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叫李岩
说起来这段故事离现在不远,家有老人的可以回家问问,那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叫李自成的人造反了。
其实在那个年代,造反是潮流,是时尚,谁不造反谁遗憾,哪怕今天不造反,明天也会造反。为啥人人造反,这不是本文要分析的,我今天想聊的是另一种现象。
你说当时造反的都是什么人?看看名号:扫地王、鞋底光、八大王、过天星、整齐王、圣世王、瓜背王、一翅飞、镇天王、闯王······
我们再来回忆以前之前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名号:陈胜自称扶苏太子,张角自封大贤良师,黄巢自封大齐皇帝,韩山童都自称大宋小明王,对比之下我们就能看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真是非常的接地气。就因为这帮人没文化,所以他们一出手,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比明朝政府还大。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些起义领袖都是坏人。他们不是人民子弟兵,基本上是走到哪抢到哪悍匪。他们跟土匪最大的区别就是土匪有山头,起义军是流窜犯。所以说明末农民大起义一开始,根本得不到老百姓用户。谁要是听说起义军来了,赶紧回家先把值钱的东西藏藏,最好把人也藏起来,要不然会出人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发现一个问题,政府的税越来越重。最狠的是明明今年是个灾年,朝廷不思赈灾,收的税居然比去年还多。那还能活的了?老百姓一怒之下就加入了革命队伍,与其被朝廷抢劫,不如去抢劫别人。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李自成。李自成用今天一些网络暴民的话来说,是个鞑子。为啥呢?因为李自成是党项人,西夏李氏的后裔。要不说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没文化呢,就那李自成来说,祖上是党项人也不能承认啊。就凭他姓李,又是陕西人,那不现成的“唐朝王室后裔”么。这要是打起反明复唐的旗号,比什么闯王有煽动性吧。
就当时那些起义领袖当中,我们知道最终埋葬明王朝的,还是李自成。那么为什么会是李自成呢?因为他手下人多。为什么他手下人多?以为他最具有煽动性。为啥他最具有煽动性?那是因为当别的泥腿子还在瞎闹的时候,李自成集团已经有了革命纲领,这才是李自成脱颖而出的原因。
李自成没啥文化,理论上他也只有瞎闹的水平,所以一度被朝廷打的逃入深山不敢露面。李自成集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全靠了一个叫李岩的人。
别看李岩和李自成都姓李,但是基本上是两个世界的人。当年不闹事的时候,李岩是举人,属于上流社会的人。李自成是个驿卒,属于国家底层公职人员。这俩人的人生境界根本没有契合点,举人在中国古代社会,那是人上人。假如李岩和李自成一起到衙门打官司,李自成得跪在大堂上,李岩可以坐着。论素质,李岩怎么说也是知识分子,李自成就差远了。你想吧,中国的底层公职人员,越低级越牛逼。不信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哪怕是一个县城,县政府门口看门的,说话比省长都横。这要是让他们看了自行车,那还了得?不得上天啊。可想而知,李岩平时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形象,李自成是个咋咋呼呼不吹不舒服斯基的小临时工。
本来这俩人一个在陕西某驿站吃拿卡要,一个在河南过着富二代的日子。结果命运愣是让这俩不在一个维度上的人相遇了。
李岩的爸爸曾是山东巡抚,可惜的是那场明末著名的大清洗运动中,李岩的父亲被认定是阉党,削职为民。李岩虽然早早的中举,却一直没有做官。不过能做到省长一级的高官,你说他家里得有多少钱?所以即便是双规,李家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明末官场的腐败很严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不仅执行效率低,还很耗钱。崇祯帝很着急,因为国家缺钱。国家要是没钱,那就是死路一条。皇上拿过来户部的账本一看,每年的收入,压根不够支出,国家年年都是赤字财政。皇上很纳闷,年年税不少收,怎么国家就是没钱呢?国库没钱,政府还得应付庞大的财政支出。加税也不是立马就能变现,危机时刻大臣总是劝皇上开内帑。皇上觉得冤得慌,这帮大臣一个个不出钱,老让朕拿钱,全国那么多当官的,就朕一个人不贪污好吧。
明朝没有三公消费的拨款和政策,但是明朝驿站有官员变相三公消费的场所。皇上琢磨了琢磨,不行就裁撤几个驿站吧。毕竟这些国家机构中,只有驿站光花钱,成效又不大。
在首批裁撤驿站的过程中,李自成光荣下岗。李自成没活路啦,过去不发工资也能靠腐蚀国家根基活着。家里又没有地,李自成招呼一帮同事直接就反了。正好当时陕西闹灾,灾民们可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灾民饿极了可以吃人,那你说造反对他们来说叫个事吗?所以李自成革命的很成功,走到哪抢到哪,不仅有钱花,有女人睡,有肉吃,有马骑。关键是还有复仇的快感!跟着他的那帮弟兄,更是有享受报仇的过程。都他妈给你说了老子家里今年收成不好,交不起那么重的税,你们他妈的又是拆屋子又是打板子。这回行了,老子弄死你!
