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黄良街道西古城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新区政府南,子午大道中段路东5公里处,2010年,有3个村民小组,187户,750人,耕地426亩。

村建于宋,因有城堡,且年代久远,故名古城,分东、西二村,本村居西故名西古城,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西古城村。

村向南30米,有关公庙;往西50米处,有棵千年古槐。

清同治年间,捻军起义军进入关中,清政府为防捻(军)回(民)联合,极力挑起回、汉矛盾,战乱中古城堡被毁。后重建家园,仍沿用原名。

在老村的北门,曾有两层古门楼;向北150米左右,有一个六米宽、五米高的照壁,20世纪70年代因修路被拆掉;再往北30米左右是一大涝池;再向东30米,有条通向东古城去的沟路,南上方有原五道庙的遗址。从门楼向西400米左右路北是尚家坟,面积有20余亩,新中国成立时松柏成林,常有野狼出没。当年群众平地开坟时,发现规模较大的刘家坟,和附近东古城、西古城、黄良村、北堀垛村、辛家坡的刘姓同是一个老坟。占地约40亩,有专人看坟,可见刘家曾显赫一时。

新中国成立前,90多户,380余人。人民公社化时是远近有名的贫穷村。村民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难,有的小伙子连媳妇都娶不起,穷得丁当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千方百计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1978年开始,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生计带领村民从承包土地到办小商店、食品厂、印刷厂,很快过上小康生活,后又开办砖厂,先后为国家上缴税金40多万元,为村交50多万元的利润,安置村内外劳动力200多名。使整个村子彻底甩掉了贫穷帽子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中投资20多万元,打机井24眼,全部配套,铺设地埋线2000余米,彻底解决全村600多亩地的灌溉问题,使庄稼旱涝保丰收。1992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街道全部安上路灯。被评为陕西省村民自治模范村和“省级小康示范村”。

1998年建起五间两层村委会办公大楼,又建水塔与管道,使全村150户群众户户通自来水,2007年户户通上有线电视。

2005年4月11日,西安联合学院正式进驻村中,村民开办招待所、服装店、食堂、理发店、出租自行车,使村内的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清朝时有刘焕然,又名刘维新,保定军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河南省税务局长兼陇海铁路站站长,后回陕西任省参议。其子刘仁弟,保定军校毕业,在国民党空军任职,1948年到台湾,目前侨居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有刘廉城,曾担任西安市农行副行长,其子刘百名在美国留学办公司。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