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10克,多则60,沪上名医蔡小荪运用蒲黄的经验
I导读:上海江湾蔡氏女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传八世,历有二百余年,蜚声沪外,名闻遐迩。本文是七世传人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的经验,有其独到见解。(编辑/闫奇峰)
千虑一得话菖蒲——沪上名医蔡小荪运用蒲黄的经验
作者/周翠珍,指导/蔡小荪
沪上名医蔡小荪临诊运用蒲黄治疗妇科诸种血证,有其独到见解。吾有幸追随蔡师临床学习十余载,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深有体会。兹将蔡师经验作一简述,冀飨同道,启迪后学。
蒲黄,味甘、性平,甘缓不峻,性平无寒热之偏,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本经》:“利小便、止血、消瘀血。”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宋代《大明本草》始有“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的记载。明代《本草纲目》亦有同样叙述。因此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
然蔡师尤推生蒲黄。他认为炭剂是治疗月经过多的常用之品,在炮制方面必须存性,若成焦炭,难免损耗药效。从临床实践来看,生蒲黄的止血作用胜于蒲黄炭。据动物实验报道证明,生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其紧张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化瘀止血功能。
蔡师临诊用药每喜精简。主张药量不必过大,既要避免杯水车薪,又不能药过病所。唯蒲黄一药,用量灵活多变。处方时少则用10克,多则可达60克。随症斟酌,常据病情轻重缓急而定,使其恰到好处。一般化瘀止痛,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克;经量中或偏多而带有血块者用12~15克;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克。他指出,蒲黄一物而能多用,除其独特功能之外,实赖医者在临床上善于掌握运用也。剂量轻重不同,则功效大殊。他说:“只有辨证正确,用量、配伍得当,庶可获得预期效果。”
(一)血瘀经痛,活血为治
蔡师遣方用药精良。治痛经,蒲黄用量不必过重。用以化瘀去实,谓“女子经血虽以血为主,然其盛羸行止,无不由乎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不可须臾相离。若气血失调,运行不畅,就可造成不通则痛”。然痛经一证又以气滞血瘀为多见。蔡师认为,蒲黄一药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气血顺行,冲任调达,瘀去痛解。辨治要点,经行不畅,腹痛拒按,下块后较舒为特征。临床常见于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等。一般须在经前三天预先服用,使瘀块不易形成而排出畅通,效果方显。过晚服用瘀血即成,难收预期功效。
如曾治一内膜异位症患者,年47岁,已婚,1994年10月3日初诊。曾育二胎,流产4次,末次月经9月7日。既往经期尚准,每行始则量少微黑,第4天起色鲜有块不大,少腹进行性剧痛,每翻滚难忍,甚则昏厥,常需急诊。妇检右侧卵巢囊肿,似乒乓球大小,子宫后穹窿有数个黄豆样大小结节。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刻下:乳房作胀,烦躁易怒。脉细弦,苔薄微腻,舌质紫暗。证属肝郁气滞,宿瘀内结。经期将临,姑先疏肝理气,化瘀散结定痛。处方: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当归10克、丹参6克、川芎4.5克、川牛膝10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制没药6克、血竭3克。5剂。
