熙皇帝想他想得不行,接连下了三道圣旨,请戴状元回去当大官。但戴状元却牛哄哄地拒绝了,还把三道圣旨供在家里,路过的地方官别管多牛X,都得下轿进来拜拜。连这个小村子也被改叫“三道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改回去了。至于真假,就不做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