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家的钱去哪了?

昨天写完夏金桂“娘家硬气”,忽想起林黛玉也是独生女,也无兄弟姐妹,谁若娶了她,也几乎等于将来女婿和外孙可以把林家的家产同时继承,按理说也是相当硬气的双份嫁妆,但一提起林妹妹,大概没人觉得她有钱,反而第一印象就是凄风苦雨潇湘馆里寄人篱下自叹身世的弱女子,这是为什么呢?

黛玉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整部红楼一直在强调林黛玉的“寄人篱下”——是的,寄人篱下这个词几乎就是林黛玉的代名词,原文第二十六回,宝玉院里的小丫头佳蕙对小红说:“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黛玉的潇湘馆日常开销,是从贾母房里专门发放的,虽然看出贾母对外孙女的格外疼爱,生怕她受了委屈,但也可知黛玉自己并没有什么钱,是要每月靠着荣府贾母给她发月例银子养着的。

带着钱来投亲靠友和一穷二白来打秋风寄养可不是一回事,哪怕是自己亲外婆家,毕竟人性禁不起考验,贾母年事已高,活着时能护外孙女一日是一日,一旦离去,谁还会把这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当成心肝宝贝,每日人参燕窝地供养着呢?

但林妹妹为何竟一贫如此?不应该啊。

林家虽不及薛宝钗和夏金桂两家是皇商富贵,财大气粗,也不及贾家是公侯之家,又出了位贤德皇妃,位极荣宠,但也不是一般人家,否则贾母怎肯把她最爱的小女儿贾敏给林家?

林家是什么人家?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这就是说,林家祖上降等承袭过列侯这一爵位,至如海之父为最后一代。至如海时,林家祖宗荫福已尽,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好在林家比较牛,林黛玉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又任了巡盐御史,盐是国家垄断行业,巡盐御史是个肥差,即便不贪,油水也不会少,且林家“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这样高贵的出身和门第,不可能没钱,且不会是小钱,林家也是钟鸣鼎食之家,属于贵族阶层,林如海应该是妥妥的富五代。

说一个家族富贵,有两种含义,只富不贵那是商人,只贵不富那是没落贵族,而只有又富又贵才是世人眼中的世家大族,是天下望族。林家并没有坐吃山空,更没有因为有钱就不读书,自然是富贵门庭了,而这一切,离不开林如海的努力,区别于宝玉的“于国于家无望”,林家后继有人振兴家族,简直是贵族子弟的楷模。

与当时许多贵族纨绔子弟相比,比如贾府的年轻一代各种败家行为,林如海没有沾染任何富贵子弟的不正之风,反而勤奋刻苦,像普通寒门子弟一样实打实地从科举出身,用一己之力延续了林家的五世富贵荣耀,这样的好孩子,哪个看了不喜欢?不想把女儿嫁给他?所以当初贾母应该是给自己女儿贾敏挑了一个乘龙快婿,从门第来说,林家不及贾家富贵,但胜在科举出身,读书人家,书香门第,前途无量,从家族势力来说,贾敏当时算下嫁,林如海算是个潜力股。因为贾家到了第三代,除了贾政还读点书,其他儿孙们都指望不上,唯一有希望走科举入仕的人选,也就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宝玉的大哥,李纨的丈夫贾珠又英年早逝,林家是书香世家,贾家将贾敏嫁过去,应该是贾家主动示好,皆因林如海同学学习成绩好,全国前三名,天子门生,仕途前景一片光明,对帮助贾家弃武从文转型很重要。

当初让她投奔贾府,林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

可见并非因为林家清贫无力抚养而去投靠,虽然按照常理应该是父女相依为命,难舍难分,但林父却一为贾母年迈之人着想,爱女贾敏逝去无可挽回,好歹可以看着外孙女为伴,略缓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二为黛玉着想,生母已去,自己也无心再娶,家族又人丁冷落,不如投了外祖母去,不至于凄清孤寂。

既然只有这一个女儿,巴巴地送到贾府,虽然知道贾府也不差这几个钱,但按理说林家肯定是把黛玉的生活费也随了带来的,为了让孩子不受委屈,说不定还要多给一些体己私房钱给黛玉傍身,但从书中看来,基本上就是随了几个丫头婆子来,说得上名字的就是雪雁,最贴心的紫娟反而是老太太赏的——这里多说一句,老太太房里的丫头,袭人,晴雯、鸳鸯等,模样、行事、说话、品性,真是一个个连外面寻常人家的小姐也不输的,可见史老太君年轻时也是王熙凤一流人物,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啊。

回到林如海。

过去人们定亲早,大户人家更是早早就会把女子的嫁妆备好,江南民间有新生儿出生埋一坛酒于地窖,等子女成家时开封畅饮,这种酒名字吉利,寓意美好,生男即为“状元红”,生女即为“女儿红”,民间尚且如此,何况林家这种人家?

按理说应该早早会给林黛玉预备下嫁妆,林黛玉六岁丧母,自己女儿六岁了,母亲自己又染病不起,人之常情,不可能不为她提前准备,林父也非暴病而亡,来不及准备,书中原文第十二回,即贾瑞死后的这年冬底,两淮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原文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府,处理秦可卿后事,昭儿回来后对王熙凤回说:“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的灵到苏州去,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了。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的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也就是从冬底身染重疾,拖到九月初三去世,这期间当爹的怎么也会想着独生女将来的人生大事吧?好歹总有一笔嫁妆要预备的吧?

