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中)第十九课《鹿柴》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十九课《鹿柴》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大林寺桃花》。
一首空山深林的幽静诗
今天我们一起吟唱的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其作者是与大家多次“相逢”的老朋友王维。大家会想一下我们都吟唱过了他的哪些诗呢?《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王维的《鹿柴》吧: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辋川集》组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据说,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成《辋川集》。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一位诗书画音的大成者
我们前面也讲过王维是一个早熟的大诗人,不仅是一个早熟的大诗人,他还是善书法、精绘画、懂音律的“多栖明星”,可谓是集大成者。
据说他九岁就能书善画,出口成章,而且善音律。这就注定这样一个“跨界童星”,不会安分守己地待在河东蒲州,于是十五岁出蒲州,成为“西漂”,进入长安洛阳。
很快,在长安的文艺界,“多栖明星”王维凭着才华和颜值爆红京城。正所谓圈出了王维,就圈出了盛唐的主流诗坛、画坛、歌坛,王维是标准的跨界明星。三四年里,王维就在京城站稳脚跟,并很快搞了个京兆府的蓝印户口。
十九岁这年,王维拔京兆府头名,成为该考区第一,也称京兆府解头。二十二岁的王维,又进士科状元及第,直接成为“国家公务员”。
以后的他官场起起落落,直至后来在终南山别墅里过着半官半隐的日子。这才有了他的《辋川集》,才有了我们今天吟诵的《鹿柴》。他还有很多事儿,我们回头吟唱他的其他诗时再聊吧。
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
有些同学会问:阿雷老师,你是怎么判断一首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讲近体诗的时候,是不是告诉大家,除了近体诗,那剩下的就是古体诗了。再来讲讲格律诗(近体诗)的判定规则:四点
第一:齐言。每句字数必须一样多。
第二:只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换韵。
第三:除首尾两联外,其余一律对仗。
第四:平仄格律。这个很重要,我们仔细讲讲。
关于平仄格律也是四条:
1.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 同句相间;指的是平仄。
3. 同联相对;
4. 邻联相粘。
构成一个完美的对称体。好了,不明白没关系,我们慢慢会理解的。
一曲空谷人语的清幽调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让我们轻轻吟唱起来,和王维一起走进空谷人语中的《鹿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