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阴权谋:上台之后,威望不够怎么办?刨前任祖坟!不计代价!

原标题:赫鲁晓夫为什么全盘否定斯大林?

赫鲁晓夫以《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真实用意,在于树立自己个人的威望,达到快速集权,并成为世界共产主义的领袖。为达此目的,赫鲁晓夫不惜将毁灭整个苏联政权的合法性作为筹码,用以要挟苏联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

(赫鲁晓夫成为苏共首脑)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成为中央委员会排名第一的书记,但此职务的权力仅集中在宣传和意识形态上,是一个虚职,赫鲁晓夫对此并不满意,然而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是斯大林去世前为平衡各方势力而提拔起来的。赫鲁晓夫长期外放,充任地方官,在莫斯科经营时间不长,因此实权都被掌握在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手中。尤其是贝利亚,他掌握着秘密警察部门,在斯大林时期长期充任二号人物。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朱可夫等人都非常忌惮贝利亚掌握的秘密材料,他们很快就结成了同盟,发动了突然袭击,将贝利亚解职并处决。

马林科夫主管经济,赫鲁晓夫则发挥了他在斯大林时期的特长,主抓党务。赫鲁晓夫谙熟权谋斗争,斯大林去世仅1年,赫鲁晓夫逐渐赢得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米高扬等人的支持。在1955年2月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赫鲁晓夫解除了马林科夫的总理职务。

此后,赫鲁晓夫的竞争者只有莫洛托夫了。在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之前的1955年底,苏联政治环境开始松动,数以千计的政治犯从古拉格劳改营中被释放回家。在苏共党代会之后,平反政策落实的人数已达到了几十万人。在搜集材料、促使重审案件和释放犯人的工作中,赫鲁晓夫发挥了带头作用。这些人不是普通的罪犯,多数是社会精英,在平反后很多人走上的领导岗位。毋庸置疑,赫鲁晓夫在这些平反的人群中赢得了声望,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基础。

(否定斯大林给了赫鲁晓夫正义性)

赫鲁晓夫曾与莫洛托夫商量过,要调查并通报斯大林的罪行,这引起莫洛托夫等人的反对。赫鲁晓夫此时已经大权在握,然而在共产主义阵营中,斯大林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赫鲁晓夫即使取得了苏联的领导权,却继承不了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里的威望。这种威望的建立,是通过战争胜利、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政治斗争等领域30多年积累的成果。赫鲁晓夫当时已经60岁了,他等不及了,他需要改弦更张。

在缺少足够论证的情况下,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25日党代会结束后,代表们突然收到通知,参加了一次事先没有计划的秘密会议。

在“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中,赫鲁晓夫情绪激动的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猛烈抨击了他农业政策带来的灾难,还攻击了他军事指挥上的无能,并在最后表示要重新回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来。

当时的苏共中央有40%的人都是斯大林时期提拔上来的,赫鲁晓夫借打“个人崇拜”而全面否定斯大林,不可否认是赫鲁晓夫在评估自身政治能量已经可以控制住局面,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而提出自己的施政主张。斯大林威望有多高,那么否定的代价就有多大,赫鲁晓夫的收益就有多好。然而赫鲁晓夫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能量,也低估了斯大林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影响力。

(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仓促)

斯大林此人非比一般苏联领导人,他是苏联工业化、卫国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决策者,苏联在列宁手中诞生,却在斯大林手中成长为世界霸权,实际上,是斯大林给了苏联统治合法性。列宁在位时间不长,且都是战乱时期,列宁最大的贡献在于理论建设。斯大林在位30年,他奠定了苏联政治生活的各种准则以及苏联人对社会价值准则的反射式认同。这种认同是斯大林用了数不清的鲜血换来的,期间苏联社会矛盾曾长期尖锐。如果不是卫国战争的爆发,希特勒帮助斯大林塑造了统帅的光芒,掩盖了这些社会矛盾——战争期间,很多苏联精英分子在劳改营里期待着斯大林能够点将到他,已经尽释前嫌——斯大林主义的路径也终究因为国内外敌人众多而难以坚持下去。

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一般就有三种:

1、神意、宇宙秩序、绝对观念。如“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等。

2、人的契约,如公民选举、公民对宪法原则的同意等。

3、对价值准则的反射式认同。

斯大林时期,通过高压手段,并且恰到好处地遇到了卫国战争作为检验斯大林主义的成果,完成了苏联社会对价值准则(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反射式认同,并且将这种认同通过革命输出的方式,在全世界掀起了革命浪潮。

苏联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实际上是在烽火连天的二战中建立起来的价值准则,因此斯大林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等同于苏联的合法性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行为,是以他为首的苏共在长期的政治生活中,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看得过于轻松,认为是理所当然。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赫鲁晓夫作为当权者,为既非民选,又非神授,其合法性只能系于对前任的继承——无论是“接班人”,还是“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都只能在前任的基础上存在,否定前任就意味否定自己。

赫鲁晓夫错误地认为苏联政权的合法性可以推倒重来,从列宁主义重新出发,建立起一套赫鲁晓夫式的国际共产主义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领袖,现实让赫鲁晓夫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

秘密报告做出后,立刻就在苏联国内和国外引起了重大反响,美国中央调查局以其政治敏感性,连夜研究赫鲁晓夫的报告,并将之登在新闻的头版。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爆发了打砸抢等暴力活动。

赫鲁晓夫虽然一意孤行,然而在国内并非没有支持者,那些在斯大林时期被迫害,被赫鲁晓夫平反的这些人,成为了赫鲁晓夫的同盟,这是赫鲁晓夫敢于“揭盖子”、“捅娄子”的最大本钱。即使一切都乱了套,有这些人的支持,苏联的基本面是可以维持的。

赫鲁晓夫以动摇苏联国本的方式,使自己获得了改革者正义的形象。为了继续打造这样的形象,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有利于民生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提升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不过,由于这场报告对苏联国本的动摇,使得苏联政权不得不用有效性来代替合法性——即此政权是眼前现实,别无选择,人们因此只有服从。有效性并不等于合法性。

(赫鲁晓夫提高苏联人生活水平)

一个具有有效性但缺少合法性的政权可以存在,甚至还能维持相当时间,这取决于有效性的程度。对仅仅基于有效性的政权:

1、公众会无止境地要求其有效地承担一切责任和解决一切问题;

2、一旦有效性下降,社会不服从马上就会成正比地上升。

合法性却是相反,它往往不是在有效性强的时候体现,而是在有效性不够的时候体现。有效性获得的是服从,合法性获得的却是忠诚。

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他们也只好通过否定前任来获得政治有效性的服从,而其施政,也只能在无休止地应对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中撑着度日,直到苏联经济增长停滞,社会矛盾大量增加。此时,苏联政权已经没有合法性来获得公民的忠诚来共渡难关,只好选择了自我解体终结了这种难堪。

所以,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忽视政权合法性的突然袭击的做法,使得苏联政权的根基被动摇了——苏联解体,始自赫鲁晓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