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诊断“精神病”,父亲痛苦万状:要是学习跟不上,将来要走很多弯路……
一觉醒来,我看到上一篇文章《麦家谈儿子的青春期:陪伴他,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的评论区异常热闹。
不禁感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天下无不焦虑的父母!
尤其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父母——
就像一个牵着懵懂却愤怒的孩子赶夜路的人,眼前的黑暗令她不知所措,可她心里更担忧的是黑暗下的沟沟坎坎、坑坑涧涧、躺在道上的石头、横在前路的高墙会伤着自己的孩子,但却无计可施。
著名当代作家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青春期都不好过,而父母能做的,只有陪伴他。如果他愤怒地甩开你的手,那你就跟上他的脚步,和他肩并肩一起走,直到看见曙光。
一位网友说道:“麦家那句‘我相信,他现在不给我的爱,将来会加倍地还给我’让我看见了希望,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
是啊!那天我给闺蜜看麦家在《朗读者》中聊儿子青春期的这段视频,她也说:“麦家的讲述救赎了濒临绝望的我”。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于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泛指9-16岁),我们看见的那些“问题”,往往不是被解决好的,甚至也不是被理解好的,而是被陪伴好的。
那么,已经“生病”的孩子怎么办呢?
《少年说》节目中有个叫惠子的女孩,她曾经患有癔症,这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在人群中,我像个异类”。
她坦言自己从小就很不适应学校生活,进入初中后,更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假在家两年,有了医生“建议加强锻炼”的金科玉律,惠子便沉迷于跑步,每天六点起床,狂奔几公里。
惠子妈妈看穿女儿的颓废,理解她不过是想通过跑步来逃避学校,于是给了女儿最坚实的心安:“无论你愿和韩寒一样退学,或者像郑渊洁的儿子一般在家念私塾,我都尊重你的选择,绝不强求。”
惠子妈妈把亲友好心的劝诫和世俗的非议抛诸脑后,为了孩子的那一份从容,她不在乎自己是否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坏”妈妈,只是不求结果的守候着女儿成长。
“你从未要求我做得多好,只希望我开心就好!”
“妈妈,谢谢你愿意理解我!谢谢你接受我的不同。”
“青春本来就有很多样子,有拼搏的样子,有奋进的样子,但是也可以有不羁,也可以有叛逆,也可以有与众不同,为什么非要千篇一律呢?”这位神仙妈妈如是说。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父母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不是倾注了无尽的爱与期待呢?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生而不同,你是否会感到痛苦、失望,甚至想要放弃她算了?因为她可能注定一生都无法企及一个普通孩子轻而易举便能完成的事,她甚至可能成为了父母一生的负累,这样你还会爱她吗?
头脑一热说出“只要你开心就好!”也许不难,但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恐怕非常人所及,毕竟过程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这位妈妈做到了,她不在意孩子眼下的成绩,上什么高中,上什么大学,而是思考如何让孩子获得灵魂自由,开心地享受人生。
是她赋予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生命的底气,让她终于战胜自我,重返学校,并且勇于面对镜头向所有人宣告自己苦痛的过去,并大声喊出对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