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省联考考试模式的另一种思考

2021年1月23—25日,采用“3+1+2”新高考模式的广东、江苏、河北、湖南、辽宁、湖北、重庆、福建等八省市进行第一次模拟联考,这也是新高考在考试、录取等方面进行的首轮“预演”。

所谓的“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即在物理、历史中所选的一门首选科目,“2”即在生物、地理、化学和政治中所选的两门再选科目。

八省联考必选与自选科目试卷命题方式有所不同。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为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题。

八省联考各科考试时长有所不同。

(1)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即两个半小时;

(2)数学和外语(含英语、德语、日语、法语、俄语等)2门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3)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八省联考各科计分方式有所不同。

(1)“3”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选科目,每门满分150分,按卷面原始分计入总分;

(2)“1”即物理或者历史中的一门首选科目,满分100分,按卷面原始分计入总分;

(3)“2”即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中的两门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按等级赋分方式折算后,计入总分;

(4)“3+1+2”总分合计750分,其中“3+1”共550分按卷面分计入总分,“2”共200分按按等级赋分方式折算后,计入总分。

毋庸置疑,八省联考意义重大,其考试模式肯定经过反复斟酌、多方调研,但作为新高考的一种新的探索,仍存可供商榷之处,比如考试时间安排(如下图)。

不少考生反映,第一天考语文数学,时间安排非常合理;第二天考物理/历史、外语,虽然与常规考试时间略有差异,但也可以适应;第三天的考试安排,就非常不适应了。

首先,选科不同,进场考试时间不同。选物化地或史化地的考生,第三天上午8点半开始考试,紧接着11点又开始考试;而选物化生或史化生的考生,第三天上午8点半开始考试,考到9点45 分,要一直等到下午17点才开始最后一门考试。

其次,选科不同,考试结束时间不同。选物化地或史化地的考生,第三天上午12点15分就结束考试了,而选了生物学科的考生,要到18点15分才结束考试。

最后,生物科考试时间太晚了。17点开始,18点15分结束。

不少考生反映,选科不同,进场考试的时间与考试结束的时间均不同,缺乏规律性,容易增加记错考试时间的几率,也不利于身份查验、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还有可能会影响考生候考的情绪。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

如果参考原有的高考模式,把“1+2”首选与再选科目组合成选科综合卷,也就是把六门选科按现有选科模式组合成12份综合卷,其中物理选科6份综合卷,即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地、物生政、物地政综合卷;历史选科6份综合卷,即史地政、史地生、史地化、史生化、史生政、史化政综合卷,考试模式改为语数外+选科综合考试模式

按照这种模式,时间安排更有规律。

考试时间变为2天,即第一天9:00-11:30语文,15:00-17:00数学;第二天9:00-12:00选科综合,15:00-17:00外语。

考试场次大大减少。

以某考点为例,共有考生850人,其中物理选科680人,物化生320人、物化地161人、物化政49人、物生地94人、物生政16人、物地政40人;历史选科170人,史地政62人、史地生18人、史地化24人、史生化20人、史生政20人、史化政26人,以30人每考场计,语数外考试需29*3=87场次,选课综合考试物化生320人11场次、物化地161人6场次、物化政49人2场次、物生地94人4场次、物生政16人1场次、物地政40人2场次、史地政62人3场次、史地生18人1场次、史地化24人1场次、史生化20人1场次、史生政20人1场次、史化政26人1场次,总计34场次,总计121场次。

按八省联考模式,考试时间为3天,所需场次更多。语数外考试需29*3=87场次,光物理选科就需要不少于23场次,历史选科不少于6场次,加上其他四门学科,总计所需肯定远远超过121场次。

选科综合组卷工作也不困难。各科仍然自行命题,只需要在命题结束之后,把6套试卷组合成12套选科综合卷,这应该没有什么困难。

综上所述,“3+选科综合”考试模式,考试时间安排更有规律,不存在不同选科考试时间不同的差异,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此外,“3+选科综合”考试模式,更方便考生记住考试时间安排,也利于考试组织与管理方各项工作的开展。

最后,“3+选科综合”考试模式,时间缩短为2天,所需考场数大大减少,效率更高,更为节省。

改革,从来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希望每一种思考,都能为改革添砖加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