药后三天,10月6日经行,量较畅,腹痛显瘥。原剧痛时需注止痛针剂,卧床休息,此次1天即缓,腹痛已能忍受。此后每经前三天预服该方5剂,调治4月,经痛逐月减轻而至消失,量亦正常。B超复查卵巢囊肿缩小,后穹窿结节消除。
又有少数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行腹痛剧烈,常伴有肛门跳痛,甚则大小便失禁之症状。蔡师谓:此症状为子宫、膀胱、直肠痉挛所致,应以熄风解痉为治。常用生蒲黄20克配虫药以解痉搜剔,每获良效。
如治一中年妇女,42岁,已婚,1993年1月16日初诊。育一胎,流产2次,末次月经1992年12月18日。平素经期尚准,经量中偏多,色暗有块,临则少腹剧痛引及肛门。近月来痛剧如刀绞,伴有小便失禁。妇检子宫后壁有结节,B超显示左卵巢囊肿3.5厘米×3.2厘米×4厘米,诊断为内膜异位症。脉细弦,苔薄质偏暗。证属瘀血内阻。治拟化瘀活血,解痉定痛。拟方:生蒲黄20克、全蝎4克、延胡索12克、制没药10克、制香附10克、怀牛膝10克、五灵脂10克、淡吴萸3克、花蕊石12克,5剂。投药4帖。
1月20日经行,量中较畅,腹痛显瘥,肛门掣痛未作,小便未见失禁。如此经前预先调治半年而告痊愈。B超复查,卵巢囊肿消失,结节亦除。
(二)血虚夹瘀,通涩并用
血虚兼有瘀血阻滞胞宫之证。蔡师喜选用生蒲黄与阿胶珠配伍,蒲黄用量一般在15~20克左右,阿胶10克烊冲。如临床常见产后恶露不绝一证。他认为,产后恶露排出较畅,一般2至3周即可净止。如排出过多,或逾期不止,色淡红质稀夹有小血块,为子宫复旧不全。生蒲黄除能缩宫止血,去瘀生新,促使瘀血排出外并能止血定痛,对宫缩不良、腹痛阵阵的瘀血性恶露不绝等,有良好治疗作用。阿胶,甘平,入肺、肝、肾三经,具有补血止血之功效,对一切失血之症,均有效。阿胶据现代医学药理分析,有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长的作用。阿胶与生蒲黄相配,使止血而不留瘀,补血而不滋腻,寓涩于养,动静结合,配伍巧妙,瘀去宫宁,血自归经。临床运用,每能应手取效。
如治一位新产妇女,1993年8月15日初诊。主诉产后35天恶露未净,日前始下血量增多,色淡红,有小血块,小腹阵痛,头晕乏力,腰背酸楚,面色少华。血色素70g/L。脉细,苔薄腻质淡,边有齿印。证属气血两亏,瘀阻胞宫。治拟补血止血,祛瘀生新。处方:生蒲黄20克、阿胶珠10克(烊冲)、炒潞党12克、炒当归10克、仙鹤草10克、益母草12克、川断肉10克、桑寄生12克,2剂。药后腹痛消失,下块较多,恶露显减未止,继服2剂净止。
(三)血瘀崩漏,通因通用
蒲黄长于活血化瘀,尤善通利血脉,故有止血固崩之功。临床上由于瘀血引起的崩漏屡见不鲜,缘瘀滞未消,瘀血不去,则新血不能归经,导致出血不止或量多如注有块。本着通因通用的原则,蔡师常重用蒲黄,取量可达30~60克,化瘀止血,寓通于涩。
如治李××,初诊日期1994年9月22日。生育一胎,人流2次,1994年6月曾因卵巢囊肿住院,施剥离术,术后少腹隐痛。出院后于7月22日月经来潮,淋漓不止。8月28日经刮宫后,血止十余日,又突然流血不止,且量多如注,有块且大。曾用中西药治疗,疗效未显。刻下,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疼痛略瘥,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精神疲倦。舌边紫黯、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弦。证属气虚夹瘀,胞络受阻。治拟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扶正之品。处方:生蒲黄30克、花蕊石20克、炒当归10克、丹参6克、熟军炭10克、炒党参15克、震灵丹12克(另吞)、炮姜炭3克、血竭3克,3剂。
9月25日复诊,块下更多,腹痛胀消失。再拟上法3剂,血块消失,经血自止。三月后门诊随访,崩漏未见反复。蔡师分析,此病人瘀象显然,恶血不去,血不归经,徒止何益!故予化瘀而止崩,方中重用生蒲黄30克,取其化瘀止血之功,震灵丹是蔡师治疗血瘀崩漏常用成药之一,因其有止血行血之功,血竭有散瘀行滞之力,又能止血定痛,为血瘀崩症必用之品,花蕊石化瘀止血,党参益气扶正止血,全方具有行中有止,攻补兼施,相得益彰,而达到止血消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