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懒得做?学会这四点,让你“立即执行”不拖延

主播:大宝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9年8月14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立即执行术》。
这本书是由阿塔克斯销售集团董事长横山信弘所写。关于如何轻松启动一天的工作,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介绍过很多技术层面的妙招。然而不少人虽然了解了这些方法,但还是无法摆脱拖延习惯的心理因素影响。为此,作者探讨了造成这种“死循环”的三种思维噪音,并给出了改善策略。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帮你立即执行的4个心理认知,分别是:拖延弊端、纠结过程、三类“思维噪音”和改善方法。

『拖延弊端』
明明有些事“非做不可”,但你就是行动不起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提炼了拖延的三大弊端。
001 压力积累。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每个人肩上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不能立即行动解决问题或启动任务,“压力积累”是必然的。哪怕是个小任务,如果一直拖延,你肩上的担子就会愈发沉重,最终表现在你的急躁情绪和浮躁心态上。
002 辐射敷衍。
不要觉得一件事不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事情的敷衍态度是会辐射的。如果你没有给自己紧迫的时间,把事情做好的态度或决心也会越磨越少。带着这样的心态和意识做再多的事,也都难免有敷衍的感觉,工作质量也就下去了。
003 遗忘标准。
时间是遗忘的标尺,时间越久,忘得越多。在任务开始时,你已经思考清楚的标准、细节和流程,一旦拖延,上述内容就会逐渐从大脑流失。
这些就是隐藏在大脑中的拖延弊端,需要我们每个人警惕。

『纠结过程』
不能马上行动的人,他们的纠结主要来源于想太多。很多“思维噪音”经常潜入他们大脑的“工作安排”里,造成拖延。
比如,在做一项工作时,有人看到别人在玩手机,就会下意识地想“晚点做呗,反正有人在玩”;有人突然想到一项其他工作,也会产生“这件事不是现在必须做”的想法;有人突然被别人的交谈或外界的声音打断后,之前的做事意愿就被削掉了一大块。
这就是“拖延的常态”,如果没有马上做,造成了延误,原本不存在的纠结或者“思维噪音”,就会突如其来地出现。
“等等再说”“反正别人也没开始呢”“现在不做应该影响不大” ,这些脑内碎碎念会给人积攒负能量,久了就会以各种形式爆发出来。纠结不等于思考,纠结只是发泄情绪。在做事时,如果你的大脑产生了各种“碎碎念”,你是不可能立即执行的。
『三类“思维噪音”』
拖延一般会伴随三类“思维噪音”出现,它们分别是:“物理噪音”“否定噪音”和“联想噪音”。
物理噪音”很容易理解。别人大声打电话、室友肆意使用音箱、手机突然响起的铃声,这类杂音、吵嚷,都是物理概念上的杂音。你应该有这种体会,在嘈杂的环境下,很难集中精神工作。当然,它也会影响你启动一项新任务时的状态。
“这种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干这个真没劲。”“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个工作。”这些带有否定思维的念头,都是“否定噪音”。它能严重降低我们做事的意愿。
最后是“联想噪音”,它指的是任务开启前,你会通过一项工作浮想联翩,从而衍生出一些不必要的信息,让自己负担满满。比如,演讲前想到演讲失败后的窘迫,就不想练习了。联想噪音的关键是“如果”,这样的拖延者总会给自己假设各种情形,平添压力。
『改善方法』
既然我们清楚了三种思维噪音对“立即行动”的负面作用,那就要对症下药,解除它们对你的束缚。首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各种负面思维贴标签。
“好吵啊,我不想干了。”当这种脑内碎碎念出现时,我们知道这是物理噪音出现了,就要找到噪音源,并远离它。比如可以选择噪音很少的“时间段”,开启一个新工作。从物理噪音角度讲,清晨和夜晚都是不错的时间段。还可以给自己塑造安静的环境,像独立办公空间,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等,只要能减少物理噪音的方式,你都可以尝试。
只有大脑意识到,你才有修正的机会。当负面念头一出现,你就要给它们贴上标签:“否定噪音”出现了。你要意识到这些牢骚和抱怨不是思考,而是一些否定思维,它们并不利于让你完成工作。
我们前面讲,夜晚是解决物理噪音的好方式,但也是“联想噪音”的温床。因为在夜里,你一整天接触到的杂念、杂事、杂音,都会在你脑海中反射,做事时也会产生各种联想。因此,如果你经常在夜晚做事时,大脑却不知不觉想着别的事,那就说明你需要更改时间了。
总结一下,立即执行可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着执行者的思维、情绪和时机选择。如果你做事总拖延,容易被各种负面情绪围绕,那说明你真的需要停下来好好审视自己那些大脑噪音了,这会帮你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