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访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
“年少时,有人送了本<<倾城之恋>>, 一见倾心, 从此遇见张的文字就收集, 甚至别人写的,只要有关她的文字, 都拿了来当宝似地翻阅.”
三山:今天是作家张爱玲的祭日,本来应该重新写一篇,竟无从下笔,不说也罢,翻出10年前的旧作来应景,略改动,原标题为《身后寂寞生前名》。
这一天似乎被我推迟了很久,时间倒是对的,天色向晚,初秋的风,凉爽宜人,一切的繁华绚烂都已经过去,只能安静地,安静地走近.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前,常德公寓有些落寞,看周遭的滚滚红尘,它孤独而又清明. 门口悬挂的“张爱玲故居纪念牌”告诉我,就是这里了.
60多年前,张爱玲在这里生活, 写作, 还有恋爱.在这里一个年轻的女子写下<<传奇>>, 名动上海滩, 那时, 她才20出头,传奇的一生,也就此缓缓拉开序幕.
这里已经属于普通市民居住,谢绝参观,于是从后门悄悄上楼,这楼梯,60年前,张爱玲每天就从这里上下,也许大多时候坐电梯吧.电梯不是那种推拉的老式电梯了,早已经改良.也就只能想象一下文艺片里男女主人公分手的时候: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在电梯里徐徐上升的场景了.就象当年张刚认识胡的时候,很多次这样的相见,离别.
一层层楼,慢慢往上走,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年少时,有人送了本<<倾城之恋>>,一见倾心,从此遇见张的文字就收集,甚至别人写的,只要有关她的文字,都拿了来当宝似地翻阅.暗自惊喜人间竟有如此文字,别人万万不能学来,冷冷的文笔写热闹的俗世, 尤爱她的比喻, 绝妙出奇的心思每每让人回味,叹服.
后来央台湾的朋友帮忙买胡兰成的书,也只为他曾经是张心头的朱砂痣,床前的明月光.
爱情于她,不过是: 原来你也在这里.
来上海,大半因为张. 愚园路,常德公寓,一直在心里,总想着找时间来走走.而我一直,太喜欢的东西或人,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接近,而愿意远远地看着,想着,就这样在心里想着,已经很开心,而想到张也曾经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更开心.所以,不着急,我喜欢把最好的留到最后才慢慢享受,回味,张于我,也是.
她是喜欢上海的。
她人生的传奇,最华丽的那一章,就在这个浮华的城市上演,那么,我的人生,似乎也应该在这个城市度过一段岁月.
51号房间,就是张当年的住处了,那时她和姑姑住在一起.虽然是亲人,她们各自赚钱分摊房租水电费用开销,她敏感的爱着这个世界,而生活一直在用冰凉的事实教育她,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尤其是在经济上.
在美国的时候,她用自己写作赚来的钱照顾那个叫赖雅的男人,她冷漠而又极重感情,虽然她几乎一生窘迫,而她在赖雅最后的时刻,一直陪伴左右,做了赖雅的子女都没去做的事情.
文字的世界里,她绝顶聪明,生活中,她却似乎有些傻,从当年明知胡已经辜负她,不给她现世的安稳,她却依旧给颠沛流离的胡汇款----那可是她辛苦写作赚来的钱!
她的爱,不是一般的小儿女之恋,不是一般的人们能够了解! 站在紧闭的门外,忽然就很后悔自己这些年怎么没想过到这里来租房住上一段呢? 然后就非常羡慕现在住在这里面的人,真幸福啊!
以前只喜欢她的文字,那些奇巧的构思,渐渐大了,开始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的文字和她的人生,我一直觉得张是喜欢热闹和喧嚣的, 她在十丈红尘里缱卷着而又疏离着, 她的热爱奇装异服, 语言的标新立异, 刻意地要引人关注,总让我心生怜爱-----想起她阴影的童年,就象黛玉,每次做诗联句,必要苦心吟哦,拔个头筹,实在是希望有更多的关爱和喜欢----都是少人疼的孩子啊。
(张爱玲为《色戒》一书手绘插图,李安导演在电影里忠实还原这这个场景。)
楼梯的栏杆积满了灰尘, 有电梯, 有谁还会去走楼梯呢?
我来了,你已不在,我又要走了,而跟着我辗转流浪的那些你的书,那些有你的文字陪伴的岁月,从此被打包,尘封.
60年前的月亮,不知道是怎样的?
---三山写于2006年9月23夜里。
-完-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缓慢耐心管理财富。
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