而林如海去世后,按照常理,大部分遗产也应该是留给黛玉,二则林黛玉母亲贾敏出嫁的时候,贾府还没走下坡路,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想来陪嫁也应该不少,贾母见到林黛玉后,哭诉:“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贾母毫不掩饰对女儿贾敏的疼爱,可知贾敏在家中的娇贵。那时候贾母管家,贾家经过两代荣国公超一品的实权高官,显贵至极。王夫人对王熙凤说:“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连王夫人都追忆贾敏当年的“金尊玉贵”的千金大小姐,她出嫁的嫁妆应该什么样?这些嫁妆除日用的绫罗绸缎,现金银两之类贾敏婚后日常损耗折旧,其余的头面首饰,古董器物,甚至房产地契,林家爵位比不了贾史两家,靠爵位死工资维持,就算林如海一个读书人不事生产经营,但毕竟无不良嗜好,不赌不嫖,身子骨弱,连续弦的心思都没有,花钱可见也有限,大部分毫无疑问应该也是留给黛玉的。

三则,林如海并非暴病而亡,从病重到去世,但奇怪的是,黛玉奔丧回来,好像经济状态并未有所改善,依旧还是靠着老太太照顾过日子,甚至一度还要靠薛宝钗的赠予,现代医学考证出来林黛玉经常咳嗽,最后咳血而亡,疑似肺结核,在当时是无药可治的,只能靠各种名贵滋补品调养,医药费营养费高啊,一般人家肯定负担不起,贾府这样人家,林黛玉也不好意思一直麻烦——可因为自己腰包里没钱,又只能麻烦,这就说得黛玉也太惨了点,一个公侯千金和前科探花的独生女,又没有败家的兄弟,怎么会这么穷?林家的钱去哪了?

书中借王熙凤算过账: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

这话说的意思很明显,林黛玉自己是没有从扬州带任何嫁妆过来的,如果有贾琏是陪着一起回去奔丧的,肯定经手,不会不知,可见林黛玉几乎真的是个无产阶级,她的嫁妆完全是靠着老太太的私房钱,这是家族中人都知道的事情。由于书中完全没有任何林如海给贾母托孤的描写,甚至林黛玉初次进府,都没有写林如海托黛玉给贾母捎封书信交代一下,后文也未见只字片语,看着竟是把女儿给了外祖母就撒手不管了,书中倒是写了江南甄家抄家时转移资产来贾家,但也未见有林如海移交过什么动产不动产过来给贾府,所以未敢妄揣。

还是那句话,林家的钱去哪了?除了林黛玉,还有谁可以分林家的家产?

书上说“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又说林如海“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也就是说,林家子孙不旺,也有几门堂族,有几房姬妾,而这些人在林如海死后,都是潜在的对林家遗产惦记的人。

林黛玉弱女不问世事,本性又轻于钱财,自然不会站出来争遗产,陪她奔丧的贾琏虽然是个爷们,是贾府的正派子孙,又是玉字辈子孙中最能办事的一个,身上捐了一个同知的身份,常被安排去平安洲办事,就是贾府营造大观园,主要也是他和贾珍等人督导办理,其实他的手里有很大的权限,只是因为王熙凤风头太大,人们常常忽略的他的能力,但毕竟只是个外姓的娘家哥哥,平日从他与凤姐相处也能看出为人不喜竞争,不强势,最重要的是还算有点世家子弟风范,到底做不来黑心之事,书中曾用贾雨村和他对比,见第四十八回原文: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可见“为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的事贾琏不屑为之,几把扇子尚且不屑,而且还是为自己父亲办事,为了一个堂妹妹的遗产去跟林家的亲戚族人翻脸?甚至姑父尸骨未寒,就图谋自家妹妹的遗产?就更不像贾琏会干的事情了。

一个不问世事,一个不屑不齿,即使林如海的遗产第一继承人毫无疑义是林黛玉,但经过几家堂族、几房姬妾的瓜分,在办理完了林如海的葬礼之后,当然不排除被贾琏顺手牵羊小贪一笔之后,到林黛玉手里的,可能就非常有限了,而黛玉不重钱财,在丧父的极度伤心之下,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此次离开很难再回来,想着反正自己花费有限,贾母又疼她,极有可能把这笔钱都送给众人,自己“担风袖月”潇潇洒洒地回到贾府。

从有钱来说,薛宝钗夏金桂都算得娘家硬气,从有权来说,贾迎春贾探春也都算娘家硬气,林黛玉娘家硬气吗?母亲侯门千金,父亲堂堂探花,官至御史,虽不算豪富,但也算清贵,可惜“心事终虚话”,这些娘家硬气女子的婚姻竟无一幸福,现代娘家硬气的女子婚姻要好一点吗?发家靠着妻子娘家硬气,发迹后一样喜新厌旧的男子,还少吗?

宝玉爱黛玉,敬黛玉,疼黛玉,为的是喜欢黛玉这个人,并不为黛玉娘家硬气或不硬气,他俩在一起很少提这些现实的话题,吵架也不会提,世人都觉得黛玉身子弱性情冷,不适合做妻子,这都是实用主义观点,宝黛自己知道他们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不,他们就是神仙,所以他们才能享受世俗人难懂的真情真爱,他们才能包容理解彼此的种种不合时宜的怪癖,黛玉再怎么爱哭爱闹作天作地宝玉从来不烦,宝玉再怎么顽劣不上进非主流黛玉都维护他,就像紫娟劝黛玉“世上王孙公子沙般多,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人生在世,能得一人如此一心对你,在他面前你做什么都可以,永远可以自在做自己,得遇奇缘,夫复何求?

本文参考:《贾敏留给林黛玉多少嫁妆?算一下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嫁妆就清楚》《红楼梦里,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到底什么时候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