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
10月18日,在灯火朦胧的和平官邸,汾阳园20年前的班子成员又聚在一起,按20年前院庆的姿势再拍同款合影,尽管岁月这把杀猪刀留下许多令人无奈的痕迹,但彼此会心的欢笑令人陶醉。记得2015年11月18日,我离开汾阳园十周年之际,我们也曾在这里相聚,我一直感觉在汾阳园的4年,是我医院管理生涯最激情和热血的一段历程。有人把我这种喜欢相聚再回首称作是一种情怀,有人把我这种沉醉于追梦归来仍是小伙算作一种“万里归来颜愈少”的意境,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怀旧的情结。
怀旧,在心理学中被视为一种自我意识的情结,是思念过去时复杂的情绪状态。怀旧无处不在,怀旧无时不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往往会触发我们的怀旧之情,许多视、味、嗅、听等感觉器官的刺激会唤起我们的怀旧体验:走进中国香樟街会想起故乡老闵行的前世今生;看见蜂窝煤会回忆起烧煤炉的日子;蚕豆糯香的味觉会想起因父亲酷爱我家每年从葱香蚕豆、蚕豆饭、豆瓣酥到油氽豆瓣的朵颐;一声“栀子花,白兰花”的吆喝和幽香,会联想起老祖母香云纱大襟衫和那张慈祥的笑脸;魔都的一次断崖式降温会回忆起童年大冷天的臃肿和取暖盐水瓶……。于是,十几篇《往事》系列的博客如泉喷涌。
一般认为,重感情、情绪化、年纪大的人喜欢怀旧。他们往往心思细腻,在意各种细节,会小心翼翼地保管过去的记忆,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朦胧美;他们容易陷入自己的小世界,一旦被某些情景触及情绪开关时会趁机释放;他们因时代变化,对生活的新挑战难以适应,会通过缅怀过去而让自己感觉曾经真实地活过。而自喻是粗放、理性、尚能赶上时代潮流的我也喜欢怀旧,是感觉怀旧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功能,它能激发人们积极情感体验,提升积极自我评价,维持自我连续性,增强社会联结,提升存在意义感及促进亲社会行为,从而满足自己的归属需求。
小学和中学时,我们总被以“一件难忘的事”为命题去写作文,那时因生活体验缺乏而常常胡编乱造,但那是心比天高,年少无畏。随着我们慢慢变老,我们过去曾经拥有的时光,无论是好是坏,幸福或痛苦,我们都曾经拥有过它,又无奈地失去了它。把这些曾经的拥有和失去全都拼起来就是我们的生命。大多数的回忆,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没有假设,拒绝如果,只能留存下来时不时的在心头。美好的回忆带来温暖感、舒适感,而且让人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即使曾经久久不能释怀的伤心,刻骨铭心的痛苦,甚至不时叹息的悔恨,在过去几十年后再回忆,经过理性的梳理和分析,或许能从中找到释怀和慰藉,成为终生受益的财富。
一篇《听自己讲过去的故事》的博客引起我很大的共鸣:月亮依然在莲花般的云朵穿行,晚风仍会吹来欢乐的歌声,但我们的孩子却不会坐在我们的身边听我们讲过去的故事。现代社会的节奏使他们很忙,无暇来听我们讲过去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和生活逻辑无法理解我们过去那个荒芜甚至荒唐的年代的许多似乎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们只能邀几个小伙伴、老同学、老同事,把讲故事的地方从谷堆搬到茶馆或饭店,听自己讲过去的故事:茶和酒一杯一杯地喝下去,讲着讲着哭了,讲着讲着笑了……
过去,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但它会引起某些同行者的共鸣。现代人常常会通过流行的复古服饰、老歌翻唱的重新演绎等,让这种怀旧超越了个体化、情感化的心理范畴,成为一种社会化、全民性的集体行为。实际上,我们成长的过程,有许多影响我们的人和我们影响的人,曾经的陌生人因人生的某个契机会成为一生的朋友。尽管我们都有变化,但一起讲过去的故事仍会引起共鸣。
过去,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可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归属感的需求;过去的故事依然有它社会性的成份,回忆中有我们一起体验过的情景、经历和一起走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