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巴结命
70后这一代人,都有一个巴结命。
从出生就巴结。
70后基本是抢在计划生育之前生的。75年以前还可能有哥、姐、弟、妹,77年左右,基本是计划生育最严时期,计生干部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绳捆索绑抓妇女结扎,70后在瑟缩懵懂之中,觉得自己能生出来都是占了哥姐弟妹的指标。
说老实话,论吃饭70后还算幸运,基本是新中国不挨饿的第一代人,但吃得不咋好,特别在农村,苞米面、高粱米是主粮。生产队解体时,这代人正是小孩儿,巴巴结结赶上分产到户、改革开放。70后事事跟在时代大潮的尾巴尖儿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形形色色的改革试水“摸石头”,70后呢就是那批“石头”,说好没有多好,说赖也不算赖,凑凑合合就那样。
比如说教育。当年,义务教育只是到小学。要知道9年制义务教育那是1986年的事,在这之前,国家规定父母供你上学的义务就是读完小学,有一半70后赶上了,另一半农村学生辍学的不少。另外,你们知不知道?当年的小学曾经是5年制的。由5年变6年制时,全国似乎不太统一,反正都让70后赶上了。平白无故多念一年,小学学得扎实。
刚上初中那会,连老师都说,要拼命考小中专、中师,考上就有工作,小中专不考英语,英语不重要——农村孩子一听说有工作,谁还考高中呀!都奔小中专!结果念着念着,把小中专、中师念倒闭了
。一上高中,英语是主科,一批农村孩子直接over了。尽管偏科普遍严重,但上了高中的70后还是很努力的,一心想好好高考,等着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包分配,可轮到70后上大学时,国家取消包分配了
。巴结不巴结?都是奔着吃肉来的,结果只听见个啪叽嘴。
读完大学咋办?当时还没有公务员考试,上班全靠亲戚走后门,于是各种临时工泛滥;后来终于有公务员考试了,70后岁数凑合还行,正儿八经考上个班,听老前辈吹胡子瞪眼,给人家打水泡茶,论资排辈呀!那时候就想着“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等老子也排到辈份的!后来真给排到了,结果干部年轻化,康熙直接传位给弘历了!
物质上,上一代底子薄,70后知道奋斗才是出路,好多人懂得能挣钱、能攒钱。住房是大事,上一代是单位分房的,这一代不分房子,没吃着肉但听过啪叽嘴,盼来盼去盼黄了那个心情也是很难受。靠自己买,那就买吧,好在房价不高,但说实话工资换算是一样的,也是10年工资一套房,还是得苦巴苦业攒钱买,后来买顺手了又赶上有房贷,所以一般都整两套,但最近听说要缴房产税了,留给孩子的话,还听说将来可能收遗产税。
努力不比谁少,失望比谁都多,受累赶不上点儿,拽着树叶荡秋千,这就是70后这一代人的巴结命,但也正是时代洪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说塑造者、操盘者恐怕有点亏心,因为埋没淘汰的居多,塑造不了啥,操纵不了啥。但有时想想,对于相对操蛋的历史结构来说,埋没或许不失为一种好的抉择。爷也厉害,孙子也厉害,咱当儿子的都替他们高兴,一辈子不登基朕也照样开心,承上启下平稳过渡,为他们保驾护航。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差咱这一百年!
四十不惑,70后“惑”太多,于是认账吧。心态好了,但拼命三郎20多年,攒下的颈椎病犯了
,贴块膏药继续熬吧,再巴结几十年,就GAME OVER了。那时,宇宙都他妈大同了,一人变成一颗星星——哎说到星星,想起俺老家农村,都管晨 星叫“三毛愣星”,群星璀璨的时候没有它,等它出来呆不一会天就亮——俺娘教我的童谣说:大毛愣出来二毛愣撵,三毛愣出来白瞪眼。。。。