所以在明末农民战争的初期,压根谈不上革命,就是社会矛盾的直接体现。这帮人不会打仗,砸个县衙,琢磨个酷刑,抢钱财和女人最拿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经常有几千官兵追着几十万农民军满世界跑。不是官兵能打,主要是被农民军衬托的。农民军最怕谁?还真不是曹变蛟、祖大弼这样巨能打的人。曹变蛟那么猛,最后也是被人海战术打死的命。农民军最怕的是洪承畴、孙传庭这样带兵的读书人。这帮人别看平时拿的是笔杆子,那比拿刀的恐怖多了。尤其是洪承畴,没事就招安。等农民军投降之后,拉到后院就杀了。农民军永远看不透洪承畴下一步要干什么。
那一年李自成差点让官兵给灭了,只带着十几名骑兵逃进了深山当驴友。后来听说洪承畴去东北了,卢象升战死了,孙传庭下狱了。OK,我李自成又回来了。
李自成这次把活动地点定在了河南,因为正赶上河南闹自然灾害。李自成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朝廷不仅不会赈灾,还得加税。这就等于河南人民急切盼望着组织,只要李自成去振臂一挥,枪在手,跟我走。老百姓必然云集而响应,大家一起去参观河南的各级衙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自成见到了赋闲在家的李岩。
本来像李岩家里这样的成份,加上李岩家里现在的经济条件。那肯定是革命队伍镇压的对象。但是李岩不是朱常洵,所以守财奴朱常洵让李自成给炖了,李岩跟着李自成混了。
李自成不就是要钱吗?李岩把家当全给了李自成。完了李岩也成了无产阶级,只能加入革命队伍了。李岩跟那帮老粗不一样啊,那帮老粗吃完午饭只要不饿,就不会想晚饭的事。李岩和李自成聊聊,抢劫也不能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营生啊。怎么样才能和朝廷分庭抗礼,而不是被朝廷的正规军杀成旅游团呢?李岩给李自成制订了革命纲领。对于李自成来说,这一切太新鲜,太震撼,太挑不出毛病。从此李自成打出了“均田免粮”的旗号。
老百姓可不含糊,一听这边均田免粮,那就跟着李闯王混。然后李岩写了很多口水歌在民间流传,让大家很快都知道了人民的大救星李自成的存在。李岩还告诉李自成,对于明朝贪官,不能一味杀戮。为啥呢?真要成大事,靠这帮粗人是不行的,得吸纳知识分子。明朝官员都是什么状态的呢?也就是当时没有美国,所以他们的老婆孩子以及存款送不出去。其实他们都是能捞就捞,肯跟着朱明王朝陪葬的没有。谁当皇帝跟他们没关系,他们跟朝廷也不是一条心。从此以后,李自成的起义军,就成了革命军。李自成的起义,也从抢劫变成了革命。
到后来,明军发现李自成的部队了不得了,也会列阵,也会用火器,甚至颇有韬略。咋回事?李自成变文明之后,不少中下级军官也带着队伍投奔李自成了。李自成现在不杀官,而且跟着李自成多少能抢点,跟着朝廷可很久没发饷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无论是曹变蛟、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左良玉,谁剿匪都不觉得这帮匪徒的战斗力有多强,无非是狡猾狡猾滴,要么诈降,要么藏进深山。但是从河南出来的李自成就不一样了,官军发现根本打不过这样的部队了。别说像过去那样几千官兵撵着几十万农民军跑了,现在就算官军人数比李自成多,也打不过李自成了。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作用,哪怕是在后来李自成被定性成反贼之后,在民间传说中,李自成的形象都不太坏。再看看张献忠,在四川大屠杀的时候先从读书人杀起,成了一代变态杀人魔。
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达到了人生巅峰。这时候的李自成再也想不起李岩的金玉良言,憋了那么久没抢劫,这日子还是人过的吗?动手!
一时间北京城变成了人间炼狱,那恐怖程度一点都不亚于1937年的南京。李岩一看李自成这是疯了,就算是高大清洗,也得见过之后啊。现在正是该搞统战的时候,急着搞清洗是会出事的。
关键是李自成不是政治家,他就是个驿卒。对他来说造反就是为了钱,现在钱到手了,而且是超出他想象的钱到手了,还讲什么政策?回家乡买地买牛是正事。
就这样,李岩被李自成杀掉了。失去李岩的李自成迅速败亡,在九宫山被一个农民用锄头刨死了。当然也有人说李自成出家了,那基本上是胡扯。李自成文盲加流氓,让他出家不如让他死。以他的性格,绝不会一辈子当和尚的。他是那种宁愿落草都不愿意出家的人。
李岩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跟着朝廷没饭吃,跟着革命党也活不成。最终造就了有本事的读书人诸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人都跟了清廷。别管洪承畴死后是不是进了贰臣转,不得不说在清朝的崛起过程中,范文程是清廷入关前的教父,洪承畴是清廷入关后的教父。
史可法死了,什么都没留下。洪承畴降了,改组了一个落后民族,尽可能的延续了中华文化。李岩如果提前知道了李自成要杀他?将会何去何从呢?我想他变不成史可法。这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宿命,或死于朝廷,或死于流贼,或死于清军,或投降清朝。死总是很简单,难的是活着而又想做些什么的人。还是记得那是元朝初年的时候,一帮读书人企图改变元朝的结构,玩了命的同化太子真金。也记得那是明朝初年的时候,一帮读书人围绕在太子朱标周围,企图一改朱元璋的残暴统治。这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人,本身价值要比文天祥、史可法大得多。
能做些什么,或许是我们最该去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