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诺奖得主:名校落榜对未来收入没有影响

文丨毛妈Carol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议题特别有意思,每一个话题都戳中你我的好奇心。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上重点中学,是不是比普通中学,回报更高?

名校落榜对未来收入有没有影响?

没有人会否认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读书到底有多重要呢?一旦名校落榜,人生是否就完蛋了?

我们想要总结自身的经验,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但是厮混职场多年,我们心中还是会有很多疑问:

为什么名校毕业的我,十年后的收入还不如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多?

为什么同一个学校毕业,十年后我还是一个小兵,同班同学已经晋升公司中层?

为什么有的人高学历高收入;而有些高学历的人收入还不如低学历的?

总而言之,学历和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诺奖得主David Card、Joshua Angrist 和 Guido Imbens用自然实验法,非常精准地剥离了一些变量,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因果关系,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要想知道学历与工作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控制变量,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一个人自身的才能。
因为一个高学历的人,也许本身就很聪明,是聪明帮助ta在毕业后获得了更高的报酬,而不是因为高学历。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同一个人上了名校的结果和上了普校的结果有何不同。
但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诺奖得主是怎么控制个人能力的变量,得出学历与工作的因果关系的呢?

教授们选取了那些都参加了美国的高考,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成绩接近,都向哈佛大学和州立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并且都幸运地被这两所大学录取的学生。
不过,他们当中有一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去哈佛(比如州立大学有更高的奖学金或者离家更近等),去了州立大学。而有一些选择去读哈佛大学。

这两组就是非常好的比对对象。

最终诺奖得主的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学生的大学申请数量以及所申请大学的选拔水平,同时控制其他一些反映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的控制变量,选择藤校或公立大学的学生在未来收入上并无显著的差别

也就是说,学校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影响收入的因素方面,个人才能的作用要远大于学校环境的作用。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不再是一句鸡汤,而有了严谨的科学论证。

回到教育的层面。既然对同一个人而言,所处的教育环境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那么一个想追求【进步】的人应该从何努力呢?
在个人才能里,天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掌控的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心态和方法。

01

什么心态?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有的人不仅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反而会认为自己没有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学习,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另一种人认识一个人要么很聪明,要么不聪明,失败则意味着自己不聪明,于是ta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失败,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
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人如果整天抱着想要证实自己的强烈目标——在课堂上、工作中,甚至在人际关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其他特征进行证明。

每一个时刻,他们都在接受评估: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是会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我看上像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一旦失败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认定自己“不聪明”,那么ta就会变成一个不敢面对,不愿意尝试的人,因为缩起来才不用面对失败(不聪明)的结果。

固定型思维会导致一个人停滞不前。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虽然承认每个人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和成长。这种“人的才能可以发展”的信念给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激情。

这种人会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面,而不是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聪明”;他们会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情来做,而不是做哪些屡试不爽的事情;他们会与能够促进自己成长的人为伴,而不是只找那些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

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是勇往直前,不惧困难。

很明显,即使先天资质不同,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人,后者会无限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02

什么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如何吸收知识的。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能遇到两种人,有一种对于老师(上级)的指令照单全收,就像海绵被放到水中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海绵式思维】;
还有一种人自己掌握主动权,来选择该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随时准备与对方辩驳观点,这种互动方式被称为【淘金式思维】。
我们可以检视一下这两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怎样不同的行为。
采取海绵式思维的人通常怎样读书呢?ta逐字逐句地细读,尽量记住自己所读的内容;ta可能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底下画上线,或用彩笔做标记;ta可能做笔记来概括主题和要点;ta不时复习书本上画线的地方或重温笔记,确保自己没有忘记任何重要的知识点。
ta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理解它们。ta会记住作者的论证过程,但并不对它做评估。
海绵式思维的人把时间花在记忆上,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
而淘金式思维的人会怎么做呢?像采取海绵式思维的人一样,ta也希望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的知识,但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仅此而已。
淘金式思维要求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时刻与阅读的材料进行互动,目的就在于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淘金式思维的人把时间花在思考上,是信息的加工者。
两种思维一对比,高下立见。“逼迫”自己思考是辛苦的,但辛苦才能学到知识。拥有淘金式思维的人,才能真正把知识化为己用,运用自如。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天资是不一样的,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
但无论是不是金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ta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而且,拥有了这两种思维方式,孩子一定不会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