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请注意:饭后小活动,却是降糖好帮手

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饭后,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无论哪个城市的街道路旁还是广场河边,散步的人们都成了一道日常的风景线。

早在20世纪初,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就曾提出:从进化论角度来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或许有人认为步行是如此简单的运动,身体根本不会有太多变化。

然而,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当人开始进行散步的一个小时之内,体内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

散步时,身体发生的神奇变化

第1~5分钟:关节释放润滑液

首先几分钟内迈出的步子,会引发细胞释放出生成能量的化学物质,为接下来的散步提供足够能量。

此时,心率开始有所增加,血流量提升,肌肉得到预热,关节的僵硬度也开始逐渐减弱,并释放出润滑液让身体更容易移动。

研究表明,散步前5分钟内,人体每分钟燃烧5千卡的热量,约是坐着时的5倍。与此同时,为支持运动,身体开始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存储中获得更多燃料。

第6~10分钟:血管得到扩张

在这几分钟里,心率增加到每分钟约100次以上。若步速有所加快,则人体此刻每分钟燃烧的热量将达到6千卡以上。

此时,血压会微微上升,但身体会释放能扩张血管的化学物质来抵消这一潜在危险,从而让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肌肉。

第11~20分钟:激素分泌量上升

随着此时体温的不断上升,靠近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释放热量——人体开始出汗,呼吸可能会变得有些艰难,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量开始上升,以便为肌肉输送能量。

第21~45分钟:更多脂肪得以燃烧

这一时间段内,随着身体张力的释放,大脑会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

由于有更多的脂肪得到了燃烧,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下降——这对体重过胖的人或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

第46~60分钟:肌肉出现疲劳

散步将近一个小时,肌肉可能有所疲劳,毕竟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存储量减少了。当步伐放缓后,心率和呼吸都会随之放缓。尽管之后燃烧的热量有所减少,但仍然多于锻炼前。

看来,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是最简单的健身方式。不过,不行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饭后走一走,降糖好帮手

每一餐饭后快步走一小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有效降低血糖。

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联合调查发现:早、午、晚三餐后都散步的人,降血糖的效果要更好。据其数据分析显示,三餐后都散步的受测者,血糖指数下降了22%,比一天只散步一次的效果好12%。

当然,这样的好处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

该调查还指出,如果健康人每周有5天能散步超过30分钟,那么未来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将降低26%,而且散步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如每天散步一小时,则风险降低多达40%。

不同的人群须注意合理的散步方式

失眠者可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安眠效果。

高血压患者散步时应脚掌先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建议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散步将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老年人散步时须甩开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才能更好地促进新陈代谢。

肥胖者要走远点、步行速度要快些,从而让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得到充分燃烧,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