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比明清紫禁城大2.4倍的宫殿,唐代大明宫漫谈

  • 引子
大明宫,是大唐的大朝正宫,位于唐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大明宫总面积为3.42平方公里,是隋代大兴宫的1.78倍,更是明清紫禁城的4.8倍!(标题应该是大3.8倍。无法修改~)
前文小编说过太极宫从玄武门,到凌烟阁,唐代太极宫漫谈,现在聊一聊大明宫。
  • 大明宫名字的来历
“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
宫殿的取名,用《诗经》的典故是常有的事儿。比如汉代的未央宫,“未央”出自诗经《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大明宫和未央宫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激励和鞭策。
大明宫的来历还近乎野史的传说。
施工夯土地基基础时,人们从工地上挖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博学的魏征说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国运的兴衰。大明宫竣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有宝镜镇守,正大光明,忠奸可辨,大明宫由此得名。
后世的官府大堂都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寓意也来自于此吧。
长乐未央,明镜高悬。只可惜欢乐有终,明镜也难辨奸与忠。再好的寓意,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起作用的终归是人,是江湖。
  • 唐太宗一建大明宫
唐代建立之后,汲取前代教训,比较节俭,长安和洛阳的宫殿也都沿用隋朝的旧殿,没有大规模修建新殿。隋代的大兴宫在长安,只是改名为太极宫,继续使用。
但是太极宫所在的位置,地势较低,夏季比较湿热,所以皇室每年夏天都去渭北的九成宫避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七月,李世民邀请太上皇李渊一块儿区九成宫。但是自从玄武门之变以后,太上皇心里始终不痛快,兄弟反目,爱子被杀,自己也被迫退位,只剩痛苦了,还怎么痛快!李渊知道隋文帝杨坚就是死在九成宫,心里有了芥蒂,怕自己重蹈覆辙,就不太想去。
九成宫,熟悉书法的朋友肯定知道欧阳询的名作《九成宫》。
小编也曾下功夫临帖。可惜一会儿欧,一会儿柳,一会儿赵,一会儿隶,没个长性,没啥长进。翻翻字帖,果然有皇帝避暑的记录。九成宫就是隋代的仁寿宫。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
太上皇不去九成宫,急坏了唐太宗。御史马周献策,在长安城内为太上皇建消夏宫,以表示皇帝的孝道(如果大家熟悉典籍,就发现大臣的奏章经常有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治天下”的套话,取决于自己想说啥)。太宗觉得有道理,就开始营建大明宫。开始还叫永安宫,第二年改名大明宫。可是工程浩大,还没怎么建,第二年李渊就去世了,工程也停顿下来。
  • 唐高宗二建大明宫
唐高宗李治在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决定继续修建大明宫。
这么大的工程,花费肯定不菲。初唐的国库还不是太充盈,所以加收了关内道15州的率口钱,还在龙朔三年减了所有京官一个月的俸禄,来筹措经费。
宫殿建成之后,大明宫又改名为蓬莱宫。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蓬莱宫又改名为含元宫。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又恢复了大明宫的本名。
李渊和李世民都去世了,按说年富力强的李治,不应该再乱花钱建新宫了。他为什么要建大明宫?
原来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太好,风湿经常发作,需要离开潮湿的太极宫,找个干燥的所在。
还有个原因,和武则天有关。
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在太极宫害死了高宗原配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虽然强势霸道,但内心还是有点是非观的,梦里心虚无比。经常梦见王、萧二人惨状,所以不敢再住太极宫,于是乎吹了枕头风让李治再建新宫。
武则天
其实从宏观的政治情况来看,大唐自贞观之治,逐渐兴盛起来,也有必要建个规模更大的宫殿来显示国力,再“蜗居”在隋代旧的太极宫,未免太寒酸。
大明宫含元殿建成之后,唐高宗就开始在大明宫听政。之后的200多年,大明宫都是唐朝主要的朝会之处,也成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重大。
  • 谁设计了大明宫?
 
大明宫的设计者史书没有记载,古代对于建筑师还没有任何概念,只有工匠。在大明宫营造期间,担任将作大匠一职的人,是大画家阎立本(《步辇图》的作者)。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设计和营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凡西京之大内、大明、兴庆宫,东都之大内、上阳宫,其内外郭、台、殿、楼、阁并仗舍等,苑内宫、亭,中书、门下、左·右羽林军、左·右万骑仗、十二闲厩屋宇等,……凡有建造营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
阎立本的《步辇图》
阎立本父子三人深谙建筑之学,可谓家学渊源。父亲阎毗为隋朝的殿内少监;兄长阎立德曾先后担任唐朝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并设计了翠微宫、玉华宫以及唐太宗的昭陵。阎立德去世后,阎立本继任其兄之职,任唐王朝的将作大匠。
  • 大明宫的建筑设计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门前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馆。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大明宫平面图
龙首山北面为后庭,地势低洼,引龙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即太液池。大明宫后庭区的规划十分注意地理位置的选择,避免后宫区域再次发生像太极宫后庭“湫湿”的失误。
天子寝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山高地上;皇帝于后庭理政和宴请群臣的场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龙首山高地上。
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势广阔低平,则安插一些游艺的场所和太液池的附属景观,如拾翠殿、跑马楼、斗鸡台等等。
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
大明宫虽然规模远远大于太极宫,但从建筑理念上沿袭了很多太极宫的模式:
一、前朝后寝(这也是《考工记》的格局);
二、中轴对称;
三、三大殿和寝宫制度;
含元殿相当于承天门,为外朝;
宣政殿相当于太极殿,为中朝;
紫宸殿相当于两仪殿,为内朝;
蓬莱宫相当于甘露殿,为主要寝殿。
四、多重宫墙防卫体系;
五、庭院布局。
  • 大明宫含元殿
大明宫中最宏伟的建筑就是含元殿,它是大明宫第一大殿,也是当时整个长安城中的最宏伟的宫殿,经常举办各种国家仪式和典礼。
含元殿建在龙首原上,殿的基础高四丈多。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置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为龙尾道。台顶又建了两层殿基,下为陛,上为阶。周围都有精美雕刻的石栏杆环绕。
殿建在最上层的台基之上,是重檐庑殿顶建筑,宽度五十八米,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周遭为进深一间的回廊,所以下檐为面阔十三间,进深六间。
含元殿合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没有为了追求平整而降低建筑的标高。含元殿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皇帝御极之情得以舒展,大唐雄风在斯矣!
  • 大明宫麟德殿
 
后宫最有名的宫殿就是麟德殿。它是大明宫中最大规模的别殿。
麟德殿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所以得名麟德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宴乐和接见外国使节之处。殿基础用夯土筑成,四壁以砖包砌,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米。
麟德殿总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周遭有回廊环绕。
 
  • 大明宫遗韵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这是大明宫第一次被毁坏。
黄巢起义平息不久,对包括大明宫在内的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这是大明宫第二次被毁坏。
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这是大明宫遭受的第三次毁坏。
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真个是对大唐全然不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除砖石类建筑物以外,所有的木结构建筑荡然无存。这是对大明宫的第四次焚毁。
朱温
五代乃至宋代,大明宫的晚唐遗物或被当地官府征用,或被附近居民拆走盖房,所剩无几,只有些许柱础,诉说着大唐长安大明宫曾经的辉煌。
大明宫遗址(石柱础可见)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土木君哥原创
  •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卷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孙大章
中国建筑之谜(张剑光 邹国慰 周志明2012)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诗经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步辇图,阎立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