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撷英 | 识破命题真面目,全面突破选择题 ——解密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设误方式和答题步骤
主编:王涛
作者
简介
王玉鹏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一中学
上刊
文章
本文转载自《教学考试》
(2021 高考语文5)
识破命题真面目,全面突破选择题
——解密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设误方式和答题步骤
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信息含量大,涵盖对语言、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的赏析,一般设置一个错误选项,且常常在细微处设误。因此答题时,考生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的错误点,就有助于顺利作答。在这个前提下,考生掌握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和答题步骤十分必要。下面,笔者以2021年全国甲卷、乙卷和新高考Ⅰ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为例,分析如何全面突破诗歌选择题的瓶颈。
(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辛弃疾的词风,既有沉雄豪迈,又不乏清丽明快。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理解难度不大,但依然有考生做错。究其原因,就是不识考题真面目:一是不清楚命题人的设误方式,二是缺乏答题技巧,导致选择错误。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题策略如下:
步骤一:认真审读题干。确定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题干中有没有提示性的关键词。
步骤二:明确选项设误点。常见设误点有词句理解有误、情境意境有误、表达技巧有误、情感基调有误等。一般来说,选项内容表述比较笼统的不容易错,具体的阐释较容易出问题。
步骤三:逐一审读,分析选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逐一将选项内容与文本中相关内容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较,找出选项在文中的确切根据并判断出设误点。
如何识破选项设误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命题人常用的设误方式,还要学会应对的措施。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古代诗歌阅读考查中常见的九大设误方式:
1.错解词语意思
上文2021年全国乙卷14题D项,词末两句是说那里的虾鳅任“你”饱餐,“我”当看你乘风归来。“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字是“任凭”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听觉。这里可以利用成语“听之任之”“听其自便”中“听”的“任凭,随”之意,而选项误解成“听觉”,所以D项手法分析有误。笔者认为,像这类错解词语意思的题型,可以用调动积累、联系语境来应对。
2.错解诗句意思
(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
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
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
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
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本诗中“不及鸟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3.典故分析错误
(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
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
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B选项中,“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明显有误。考生对“一衣带水”的典故并不陌生。在《南史·陈后主纪》中,“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句,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从“似”字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为曾经听说“湓浦”蜿蜒好似洁白的衣带在飘动一样。选项中典故分析错误。这类题型,应对措施是借助典故分析诗句含意。
4.思想情感分析错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听郑羽人弹琴
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人”,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标题。
B.诗歌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山林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的画面,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空山”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鲜明的对比。
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D选项中,“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分析诗歌情感时,应该找准抒发情感的诗句,关注言行描写,体会人物内心。这首诗的情感句就是“谁怜太古情”,抒发了思古之情,并非“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5.忽视注释致误
诗歌鉴赏中的注释,要么注解陌生、关键字词,要么介绍作者或写作背景,注释中一般包含非用不可的隐含信息。这样看来,注释、小序、标题,均是重要信息,必须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在整首诗阅读中,“看注释知背景”,可以尽量避免因忽视注释导致分析失误。
6.形象(或景物)概括不当
这类试题的应对措施就是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7.手法辨析错误
这类试题的应对措施是细读诗句,找到切实依据,再进行判断。当然前提是掌握情与景的关系,能够辨析比较对比、反衬、烘托的不同,能够比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之间的细微差别,能够识别常见的艺术手法术语。
8.主旨理解偏差
这类试题的应对措施是精读作品,结合全诗,准确理解诗句意思。其中“看末句知主旨”就是避免主旨意图理解偏差导致分析失误的方法之一。
9.风格表述不当
这类试题的应对措施就是积累术语,准确断定。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句“清平口辞委,简沉雄多明”的语言风格口诀,可帮助学生区别辨析,加强记忆。
总之,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的错误点,就可以识破命题真面目,全面突破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