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国际巨头的中国品牌 真的很可笑吗?

最近老家的亲戚买了辆新车,长安CS75,他告诉我,在老家这种车很多,因为很多老司机经过比较后,都认为这款车性价比十分不错。同时,也有很多人买更便宜的CS35,他也十分推荐。

这让我陷入一种混乱,自我感觉一线城市的生活一直是优越高雅的,但这会突然间发现并不如二三线城市活的实在真实,在我们摇号时,人家已经换上了SUV。事实上,我们一线城市的很多人,容易养成一种思维,就是只认国际品牌的思维,比如手机必然是iPhone,电视必然是索尼,车必然是合资车……一句话,不给国产品牌以机会。

曾经国产品牌也说,我们是民族品牌,大家多多支持我们吧,现在也不说了,因为“国际品牌固定思维者”会说这是国产品牌为弥补质量不好所打的感情牌,所以国产品牌也不说了。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你说你自己好是吹牛,不说则是心虚,总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

那么宣称要挑战国际品牌的国产企业们,真的就很可笑吗?

先看看华为,最新的数据是其在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榜上排名第88名,苹果第一,三星第七,这么看来华为的挑战似乎很可笑。但需要看到的是加速度,华为比去年上升了6名,并且再继续追赶。而对于科技领域,重要的是颠覆,创新,在硅谷很多小公司一夜爆红,靠的就是创新和颠覆,因此华为要挑战苹果其实并不那么可笑,难道要挑战HTC?

所谓挑战,只是一个目标,一步步的跟进,一个个技术的实现,才是正解,毕竟,现在除了iPhone 6s,具备压力感应屏幕功能的也只有华为Mate S了。

再看看掌阅,这个手机阅读应用,居然要挑战被科技人奉为经典的Amazon,而且还是逼格高高在上的kindle,看起来也很可笑。其第一款产品,竟然放在了跟高大的PaperWhite 3同样的价位区间,这则是更让那些固定思维者不敢相信的了。

再看看其所做的,在采用了跟kindle同样的处理器后,掌阅电纸书发售两个月后没有闲着,马不停蹄的更新固件,现在已支持漫画,并加入了很多优化,例如刷新次数的选项。有人感叹,国际品牌多年来没有设的选项,国产品牌第二次更新就加入了,中国人就是灵活。

还有大疆,何必与GoPro合作,自己做摄像机就好了,然后GoPro已开始研发无人机,这挺好,相互竞争,互相挑战。有人说,为什么国产品牌不能偏安一隅,非要去挑战别人呢?说到底,这是一个生态的问题,从单一产品,到相关产品,到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建立,可以最优的发挥公司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并且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无疑的,但可以确定就是,要涉及一些新的领域新的技术,而这些领域一般都是有国际品牌把持的。怎么办,只有迎难而上喽。

这几天看到一家手机厂商倒闭的消息,感觉有些遗憾,从其教训上,我们可以看到几点:首先挑战大品牌的话更需要自身具有极强的实力,无论技术、资金,还是专业度上;其次是创新和模仿只有一墙之隔,如何实现用户认可的创新,是十分费心思的;第三就是营销只能带来一时的狂欢,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不能本末倒置。

虽然有些品牌失败了,但仍然有有很多品牌心意已决,要挑战更高的目标。其实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也许辉煌,也许残酷,但都不可笑,至少他们都努力了。而唯一可笑的,是觉得这些挑战者可笑的人,因为他们还没开始,便已放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