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滦镇街道东留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长安县地名志》记,东留堡是附近一带最老的村庄。全村4个村民小组,380户,1500余人。
据《晋书·匈奴传》等史书记载:自东汉末年(220),特别是晋室南迁(317)之后,中国北方陷入了长达三四百年的战乱。关中等地一些有钱的土著豪族,车载金银,马驮妻子,纷纷南迁,史称“长安室家荡尽,赤地千里,致路上遗金无人拾取”。同时,又有各少数民族百万人迁入长安外围。民族大迁徙必然反映到地名上来,未迁走的居民,聚堡自守,被人称为留村,新迁入的则被称为江村。村北的十堡江村,就是一例。宋《长安志》:“大宁寺在县西南五十里江留村,灵感寺也。”可知古代把此村与村东北之江村统称为江留村。留村之名远在西晋末年就有。清嘉庆《长安县志》记此村为东留堡。东留堡自改革开放以来,因户口日增,原村址容纳不下,又分出一新村在红庙村以北,西灵路以南,自此,东留堡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
新中国成立前的东留堡,四周皆水,东、南、西、北分别有2—3米不等的狭长断裂土坎,下通流水,上搭浮桥,与小留堡、姚家滩、西留堡、红庙村相毗邻。东留堡村城墙坚固,高4米,厚3米。有四座城门。城四角有四座庙,由东南到东北依次为无量庙、文殊菩萨庙、土地庙、送子菩萨庙,与村中间的玉皇庙构成了一个分布均匀的庙群。过了北桥拐向西北,不到二十步,有一高高隆起的足有30亩地大小的土丘,上面长满了粗细不等的柏树,粗者有两三人合抱,细的也不小于碗口。这就是“严家坟”。
今有严、史、张、李等10多个姓氏,严姓占70%。据乡老传说,严氏远祖当溯至西汉平帝刘衎(kan)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冬腊日,王莽上椒酒,欲使太医严某人奉帝。严太医预闻潜逃。平帝饮酒发病死,西汉遂亡。严太医出行,只带一妻一子一女,乔装远遁,仓皇南窜,流落在终南山下沣河东岸的龟背岛上。结庐耕稼,誓不行医。年深日久,支脉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子。关中乱时,严氏后裔大部南迁,弱细支脉留守故土,容纳异姓,遂成名村。也有人说,这位严太医和光武皇帝刘秀的同窗好友严光(字子陵)同宗。
村中心原有一座宽九间,深二十丈的大院,名曰“严家祠堂”,香火特盛。每临节会或年关,聚族祭祖,上香、唱戏、祈福、增寿。有了婚嫁、丧亡,也上祠奉贡。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严家坟头,燃香化纸者接踵。
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明清时,留村八堡社火名闻关中,当时正月进省城演出。现在还流传着一些有关社火的佳话。
(朱樉)
据说,明初有一年正月十三日,秦王朱樉微服私访,到了秦岭北麓的东留堡,见南山戴雪,晶装银裹,奇峰秀出,春阳朗照,银龙鳞闪,偶露松青竹翠,欣喜若狂,一时酒兴大发,入村肆买酒。适逢东留堡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正在装扮社火。秦王于是一边饮酒,一边观赏。回邸后,即令来藩邸苑演出,此后便成定例。因此历朝历代遂成雅习,其装扮社火的技艺臻于绝奇,遂有了“留八堡”社火闻名关中的雅望。社火与众不同者有三,一曰“妙”,二曰“险”,三曰“雄”。
清末,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西太后挟帝驻跸西安,也听说留八堡社火的名气,敕令进城演出,以供御览。据说,老佛爷看了“大拜寿”一台戏文后,喜不自胜,还发特谕,让东留堡的严八老人再挑选宫女32人,装扮成八子、八媳、八侍女、八院公,而自己陪着咸丰帝的蜡像坐在台上,旁边立着光绪皇帝。此事未见清史明载,盖为戏传尔。
(为严克荣挂匾)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东留堡的严克荣、严志秀、史忠信等老先生被细柳镇的大吉村和大羊村请去装社火。
东留堡人嗜好文艺年深日久,清末民国间有老艺人皮匠红和一声雷组织木偶戏,常演不衰。新中国成立后,业余剧团非常活跃,参与者50余人,演出剧目有《玉堂春》《法门寺》《穆柯寨》等,逢年过节,观者如潮,还不时应聘出演。团长严克荣(1934年生),以演丑角戏见长,享誉甚高,2005年村民为他贺赠了一块“德高望重”的牌匾,西安电视台有专题报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三意社以演《玉堂春》和《拷寇》著名的秦腔小生演员严辅中就出生在村中。
该村土地多种水稻和莲藕。大米粒肥质美,明清时西安南关的白云大米行,三爻村的合众大米行,每至秋后,都派专人收购,每斤价高于其他米二三分。村南和村西的深水泥地,分别叫“南塘”和“西塘”,宜于种植深水白莲藕,乃为关中绝品。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逐步解放,生活日益富裕,一半以上家庭经营小加工、修理、建筑、商铺、餐饮及长、短途运输等。
近年来,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无公害葡萄400余亩,全村70%的村民种植葡萄,其品种有户太8号、腾韧、巨峰等七八种,平均亩产5000斤以上,普通亩产收入8000元至10000元。
村民住房全部规划翻盖,庄前屋后,街道两边植树约3万余株。硬化村内外道路十余条,达21000平方米,修排水沟10000多米,打一眼深井,让每户吃上自来水。安装街道和主干道路灯76盏,建起五间两层30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大楼,给南村和北村各建起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器材设施齐全。医保健全,做到了小病不出村。达到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准。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