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湖南机制卷烟

  烟草在线专稿  民国时期,湖南机制卷烟主要集中在长沙,其他各地区虽有一段手工卷烟的发展过程,但机制卷烟甚少。

  湖南机制卷烟始于民国16年(1927)。当时长沙工商界人士彭虞阶,为振兴实业,发展民族卷烟工业,集资2万银元,成立华昌烟草公司,在长沙上碧湘街开设湖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厂——华昌烟厂。从上海购置卷烟机一台,配有切丝机、磨刀机、压梗机、烘丝机等设备,修建厂房,雇工200余人,雇请上海技师,从河南、贵州等地购进烤烟,生产机制卷烟。当年投产出品“美曼丽”牌香烟,日产卷烟5万箱左右。产品问市,市民争相购买,销路甚广。为此垄断湖南卷烟市场的英美烟草公司视其为眼中钉,他们除将外烟廉价倾销外,还将华昌烟厂生产的卷烟收购销毁。此时加上国内军阀连年混战,捐税繁重,华昌烟厂本小利微,经营三年,亏蚀殆尽,于民国19年(1930)被迫停产。抗日战争爆发后,彭虞阶于民国29年(1940)把搁置10年的卷烟设备运至邵阳双江口恢复生产。次年迁回长沙望城坡,添置部分卷烟设备,雇工500余人,扩大生产,日产卷烟15箱左右。产品运销到西南各省,产销甚旺,最多雇工达千人之多,民国32年(1943)更名为复兴烟厂,是抗战时期省内一家较大的民营企。翌年日军侵占长沙,该厂迁到宁乡黄材和桃园陬市等地进行“游击式”生产。

  抗战胜利后,复兴烟厂迁回长沙黎家坡,更名为联兴烟厂;扩大厂房,增添设备,拥有卷烟机6台,固定职工800余人,日产卷烟10至20箱,产品的档次逐步提高。该厂即成为全省卷烟行业第一家大烟厂。原手工卷烟的华中烟厂业转为机制卷烟厂,在外迁途中,购置了2台小型卷烟机,民国35年(1946)迁回长沙后,在长沙大王家巷原址扩建厂房;从青岛购回一台日产7万支的小型卷烟机,随后又增添2台“永进”式卷烟机,日常机制卷烟10来箱。民国36年黄志新等人,集资在长沙上碧湘街开设欧亚卷烟厂,拥有卷烟机5台,上下式切丝机1台,雇工300余人,出口“桃花江”牌卷烟,旺季日产90大箱,是新建较大的卷烟厂之一。在民国36至37年间,长沙市先后有一批中小机制卷烟厂相继开业。最多时达到27家,形成长沙市工商界一个大型行业。

  民国时期湖南机制卷烟除长沙外,还有晃县和岳阳县2处,各有3家小烟厂。晃县龙岗烟厂由手工卷烟转为机制卷烟,有卷烟机2台,还创办亚细亚和球2个烟厂,有小型卷烟机各1台;民国37年(1948),亚细亚与环球合并,不久由于原料奇缺而停产。民国36年,岳阳县先后创办超群烟厂和建华烟厂,都是小型卷烟机,年产量1700大箱左右。建华烟厂于民国38年关闭,湘阴县于民国37年在瑞麟手工卷烟工业社的基础上,合资开办仁记瑞麟工业社,用手摇卷烟机生产,翌年三月歇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